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导入新课:从周杰伦的歌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青花瓷》——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国风分外动人,“素胚”“仕女”“汉隶”等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以青花瓷作象征,象征被等待者的美丽,永不褪色,可以欣赏,可以守望《东风破》——在缓慢悠扬的古乐声中,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周董以其一贯的哼唱风格,如潺潺流水般向我们表达了哀怨缠绵,离愁别恨。《双节棍》《龙拳》《霍元甲》——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大气磅礴的旋律让人的血液跌宕澎湃。《外婆》《爷爷泡的茶》《听妈妈的话》——陪外婆兜风、回忆往事,陪爷爷喝茶,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孝”教师活动: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周杰伦的歌曲中看到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学生活动:《青花瓷》中古筝、牙板、琵琶;“素胚”“仕女”“汉隶”,青花瓷,江南戏曲,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艺的继承;《东风破》中体现中国古香古色的传统建筑;《双节棍》《龙拳》《霍元甲》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术;《外婆》《爷爷泡的茶》《听妈妈的话》展示了中华传统美德孝道思想教师活动:周杰伦的歌曲展现了中国风即中国风格。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表现形式,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并适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有着自身独特魅力和性格的艺术形式。我们今天所享受的文化,是世界各名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也是人类世世代代长期积累下来的。那么大家相互讨论一下,你认为传统文化是什么?或者说你听到传统文化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讲授新课:一、传统文化的含义探究:针灸起源于中国原始社会,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的针具是砭石也就是石针。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灸法的起源与火的使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们在烤火取暖时发现,身体某个疼痛部位经火一烤,疼痛感减轻了,于是受到了启发,后来形成针灸。战国时代神医扁鹊、唐代名医孙思邈都擅长针灸,2006年5月20日,针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剧,作为独立的剧种,产生于1840—1860年间,从音乐上来看,有西皮和二黄;从表演上来看,有唱念做打等,没有固定的程式规范。大家更愿意看偶像剧。但是它的艺术价值是不可否认的。书法,中国书法产生于汉字的产生阶段,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等,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我们常说字如其人,所以大家练好书法也可以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是本土文化,是人们长期共同生活的积淀,有本民族的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纽带;既存在于历史中,也存在于现实中;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传统文化的含义: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二、传统文化的特点(一)继承性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就是说,传统文化不是跳跃的,是上一代人通过各种形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传给了下一代,下一代然后再传给他们的下一代,就这样传到现在。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所以传统文化的第一个特点就是继承性。如果历史上的文化没有被人类传承下来,就不能称为传统文化。接下来,我们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四个方面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性。1.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A.概念: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B.地位: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元节习俗: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中元节习俗:祭祖,祭祀土地和庄稼。中元节的由来: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故七月又称鬼月。设问:中元节的这些习俗为什么能保留至今呢?吃汤圆,猜灯谜:元宵节的传统习俗(1)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汤圆象征团圆(2)为什么汤圆象征团圆?——因为汤圆形状是圆的,名字中又带有“圆”,在我们中华民族这个群体中就被约定俗成地认为是团圆的象征。(3)元宵节吃汤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从汉代就开始用点灯的方式庆祝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起源于宋朝,距今也比较久远。(4)为什么那么久远,吃汤圆的习俗还能流传至今,让我们都能知道(你是怎么知道元宵节要吃汤圆这个习俗的)?——爸妈说的。爸妈是怎么知道的?——他们的父母告诉的。“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等。是汉、土家、藏、彝、壮、撒拉等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谓之哭嫁,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土家姑娘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哭嫁。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现在,哭嫁仅在僻偏的山寨还有此习俗。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谓之哭嫁,哭得动听,哭得感人的姑娘,人称聪明伶俐的好媳妇。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从清明文化节看中国传统文化:2015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全新开幕,本届文化节为期10天,从2015年4月1日到4月10日,在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开封举行。作为本届清明文化节的主会场,国家5A级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清明文化名园—清明上河园景区积极策划、组织并承办了一系列清明文化活动。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世界上还没其它一个国家为了过节,1亿2千万人非要回家过年,这是真正文化的力量。香港城市大学副院长刘焕仪认为清明节的意义除了上坟祭祀之外,有慎终追远的意义,但比较烦琐的祭祀仪式和扫墓习俗可以减少,也可现代化,加进寒食概念,这样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山火机会和纸张物资浪费,同时饮食力求从简,肠胃可略微休息,为下一代积福。归纳:第一,传统习俗的含义;第二,传统习俗保留至今的根本原因:习俗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符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第三,传统习俗的影响。所以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传统习俗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习惯、礼仪、风尚,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注:本课主题“传统文化”并不是特指中国传统文化,每个国家、民族都会有他们的传统文化,但是今天会以中国为例来上这节课。2.传统建筑——建筑:凝固的艺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地位:(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以自己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地域辽阔,不同民族的民居有不同的建筑风格,蒙古包、竹寨、窑洞、苏州园林、北京四合院、周庄水乡建筑等。那么我们湘西这边有些什么样的传统民居呢?“吊脚楼”是湘西民居最典型也是最独特的建筑型式,山间、水边随处可见,是苗族、土家族居所的代表建筑,这其中要以湘西凤凰古城吊脚楼最为典型,充分利用水面以上空间,在河岸外悬挑建屋,下用大木构架支撑而形成吊脚,有些下面还有通到水畔的石踏步,极具地域特色。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吊脚楼所展现的传统文化内涵吗?吊脚楼是土家族先民与自然和谐相处、取于自然、利用自然的表现,体现了和谐的生态观念;土家族民居讲究吉祥和风水,喜欢依山傍水、背风朝阳的地方,或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不喜欢东西向测定方位则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标准,充分体现了土家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在土家族整个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在吊脚楼内进行父母亲或在饭后茶余,或在劳动现场言传身教,传授生产生活技能,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子女则在父母亲身边,长期耳濡目染,亲身实践,掌握生存技能技巧,传承民族文化。一般来说,无论哪种模式,吊脚楼正中的正房(一般叫堂屋)都安有神位,主要用于供奉历代祖先灵位、立香火、安祖先等。同时,在新媳妇娶进家门或小孩出生,也都要在家神下举行入谱仪式,告慰祖先保佑人丁兴旺。这种做法,展示了土家人强烈的祖先崇拜意识。吊脚楼折射出了土家人的信仰崇拜与宗教意识。材料一: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许多事物都有尊卑高低之分,连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也不例外。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宫殿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座北朝南,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正因为正南这个方向如此尊荣,所以过去老百姓盖房子,谁也不敢取子午线的正南方向,都是偏东或偏西一些,以免犯忌讳而获罪。除了南尊北卑之外,在东、西方向上,古人还以东为首,以西为次。皇后和妃子们的住处分为东宫、西宫,而以东宫为大为正,西宫为次为从;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要建在皇宫的东侧。现代汉语中的“东家”、“房东”等也由此而来。设问:现代“败北”、“房东”、“东家”的说法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继承了传统“南面称尊、北面称臣”的习俗和“东宫为大为正,西宫为次为从”的传统习俗现在的北京城是700多年前的元代开始兴建的。正规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由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并由此而得名。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设问:大家知道北京的四合院展现了哪些传统文化吗?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居住在四合院,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友谊和信任。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居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形成凝聚力和亲和力,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福建土楼:土楼是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它们是几次中国乃至东亚历史动荡和民众大迁徙的产物。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品类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是福建土楼。土楼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主要分布在福建省龙岩永定县、福建省漳州南靖县和华安县,其中又以客家土楼为代表。土楼的兴建高潮是在中国动乱与客家族群由中原向南方迁移之际。这些时期包含唐末黄巢之乱、南宋政权南移与明末清初。直至17世纪之后,不但让客家人最后定居于中国东南沿海,也让土楼分布地点以中国闽粤地区为大宗。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并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乃建造此种形式特殊的建筑的。永定客家土楼除具有防卫御敌的奇特作用外,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好等特点。土墙厚度大,隔热保温,冬暖夏凉,阴阳调和,处处洋溢着永定客家人的聪明才智。土楼享有东方古城堡和世界建筑奇葩等美誉。有机会,同学们可以去看看。问题探究:有人说,传统民居占用了太多的土地资源,在人口日益增多的今天,我们应该将其彻底的抛弃。你赞同这种观点吗?结论:不是所有的传统建筑都占用土地资源,如蒙古族的蒙古包,哈萨族、藏族使用的毡房,易建易拆,是移动的,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不占用土地资源;有些传统民居确实占地过多,但传统建筑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予以适度保留,不可全部抛弃。(1)中国传统建筑有哪些特色?——飞檐翘脊、白墙黑瓦、雕梁画栋还有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地方,送灯谜来的公公从屋外进入屋内跨过的是——门槛(2)以前的房子有门就有门槛,门槛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建门槛?——防止不干净的东西进入,门槛被认为是护家神,保佑全家平安幸福,愿望虽美好,但存在着迷信思想。(3)一般人家有门槛,但是门槛会建得比较低,像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门槛一般都建得比较高,这是为什么?——门
本文标题:传统文化的继承1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2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