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古代文学考试题目及其答案
1名词解释一、建安风骨:即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它真实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明畅,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个性特征,形成了宏建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二,竹林七贤:指魏晋南北朝的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成,向秀,王戎,他们实际上市个名士集团,山涛,王戎,后来投靠司马氏,其余人都崇尚老庄,任性嗜酒,寄情山水,反对礼教名教。对司马氏的篡权夺位不满,其中阮籍和嵇康代表正始文学的最高成就。三、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等诗人创造了一种跟古体诗不同的新体诗,史称“永明体”。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形成奠定基础。四、宫体诗指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是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对称,“宫体”,后来称艳情诗为宫体诗。五、上官体: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倚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上官体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但其内容主要是宫廷文学中的应制咏物,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人即初唐四杰来承担。六、初唐四杰指初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四杰官小而才人,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七、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主张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运动体现汉乐府是现实主义精神。八、古文运动:指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是韩愈开始提出的,指的是上继三代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立。韩愈及其追随者仍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社会风尚,即所谓“古文运动”。他们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强调文以字顺、自创新词,推动了古代散文的发展。九、唐传奇:晚唐时裴铏写了一部小说集《传奇》,后人就以唐传奇作为古代小说的统称。唐传奇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唐传奇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它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进入成熟阶段。十、变文:变文文称敦煌变文,指在敦煌发现的唐代俗讲僧和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底本。变文采用诗文相间、有说有唱得形式。散文部分是口述,韵文部分是吟唱,有的还配合着图画,2内容分为讲唱佛经故事和讲唱人世故事两种。变文是后世各种说唱文学的先驱,这代表了文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十一、花间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辑录了晚唐五代时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编为《花间集》十卷,他们的词风大体上一致,确立了“词为艳科”的传统,后世称之为花间词派。简单题1、魏晋南北朝文学主要特征一是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二是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三是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地追求。2、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阮籍《咏怀诗》体现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即①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②开创了中国政治史上政治抒情诗的先河,它摆脱了乐府民歌的模仿,把深刻的哲理引入诗中,同时与一系列的艺术形象相结合,表现手法多用象征寓意,形成曲折幽隐的风格特点,使诗歌内涵更为深厚。③首创我国五言抒情田诗。3、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①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陶诗主体风格。②浑熔完整,意境深远。③语言自然而精工。陶诗用语质朴无华而义精炼传神。如“有风自南,翼比新苗”。④风格多样。陶诗以自然冲淡的风格为主,但有时也显得抑郁悲戚,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等作品,流露出雄壮悲慨之气。4、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①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伐,接着是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②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和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思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如《登池楼上》“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翁”,传达出诗人心中一种难以言喻的对生命的惊喜。③对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的描绘,它能注意到诗中描写之画面的色彩和谐与明暗对比。5、谢诗与陶诗比较①谢诗善于描绘画境,在移步换景中领略山水之美,把叙事与写景结合起来。而陶诗写田园山水,往往是静观,静观需心境纯洁,方能物我亲切交流,②谢诗中也有哲理,但主要在于化其心中郁结,且哲理往往游离于诗外,形成叙事—写景—说理的程式,往往在诗的最后拖上一个玄言的尾巴,这说明他的诗脱胎于玄言诗,但仍留着玄言诗的尾巴。而陶诗的哲理则融于体物之中,故能达到超然物外、遇景成趣的境界。③语言上,谢诗精工奇丽、刻意追求、多用深奥书面语和典故,深涩难懂,有佳句而无佳篇。而陶诗朴素、自然平淡。6、初唐四杰的艺术成就①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②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感情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3铺张扬励。③形式上,王杨长于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他们的诗歌创造,代表了矫正宫廷诗风的成就。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对他们的历史地位做出了高度评价。7、盛唐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①从初唐到盛唐近百年来社会基本安定,经济繁荣,为文人提供了漫游山水和隐居田园的物质条件②佛道的盛行和知识分子漫游隐逸的风气是文人描写山水的直接原因③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8、高适诗与岑参诗的比较①风格上,高适诗悲壮苍凉,尚质主理;岑参诗悲壮奇丽,尚巧主景。②内容上,高适描写对士卒的同情;岑参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③形式上,他们都各体兼长,都长于七言歌行。高适的七言歌行有汉魏风骨,古朴厚重‘岑参的七言歌行借鉴齐梁,注重音律,句式多变,富于创新。论述题1、论《典论·论文》的主要内容①对自古以来的“文人相轻”之习表示反对,以为作品的长短是因为文体各具特点,作家才性不一。他主张以“审己夺人”的态度对待文学批评②论文章与事业的关系:曹丕认为文章的社会地位与事业同样重要,因而将文章提到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高度。如在文章中论到“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盛事”③论文气即才性:从曹丕开始,把“气”引入文论中。他说:“文以气为主”。“气”当指作家的才性在作品中的反映。④论文体的区分:即对文学题材的区分。曹丕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夫文本同而未异,益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⑤对文学批评者的态度:在文章中指出文学批评者“贵远贱近,向身背实”的错误态度,对贵远贱近、尊古卑今观点进行了指斥,在前人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申说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新时代的标志。2、南曲与北歌的比较:内容风格迥异。读南曲,犹听燕子的呢喃细语,而北歌犹雄鹰鸣叫、战马萧萧。内容上,南曲几乎清一色是情歌,写男女之情,而北歌除写男女情爱之外,还写了大漠风光,征战行役,羁旅乡思。风格上,南曲婉约旖旎,缠绵哀怨,而北歌豪放粗犷,坦率爽朗。手法上,南曲多用双关、暗示等,细腻的表达情感,而北歌多坦露直率。形式上,南曲多为整齐的四言或五言的歌诗,而北歌灵活运用四、五七言诗和杂言。语言上,南曲多绮丽精工,而北歌多质朴刚健。南北朝迥异代表了风格不同。3、南曲北歌差异的原因:①文化背景不同因素(南方文人文化素质相对要比北人高)②政治环境不同因素(长达二百七十年的南北分裂,造成南北往来被阻断;南方相对稳定,经4济发展,北方则政权更迭频繁,连年征战不断)③民族性格气质(南人含蓄,北人直露;南人深婉细腻,北人粗犷豪放;南人重文,北人尚武)④生活习俗(包括饮食习惯等)4、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①主观色彩浓烈。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像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形成江河奔腾的大起大落大开大阔的诗情。②想象奇特。李白诗歌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多端。想象跳跃极大,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③李白诗歌的意象,又能壮美和优美两种类型。李白诗的基本色调是明丽爽朗。5、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①沉郁顿挫的总体风貌,千汇万状的多样风格;②大气磅礴的艺术概括,细致入微的写实本领。③兴象浑融的诗歌意境,议论风生的感慨胸臆;④严谨整栗的诗律之美,曲折拗救的兀傲之气。6、杜诗的艺术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壮、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其感情基调是悲慨。7、论述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初唐以来,萧颍士、梁肃、柳冕等人,不断对骈文提出批评,主张文体革新。韩愈、柳宗元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明确、更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古文理论。主要主张是:①“文以明道”“文以载道”,这是韩柳古文运动理论的核心。②重道也重文③为文贵在创新,反对因袭。④重视作假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倡导“文气”说和“不平则鸣”说8、温庭筠与韦庄词的异同相同点:都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反映了词曲仅供演唱的伶工之词到抒情写怀的士大夫词的渐变过程。如温庭筠为了适应舞艳歌席场合的实用要求,他的词中都是精丽字面和绚丽意象的组合,适于花间酒下歌咏的香软词境,具有娱乐价值。这对于词在晚唐五代迅速兴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韦庄则淡化了词体佐观酬宾的实用功能,开启了自抒情怀的传统,这不仅是韦庄词的一大特色,也是词的风格内容的一大转变。不同点:①温庭筠多“伶工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而韦庄多“士大夫之词”②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温常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述,富有装饰性,而且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了含蓄的效果,如《菩萨蛮》(小山重迭金明灭)中“新帖绣罗福,双双金鹧鸪”,把女子希望和心爱的人成双成对的想法含蓄的表现出来,温庭筠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韦庄则以疏淡为美,多用白描自然清新,如《菩萨蛮》(人人说尽江南好)写出江南的尔美、人美、生活美,笔调疏朗秀美。③风格不同温庭筠开创词为艳科的传统,注重藻饰,以艳丽见长;韦庄对民间抒情诗给以艺术的加工,以疏淡为美。
本文标题:古代文学考试题目及其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3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