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性心律失常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进展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该系统的第二大疾病。在我国,甲亢的发病率约为3.7%,并有逐年上涨的趋势。它是指由多种原因所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所导致的甲状腺毒症[16]。甲亢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心律失常即为甲亢性心脏病的表现之一。临床可见多种类型,如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早搏,心房纤颤等,其发病机制与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心脏,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传导加速有关。中医普遍认同甲亢隶属“瘿病”范畴,也有学者认为甲亢心慌、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症状较为突出者,应归于“心悸”、“惊悸”、“怔忡”范畴,其发生建立在瘿病禀赋不足、饮食水土失宜、情志劳逸失度、疾病失治误治等基础之上,心失所养而致悸,并可见痰浊、痰火、血瘀等各种实邪。中西医结合是现代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方法,通过西医、中医联合治疗,达到病程短、疗效确切、不易复发的治疗目的[14]。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甲亢心律失常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西医方面: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身体的各个器官与组织,致使人体内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循环能力均出现兴奋性升高及代谢功能障碍等,由于机体产生的TH过多,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和新陈代谢加速[5],临床表现为多汗怕热、疲乏无力、机体消瘦及善饥多食等,同时还可伴有精神方面疾病、肌肉与骨骼、心血管、造血系统及生殖器官等症状。而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律失常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并发症之一[2]。甲亢心律失常除具有甲亢的临床表现外,伴见胸内不适,心慌,气短,体检除甲亢可能出现的甲状腺肿大、手细颤、突眼外或见心率增快、心律不齐、心尖冲动增强等,应注意排除同时存在有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脏改变。甲亢所致心律失常经甲亢治疗以后,心律失常可随之好转或消失,甲状腺激素测定、多导联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有助于本病的诊断。2、中医方面:阴虚火旺:证见心悸频作,心烦少寐,急躁易怒,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心胆气虚:证见心悸时作,善恐易惊,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润苔薄,脉细数或近弦;气阴两虚:证见心悸气短,胸闷自汗,神疲乏力,口干舌燥,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舌黯红少津,苔薄白或少,脉细促;心肾阳虚:证见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心前区乍痛乍闷,畏寒肢冷,面色少华,舌淡黯,苔白腻或滑腻,脉弦细或结代;肝郁气滞:证见心悸心慌,情绪抑郁,伴有胸闷,嗳气善太息,舌淡苔白,脉弦或结代;肝火炽盛:证见心悸心烦,烦躁不安,头晕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数;心肝火旺:证见心悸盗汗,烦躁易怒,入眠困难,头痛目赤,少腹胀痛,小便黄赤,大便干,女子可伴见月经不调,舌红苔薄黄,脉弦虚数;痰火扰心:证见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心血瘀阻:证见心悸,胸闷心痛时作,或面唇紫黯,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结代。二、治疗甲亢性心脏病属于非器质性病变,因此是可以治愈的,一般通过控制甲状腺激素、消减甲状腺肿大等手段即可恢复心脏功能。现在临床上常用服用药物的手段来治疗甲亢症,但是疗程长、药物不良反应率高、易反复,且依从性差,因为单纯西医药物治疗无法快速帮助重度患者恢复,所以中西医结合方式在临床中逐渐推广开来。中医学上认为甲亢症属于瘿病范畴,通常与体虚、情绪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虽然患部处于颈部,但却与心、肺、胃等相关。甲亢初期通常表现为日久伤津、阴耗损气等原因引起的阴津不足,患者多为气阴两虚。临床上症状也表现为阴虚阳亢、肝郁痰脓、气阴两虚等[6]。1、西医方向:甲亢性心律失常患者应首先治疗甲亢,一般治疗包括休息,补给高消耗,抗甲状腺药物是治疗基础,常用丙硫氧嘧啶和咪唑类,给药分为初治期、减量期和维持期,亦可选择放射性碘或手术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作为常规处理,甲亢经治疗后大多可自动恢复窦性心律,治疗中或甲亢控制后,频发期前收缩但心功能正常者,可予普罗帕酮,房颤仍未转复者可予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室率,另外,洋地黄也用于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关的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但由于甲亢患者对洋地黄敏感度下降,常常需要大剂量的洋地黄,房室传导阻滞者忌用β受体阻滞剂和洋地黄类药物。经治疗,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仍不能转复窦性心律者,则须尝试药物或电复率。2、中医方向:本病发病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外因为邪毒侵袭%情志损伤,内外因致心肝脾肾的气血津液代谢失常而发为本病,痰湿瘀火风为其主要病理产物,其病理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根据其病情发展的病机变化,将其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同时在辨证治疗中使用具有调节免疫、抗炎作用的中药,中医在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上具有较明显的疗效,且与西药配合可缩短治疗病程,减少西药剂量,减轻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减少放射性碘及手术治疗引起的甲低发生率,降低甲亢的复发率,同时改善机体免疫机能[12]。3、中西医结合治疗(1)治疗原则:症状明显时,中西医并重,以迅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期治疗,中西药合用,减轻西药的用量和不良反应;恢复期治疗,以中药为主,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稳定甲状腺功能,缩短疗程:甲亢病程较长,单纯使用西医或中医方法治疗病程缠绵反复:中西医结合治疗,即西医的辨病与中医的辨证相结合,有效缩短病程,一般单纯西医治疗的疗程是1.5-3年,甚至更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疗程一般在1-2年。减少西药用量,抗复发:临床使用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即通过中医辨证治疗,配合使用抗甲状腺类西药,起始治疗仅用西药常规剂量的一半即可达到治疗目的,且减药快,疗程短,减轻西药不良反应,提高疗效。中医药治疗甲亢不良反应小,能改善全身症状,疗效好,可以对抗西药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肝损害、皮疹等;同时,其也可以明显的缓解甲状腺肿及眼突的症状。中西医结合治疗,能相互取长补短,增效减毒,减少西药用量,减少服药时间[12]。(2)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中药专方与西药结合:运用中药专方治疗,同时配以西药以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专方治疗原则以滋阴潜阳、益气养阴、清热舒郁、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为主。辨病(西医)与辨证(中医)结合辨证论治:为中医药治疗的特色,本结合的治疗方式更具个体化,更符合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原则,其根据甲亢致病机制,不同或病情发展阶段不同而引起的病机变化采用辨证论治,且在辨证论治的同时结合西药治疗,经临床研究验证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三、问题及展望综上所述,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在近几年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根据文献资料来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较以前已大大提高,致使本病的复发率大为下降,而且治疗产生的副作用很小。某些临床研究结果还表明,中医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单纯用西药的治疗组。这些都说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性心律失常的前景是广阔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则有独到的治疗优势,中药能够调理患者气血经络,减轻患者痛苦,并改善药物代谢不良的状况,从而大大提高治疗效果,相比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7]。参考文献[1]张丽梅,胡元会.室性早搏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5,10:1626-1630.[2]贾霞.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3:87-88.[3]谷超元.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11:74-75.[4]肖璐,马妍,孙飞,杨丰文,张立双,张春昕,胡晶,张伯礼,商洪才,李桂伟.心律失常治疗新进展:中医整合调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11:3856-3860.[5]张琼惠,黄向阳.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01:96-97.[6]路亮,许华.探讨4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80-181.[7]武惠芳,武佃江,左伟慧,白俊博.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3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03:57-58.[8]苑长青.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5,01:153-154.[9]赵苗苗,王蕾.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5,04:720-722.[10]王振刚.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160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疗装备,2015,05:60-61.[11]苏玉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5,05:18-19.[12]倪青.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与方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06:1-3+103.[13]朱志红.老年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8:151.[14]陈铭军.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的临床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5:151-152.[15]陈悦,黄皓月,魏华.甲状腺结节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5,16:2959-2962.[16]陈晓庆.甲亢性心脏病相关临床检验指标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
本文标题: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性心律失常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5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