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西方民主观比较钱子昊181131班20131000722摘要:西方民主观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取得了璀璨的成就,并且影响到了中国的民主观。本文从中西方民主观的来源、主体、目标以及现实进行比较,取其精华的同时,并指出其历史和社会局限性,认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不能照搬西方的民主价值和体制,应当树立科学、正确的民主观。关键词:西方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民主观一、中西方民主观的来源(一)西方民主观的来源在西方,民主一词出自古希腊文。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从词源上说,古希腊文demokratia(民主)由demos和kratos两个单词组成。Demos是“人民”和“地区”的意思,Kratos则是“权力”和“统治”的意思。两者合在一起便是“人民的权力”、“多数人的统治”,这就是古希腊“民主”的含义。近代民主则诞生于17世纪的英国。英国人民长达一个世纪的反对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的斗争中,社会民主和政治民主的基本思想在历史上第一次充分而有力地结合起来,1689年的《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随后议会又接受了人民主权的原则。英国革命中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直接推动了代议制原则、法治原则和经公民同意的政府原则等民主宪政信条的形成。也就是说,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推动了民主思想的成熟。洛克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天赋人权”的基本原则,第一次通过对分权理论经验性的阐述从而为资产阶级以民主形式组织国家提供了理论论证,同时,也为自由主义和民主的结合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直到19世纪末,西方式民主在理论上的建构才基本完成。但是,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国家在对民主的理解上却有着重大的差别,民主在现实中的表现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因各国而异。总体来说,20世纪西方各国对民主的实验五花八门,在实践中,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民主观,从而揭示了民主在不同社会中的不同价值及其意义。(二)中国民主观的来源1、西方民主思想中国人接触西方的民主思想,是在西方的枪炮敲开中国的大门之后。早在1848年,徐继畲所著的《瀛环志略》,就热情歌颂欧美民主制度和介绍西方黑奴解放运动,向国人透露了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信息。在此后一百多年时间里,虽然政坛上风云变幻,但民主思想作为一个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涌人中国。辛亥革命时期,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把它作为反封建的武器;五四运动时期,民主是革命的知识分子扛起的一面大旗。直到今天,关于西方的民主思想仍源源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介绍到中国。2、中国传统的重民思想“民主”这个词在中国很早就开始使用,有人把它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周公的一句话“天惟时求民主”,但这个“民主”与现代意义上的“民主”风马牛不相及。作为当代民主观念的来源只能从重民思想中去寻找。在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尚书》中,就有“重我民”、“罔不唯民之承”、“视民利用迁”等初步的重民思想。经过不同时代思想家的孵化,最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本思想。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贾谊的“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唐太宗的“民为水,君为舟”等。中国古代大多数政治家和思想家都认识到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条铁律,因此,“惠民”、“利民”、“恤民”、“亲民”成为统治者治民策略中的主要内容。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创始人,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也需要民主的形式,但无产阶级民主只是一种手段,它最终是要消亡的。列宁结合自己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思想,诸如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民主的性质、党内民主、实现民主的主客观条件等。这些思想,大部分转化为中国当代民主观念的一部分。4、中国近代以来关于民主政治的实践政治实践是在一定的思想和观念指导下进行的,但政治实践一旦结出果实,它又极大地丰富政治思想的内容,推动政治观念向前发展,并决定观念未来的发展方向。当代中国民主观念的实践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建设的实践,另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实践。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在人权、自由、平等、全民政治、三权分立等方面来源于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同时又有他结合中国实际的创造。虽然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建设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它仍然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道路上的一笔宝贵的财富:首先,它在中国先进分子中广泛地传播了民主思想,使民主观念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扎下了根;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把民主观念同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些合理内核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民主的内容;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从反面告诉我们,把西方的民主政治照搬到中国来是行不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建设的实践早在共产党领导的苏区就开始了。在长期的民主建设的实践中,既有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成功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民主观念。二、中西方民主观的主体同西方传统的个人本位的观念相反,中国社会的传统历来是以社会为本位的,这种价值取向与家国一体的宗法制是十分吻合的。它以社会群体作为最终的价值实体及衡量标准,而抹杀了个体独立存在的价值,它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亲睦,重视群体的凝聚、整合。因而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民”从来就只是一个“群”的概念。在这种缺乏独立人格为培基的土壤上,也必然生长出义务本位的权利观。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辩证统一,没有人民民主就不能有效地对敌人实行专政,而对敌人的专政又是对人民民主的保障;在人民内部,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人民既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遵守社会主义法制。西方与中国是全然不同的。西方思想家们认为,个体的存在与价值是先天给定的、不可剥夺的。如果国家与集体不能很好地满足个体的需要,那么人民就有权取缔它,这是人民权力的本源性决定的。正是这种观念的发展,推动了民众的人格独立,使之重视自身的价值和个性发展。因而,西方社会对人的界定首先是从“我”开始的,从这种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出发必然导出权利本位的权利观。这一传统的观念在171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中得到了更为彻底的表述:“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享有上帝赋予的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天赋人权”的观念显然是以个人权利为本位的。而以法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观又推动了这一权利观的发展,因为制约权力的目的在于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三、中西方民主观的目标与现实中国的民主观的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消除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由于中国民主观念来源十分广泛,每个人接受民主观念的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民主观念很难形成统一的内容为所有的人都接受,有时,不同人的民主观念之间甚至存在严重的分歧和冲突。从总体上来说,社会主义民主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它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民主建设的进程中,直接民主要与间接民主相结合,民主的内容与形式要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等。这些民主观念,是当代中国一以贯之的观念,为绝大部分中国人所接受。西方民主追求的是一个理性王国,人民充分享有自由、平等、民主等人的基本权利。不过现实却是,自由在挣脱人身依附的镣铐后转化为贸易自由,劳动力买卖自由,以及一定的言论、出版自由;平等也主要表现为每个财产所有者都受法律保护的平等,这恰恰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资产阶级十分美妙的东西;而民主不过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上的民主制势必造成这样一个矛盾:形式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说得更明白些,是“富人和穷人不平等的前提下的平等”。四、结语民主是人类社会不懈追求的理想。纵观西方追求民主的历史和当代中国的民主进程,民主观念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十分明显。当代中国的民主观念,经历了时代的风风雨雨,发展到现在,逐步走向理性与成熟,民主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在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过程中,西方民主制度和价值观念并不是现成的享用品,可以随便照搬照抄。民主有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逻辑,必然置身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这是树立科学、正确的民主观的出发点。在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和推动政治发展的今天,要树立正确的民主观,从方法上讲,必须坚定这样几个立场和观点:即阶级的立场、历史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和过程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最终建立。参考文献:[1]陈尧.西方民主观及其理论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2]陈良咨.略论当代中国民主观念的演变[J].南京社会科学,1998.[3]薛丽蓉.中西方传统民主观比较[J].探索与争鸣,1999.[4]应克复.论西方民主[J].学海,1999.
本文标题:中西方民主观比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5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