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生本课堂语文导学案教学内容10杨氏之子课时1学校审核课型新知探究年级五时间3.30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理解和书写生字词。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案导案随笔自主探究1.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2.借助拼音读准下列字音。惠曰禽诣为应3.读准停顿、读通课文。梁国/杨氏之子//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学习导航(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提出学习要求学后疑惑疑惑1:疑惑2:解难释疑适时点拨指导重点字的书写、课文的朗读小组合作小组内互读互评交流展示1、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甚:惠:诣:乃:示:曰:未:2、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学习检测1.《杨氏之子》选自()朝()写的(),这是一部记载()的小说。本文讲的是()的故事。2.看拼音写词语。Liángguócōnghuìzàoyì()()()nǎizhìjiāqíndáyuē总结激励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挑战自我尝试背诵课文生本课堂语文导学案教学内容10杨氏之子课时2学校审核课型新知探究年级五时间3.31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3、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重点、难点学案导案随笔自主探究《杨氏之子》选自()朝()写的(),这是一部记载()的小说。本文讲的是()的故事。学习导航(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提出学习要求学后疑惑疑惑1:疑惑2:解难释疑学法指导: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小组合作1.把自己不知道的地方在小组内向同学请教。2.研究: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课文中的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熟读课文并背诵交流展示1.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适时点拨化的解读,然后独立学习思考。把答案写在导学稿上,最后四人小组交流。推选两位学生汇报学习检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兄女曰:“”公大笑乐。(在一个下雪的冬日里,谢太傅召集孩子们议论有关文章的事。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很高兴,就问孩子们:“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说:“”他哥哥的女儿说:“”谢太傅大笑,非常高兴。总结激励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挑战自我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段话生本课堂语文导学案教学内容11.晏子使楚课时1学校审核课型新知探究年级五时间4.1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3、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重点、难点1、读通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善变的口才。2、理解晏子第一次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学案导案随笔自主探究一、读课文三遍,圈画生字,给课后方格中的生字组词。二、我会给“子”字组成词:我认为这些词语可以分为()类。通过查字典,我知道“晏子”中的“子”的意思是:三、查字典,写意思:敝:大夫:仗着:枳:淮:四、查找资料《晏子春秋》和晏子的相关资料。学习导航(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提出学习要求学后疑惑疑惑1:疑惑2:解难释疑适时点拨1、教师点拨:在朗读时注意楚王的三次笑和晏子的表情变化,从中体会一下人物的内心活动,从机时更好地读好课文。2、学法指导:这是一篇记事文,学习在小组合作1、再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时期,齐国大夫和楚国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这篇课文是按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2、思考:课文写了三个回合的斗智。第一次是楚王为了侮辱晏子,想让他,而晏子却说:,晏子的话隐含的意思是:结果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次楚王为了侮辱晏子说:,意思是:,晏子反唇相讥说:,隐含的意思是:,结果楚王听了只好陪着笑;第三次是楚王在招待晏子时押了个犯人说:,意思是:晏子却说:,隐含的意思是:,结果楚王听了只好陪不是。3、读了课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晏子的身份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样的人物?为什么?5、分角色读读楚王和晏子的三次斗智的对话,看谁读得最好。交流展示1、我们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的问题是:,请()同学代表我们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补充。2、我们小组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重难点是:(交流完后说: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了解课文内容时,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课文中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要朗读好人物对话并抓住人物的表情描写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学习检测根据意思写成语。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总结激励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挑战自我阅读: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其中把“淮南”比为_______,把“淮北”比为_______;把“橘”比为_____,把“枳”比为_______。生本课堂语文导学案教学内容11.晏子使楚课时2学校审核课型新知探究年级五时间4.5学习目标1、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音。2、初步理解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3、进一步认识晏子过人的才智和善变的口才。重点、难点1、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会说出楚王侮辱晏子时的话中之“话”和晏子反驳楚王时的话外之音。2、初步理解三次晏子反驳楚王话中的逻辑推理。学案导案随笔自主探究课前检测,回顾旧知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2、这篇课文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学习导航(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提出学习要求学后疑惑疑惑1:疑惑2:解难释疑适时点拨点拨:课文感悟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特点。小组合作1、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这是晏子和楚王的第一次斗智,楚王抓住了晏子的特点,要晏子从狗洞里进去。晏子的一席话,不得不使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开了城门,读读晏子说的话,他的话妙在哪里?提示一:晏子的话妙在: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那他就钻,楚王要是说自己的国家不是,那就应该,所以打开了城门让晏子进去。一词说明楚王真是无可奈何。提示二:晏子的话很好的使用了一个逻辑推理: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访问的是国,不是国,楚王是不会承认自己的国家是国,所以他一定会。2、读课文第四自然界段,思考:(1)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和齐国的?(2)晏子是怎么回击楚王的?他的回答妙在哪里?(3)划出描写晏子和楚王表情的词语,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思考:(1)这次楚王是怎么侮辱晏子和齐国的?(2)晏子的话中,把“淮南”比为_______,把“淮北”比为_______;把“橘”比为_____,把“枳”比为_______,是为了说明橘之所以变为枳是因为:,齐国的人到了楚国就做了盗贼,是因为:,讽刺了楚国。4、课文写了楚王三次“笑”,请在课文中划出来,认真读读上下文,从中体会到了什么?5、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交流展示一、组内合作,交流收获1、我们小组交流的问题是:,请()同学代表我们小组交流。2、我们小组要提醒大家注意的重难点是:(交流完后说:我们小组汇报完毕,请问大家有什么建议和补充吗?)二、全班展示,共享收获学习检测一、比一比,再组词。敞()淮()赔()矩()尊()撒()敝()准()陪()臣()遵()撤()二、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三、提高选做题:仿照“提示二”说说晏子第二次和第三次和楚王斗智所说话所运用的逻辑推理是怎样的?总结激励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挑战自我读一读: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人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想一想:晏子的话妙在哪里?又运用了怎样的逻辑推理?生本课堂语文导学案教学内容12半截蜡烛课时1学校审核课型新知探究年级五时间4.6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学案导案随笔自主探究1、熟读课文,划课内字词2、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书写在下边。3、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概括)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5、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学习导航(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激发兴趣。(二)提出学习要求学后疑惑疑惑1:疑惑2:解难释疑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对人物内心的揣摩、理解小组合作1、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小组分角色朗读)2、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3、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交流展示班内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学习检测写一个最贴切的成语1.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2.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3.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二、补充完整厉声地____从容地____娇声地____镇定地__轻轻的____默默地__总结激励及时表扬学生学习中的优点并提出希望挑战自我续编故事: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生本课堂语文导学案教学内容13打电话课时学校审核课型新知探究年级五时间4.9学习目标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能说出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2.通读课文,能说出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在以后说话时能做到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重点、难点能够知道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学案导案随笔自主探究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学习导航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提出学习要求学后疑惑疑惑1:疑惑2:解难释疑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语言简洁的重要性小组合作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2.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3.小组练习: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交流展示1.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
本文标题: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6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