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 民族旅游的跨文化交流、冲突与现代调适
民族旅游的跨文化交流、冲突与现代调适组员:闫沛201227030103赵玉萍201227030107胡霞201227030111张静博201227030115丁晓林201227030119黄城201227030126目录一、民族旅游1概念2原因3特征二、民族旅游的跨文化交流1.概念2.特征三、跨文化交流的深入研究四、跨文化交流的影响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文化冲突)3案例五、现代调适1背景2措施六、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民族村寨为例1.民族开发对民族村寨的影响2.民族村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3案例七、总结与启示八、参考文献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的接待型到现在的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三大市场全面发展的成就。民族地区凭借着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魅力各异的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优势也加入到旅游开发的行列中去,纷纷把发展民族旅游业公认为本地区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扶贫产业和富民产业,这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民族旅游是一项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活动,这种交流具有双向传播的不平衡性,不可避免地引起了民族旅游地区文化的变迁,对民族文化造成了较大冲击,一定程度上危及了民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民族文化的现代变迁和转型,需与现代经济社会条件相适应,这是民族文化的必然走向,也是发展民族旅游的需要。一.民族旅游1、概念:关于民族旅游,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民族旅游(EthnicTourism)在国外被称为AboriginalTourism或IndigenousTourism(土著/原著民旅游),在我国台湾地区又被称作异族观光,它是一种根据当地人口和社会文化特征来命名的旅游形式。一般而言,民族旅游是指旅游者前往少数民族(土著民族)的居住地区旅游,但是也有少数学者认为民族旅游是移民集中生活的社区旅游,这些移民是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迁徙而来的在迁入国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民族成员。总之民族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也给民族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民族旅游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国外旅游学者对民族旅游的定义有如下几种:民族旅游就是把古雅的土著风俗以及土著居民包装成旅游商品以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SmithD,1989)原住民观光(Aboriginaltourism)是一种以资源为基础的观光形式,以原住民文化为主要的观光吸引力。在研究类型上亦常被成为“异族观光“。(Hinch&Butle,1996)异族观光是当地居民表现出文化异族风情的观光形式,所呈现出的衣着、音乐、舞蹈等产物是最主要吸引观光客的来源。(Kiwasaki2000)民族旅游是观光旅游的一种变体,其目标群体在文化上、社会上或政治上不完全属于他们所居住国的主体民族,他们由于自然生态和文化方面的独特性、差异性而被贴上旅游的标志。(科恩,2001)国内学者对民族旅游的定义(1)异族观光就是指到一个与自己文化、种族、语言或风俗习惯相异的社区或展示点参观他们,民族旅游除了看物看风景,更是把看人当作最重要的目的。(谢世忠台湾,1994)(2)民族旅游是指游客和旅游对象分处于两种以上的不同文化氛围之下的旅游活动。(潘盛之,1997)(3)民族旅游的内容包括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观赏活动、商品及服务,开发方式可以从建立民族旅游点、开辟民族旅游线直至规划民族旅游区。(徐新建,2000)(4)民族旅游是旅游者通过对某一民族的独特文化或生活方式的参与、观察和体验,来实现其审美需求的过程。而民族旅游的本质也相应体现为一种族际的交流或一种跨文化的观察与体验。(光映炯,2002)(5)所谓民族旅游,简单地说,就是把古雅的土著风情、民居建筑和土著居民本身包装成能满足旅游者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它是观光旅游的一种变体。2、原因:旅游地的民族文化历来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利用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异质性来吸引旅游者,成为近年来许多地区旅游开发商的关注点和切入点。加之民族旅游以丰富的现有资源为基础,其开发和再生产所需投入不多,是一种高效型的新型文化经济形式。因此,许多民族地区纷纷开发以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旅游,使得民族旅游日趋火爆。3、特征:从以上列出的国内外民族旅游定义来看,民族旅游的特征主要包括:第一,民族旅游所指民族是一国的非主体民族,他们可以是发达国家保护区的土著民族,但更多是指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居民作为被游览者,是民族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主人和被消费商品的双重身份;第二.从旅游资源的角度讲,它指的是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环境,其中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核心吸引物;第三.由于大多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民族旅游往往成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第四.民族旅游是一种跨文化、跨民族的旅游交流形式;二.民族旅游的跨文化交流1、概念对这一概念,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概念一:跨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流、交往,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跨文化交流实际上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是人们对陌生文化的体验,也是对自身文化的重新发现和认识。民族旅游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改变传统文化边界、拓展文化空间的过程中,推进着跨文化传播,进行着文化的整合。民族旅游中的跨文化交流既对东道主文化产生显著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游客本身产生影响。旅游人类学对跨文化交流的研究通常从三个层面来展开,一是东道主层面,所谓从涵化和发展的视角看旅游;二是游客层面,所谓从个人经历转换的视角看旅游;三是客源地层面,所谓从上层建筑层面看旅游。因为客源地层面的研究相对较为困难,事实上,旅游跨文化交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前两个层面。概念二:跨文化交流:它是指编码不同的信息传播双方之间的交流。它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a.种族间的传播;b.民族间的传播;c.国际间的传播;d.同一文化中不同的亚文化间的传播。它可分为三个层次:即跨文化人际传播、跨文化组织传播以及国家间的跨文化传播。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一大批不同种族、民族、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人来到旅游目的地游览、观光,与当地居民交际、沟通,传播活动越来越频繁,旅游者承载着他所在国家和地区即客源地的语言、服饰、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的可见和不可见的文化元素来到异地他乡,其本身就是跨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旅游者就是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可以这么说,是旅游者在不经意间将自己原有的文化带到了旅游目的地,影响了当地居民。从宏观方面看,旅游地特别是著名的旅游地,由于所吸引的客源市场的地理分布相对广泛,往往要遇到多种地域文化的交流、沟通和影响。其中又以主要客源市场和目的地的跨文化传播最为显著。另外,由于旅游是一种基于愉悦的、跨越地理空间的人类行为,这就使得旅游业中的跨文化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媒介的跨文化传播。它是一种接触的、真实的、直接的传播方式。它是文化与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亲身的、直接的、互动的、即时的。概念三:传播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跨文化传播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情境,既可指国内的文化传播,也可指国际间的文化传播。曾文雄(2006)认为,文化是人们通过创造活动而形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沉淀物,具有强烈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它包括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艺术心理、法律、道德、风俗及社会成员间的交往习惯等。在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旅游已经渗透到几乎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活动。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承载着他所在国家和地区即客源地的语言、行为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一系列可见或不可见的文化元素来到异地他乡,一方面源源不断地对旅游目的地产生着影响,另一方面,他们又将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带回客源地,从而对客源地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两种不同地域文化的相遇引起的文化碰撞,即是一种跨文化交流与传播。2、特点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途径,与一般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一样担负着文化传播的功能,但与其他传播方式相比,它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1)旅游是一种大众化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大众旅游的兴起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活动中。“旅游相比其他文化交流的方式,更具有普及性、大众性。旅游不会受到年龄、性别、职业、地位等其它文化交流可能遇到的多重障碍,这种大众性即是一种传播范围上的大众性,也是一种传播形式上的大众性”(文彤2011:42)。一方面,从传播范围来看,因为许多专门的文化交流活动只限于少数专业人员,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因而传播的范围非常有限;而旅游过程中的旅游者则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都可以通过旅游这种民间交流的方式参与到跨文化交流的活动中,这种文化交流活动所涉及的地域和人员都是非常广泛的。另一方面,从传播形式来看,专业的文化学术交流,往往是少数精英就某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讨论,通常采取座谈、研讨等比较严肃的方式,会涉及一些深奥的理论;而旅游过程中的文化交流,即使涉及一些深层次的文化问题,也往往采取通俗平易、生动形象的大众方式进行传播,易于为各个阶层的旅游者所接受,真正做到了使“精英文化”逐步走向大众化。(2)旅游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传播活动跨文化传播,简而言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的传播。旅游是人们为了修养、娱乐和运动等目的、离开日常生活氛围所进行的暂时性的地域空间移动。旅游是旅游者承载着原有的文化内涵,前往旅游目的地的异域文化当中,发生多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其本身就是跨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显然,旅游属于跨文化交流的范畴,因为旅游的核心动因正是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伴随着旅游者的空间流动而发生着客源地文化与目的地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沟通和传播。由于传播的双向性特征,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出者。他们在自己原有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上,接触新事物,接受新信息,达到认识更新知识的目的;同时又把本文化的信息向旅游目的地传输,影响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发展。另外,由于旅游是基于一种休闲娱乐的、跨越地理空间的行为,这就使得旅游业中的跨文化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媒介的跨文化传播,具有其典型性。(3)旅游跨文化传播具有直接性特点李蕾蕾(2000)认为,旅游业中的跨文化传播是一种直接接触“真实世界”而非“媒介世界”的传播方式。它是文化与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亲身的、直接的、互动的、即时的、感知的交流与传播,而不是那种通过媒介来间接、外在的获得真实世界映像式的交流和传播。大众传播是文化交流的有效途径,如书籍、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但是这种传播方式,受众者难以感受完全真实的文化。而在旅游活动中,游客不仅可以直接接触当地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可以有机会直接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沟通,对目的地文化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从而看到更真实的文化。虽然可能因为时间有限、路线制约等原因不能全面地了解目的地文化,却能获得相对真实的信息,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4)旅游能更有效地传播目的地文化“文化的传播有两种手段:一种是传播者处于主动地位采取各种营销策略来达到其宣传目的的传播;另一种是接受者主动去接触文化,以满足自身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文彤2011:43)旅游寓文化传播于休闲娱乐之中,传播方式生动活波、形式众多,内容上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人们在旅游过程中是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去主动接受文化。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影响感受性,对知觉、记忆、思维都有影响。相对于其他文化传播方式,旅游所带来的这种愉悦心理环境,使信息接受者没有太多的戒备心理或敌对心理,因而有利于文化信息的接受。即使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虽然由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文化背景的不同可能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但旅游这种特殊的跨文化传播方式使得不同文化交流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阻碍大大减少。因为旅游者是带着对异质文化的好奇心尝试
本文标题:民族旅游的跨文化交流、冲突与现代调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