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湛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命题人:P1课题第一单元:历练人生抒情怀学习目标认真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联系时代背景和相关作品加深理解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揣摩作品的叙事风格、描写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阅读一些关于母亲、父亲的文章,做《53》p17阅读(三)课题1藤野先生学习目标把握文章叙事线索,进而把握文章的内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章主旨课前准备1.背诵《奇》p17的经典诵读,理解p2的经典诵读2.认真阅读《奇》p2-3的助学资讯一、基础部分【1】《53》p15的第5题【2】结合《奇》p3-4理解词语绯红fēihónɡ鲜红;通红。标致biāozhì外表、风度等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唤起美感上的极大享受的落第luòd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又指考试不及格。不逊bùxùn无礼。诘责jiézé质问并责备托辞tuōcí借口油光可鉴yóuguāngkějiàn形容非常光亮润泽。抑扬顿挫yìyángdùncuò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节奏分明,和谐悦耳。深恶痛疾shēnwùtòngjí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3】《53》p8的五年中考的第2题【4】《奇》p70第3题【5】《奇》p15第4题二、阅读【筛选信息】(1)线索课文以“藤野先生”为题,为什么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言及他事?这些事用什么战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2)内容1.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2.第二部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3.谈谈匿名信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作者写了几种具体行动来怀念藤野先生?5.请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6.概括30-31文段大意。7.29-31的三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湛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命题人:P2(3)文意1.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2.“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到仙台?为什么又告别藤野离开仙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4.在去仙台的途中,作者对“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点记得很清楚,这是为什么?5.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离开东京?他为什么学医?又为什么弃医从文?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6.哪里可以反映出“我”对藤野先生相处的前两件事的态度是怎样的?(用文中的语言回答)7.“这样一直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什么?8.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指什么?“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变化的原因是什么9.“这样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是指什么?10.文章开头对于清国留学生的描写,表明“我”是持什么态度?从“我”的态度,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思想?11.匿名信事件说明了什么12.在看电影事件中“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如何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13.这篇文章既然重点写藤野先生,从文章内容上看,写清国留学生的所作所为;日本“爱国青年”的所作所为,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大关系,认真思考,这些内容与叙写藤野先生有何关系?14.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15.藤野为什么只对鲁迅一个人好?16.作者写在仙台的艰苦环境有什么用意?17.“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我”又因何“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18.作者为什么说“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19.“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那么,原来“我的意见’”是什么,变化了以后又如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0.本文记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并思考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21.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2.在仙台受到了很好的优待,但为什么他却认为仅仅是“物以稀为贵”?23.“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前后句序能否调换?24.“物以稀为贵”具体表现25.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着用说?26.文中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结合对全文的理解,清简述其原因。【审美鉴赏】湛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命题人:P3(1)字词1.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2.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还有一个我。”中“偏”“也是”“还有”表现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4.“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5.理解“小而言之”和“大而言之”6.“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7.“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删去“我的眼里和心里8.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2)句子1.作者两次写到无聊的看客,写看客的喝采,这又表现了什么?2.第5段写在仙台受到优待,作用是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这样”指代___________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5.“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这句话反映了6.4-5段在全文内容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7.⑴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⑵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8.“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深层含义】(1)句子1.“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的含义?2.“呜呼,无法可想!”的含义:3.“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的含义是什么?4.“每当夜间疲倦……深恶痛疾的文字。”含义?作用?5.怎样理解“我又忽然良心发现……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6.“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句话应怎么理解?三、课外【1】《奇》p247的类文阅读【2】《53》p14创新题【3】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1这段文字对藤野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2这段文字对藤野先生的描写是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3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4文中省略号的意义是();冒号引号表示的意义是()。湛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命题人:P45“缓慢”修饰声调的,“顿挫”修饰了声调的。四、分析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别讲讲它们的意思。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2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精通时事——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爱国青年——课后作业1.《53》《奇》藤野先生剩下打勾的题2.课后习题3.默写课前准备教后反思课题2我的母亲学习目标从母亲的言行入手课前准备1.背诵《奇》p39的经典诵读,理解p29的经典诵读2.认真阅读助学资讯一、基础部分【1】《53》p31第5题【2】字词(结合《奇》p18、p30)翳yì形声字,从羽,嫛(yī)声。原指用羽毛做的华盖,后引申为起障蔽作用的东西,也指病症名,另指一种鸟。责罚zéfá处罚;惩处气量qìliàng能容纳不同意见的肚量,也指容忍谦让的限度。质问zhìwèn根据事实提出的疑问;责问。广漠guǎngmò广大空旷,如同沙漠。管束guǎnshù遏制自由行动或言论;加以约束,使人不越轨宽恕kuānshù原谅过失。文绉绉wénzhòuzhò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幽默yōumò1.寂静无声。2.有趣凄惨qīcǎn凄凉悲惨的情景奥秘àomì深奥而神秘。翻来覆去fānláifùqù形容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也形容来回翻动,【3】《53》p6第3题【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小强自从告别了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B.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时,往往都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依照经验保守行事。湛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命题人:P5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D.这种从瑞士引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5】《53》探究题二、阅读【筛选信息】(1)内容:1.第7段写了几件事?分别概括这些事情的内容。2.概括第6、7段的中心意思。(用原句回答)3.本文的主旨4.本文写了哪几件关于母亲的事?表现母亲怎样的性格?感情体现?5.母亲对“我”的管束有哪几种方式?6.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7.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2)文意1.请用第13段中的词语,说说“我”从母亲那受到了怎样的影响?2.“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母亲为什么这样教训儿子?(用原文回答)3.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4.作者写童年游戏及失掉的机会,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为什么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景?6.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7.母亲每天清早把“我”叫醒的目的是什么?8.“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当母亲听到“我”这句话后为什么“气得坐着发抖”9.第⑨段为什么要介绍两位嫂子的性格?【审美鉴赏】(1)字词1.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2.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湛江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命题人:P6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3.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2)语句1.第13段的第一句话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2.第13段的最后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3.“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结尾这句话和哪句话相互照应?4.“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在文中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5.“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运用什么描写6.“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的作用7.“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的作用(3)人物形象1.找出文中母亲是严师的例子,是慈母的例子,并各用一句话概括。2.母亲不能忍的时候会哭看出母亲的什么品性?(4)表现手法1.67段是怎样表现母亲对我的“教之严”“爱之慈”?【深层含义】(1)字词a)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2)句子1.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2.如何理解第4段(3)开放1.评论作者母亲教子的方式。(第6-7段)三、课外【1】《奇》p247的直击中考【2】《53》p7的阅读【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6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