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知识导引
1/17第三单元知识导引(一)表解知识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爱国运动背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的统治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经过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等发展1919年6月,上海工人参加斗争结果迫使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立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队伍的发展壮大干部和组织基础各地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一大”召开时间1921年7月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中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2/17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二大”的召开时间1922年内容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现阶段任务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意义第一次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2.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时间1924年标志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志着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发展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高潮北伐战争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时间1926年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两湖战场吴佩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汀泗桥、贺胜桥战役)江西、闽浙战场孙传芳的主力被消灭3/17二次北伐奉军撤退胜利原因国共团结合作北伐方针正确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工农运动的有利配合结束失败标志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时间1927年4月建立者蒋介石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政策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对外投靠帝国主义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南昌起义背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大革命失败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者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结果占领南昌城,但南下途中遭到失败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秋收起义背景中国共产党中央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时间1927年9月领导者毛泽东地点湘赣边界结果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4/17根据地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时间1927年9月建立者毛泽东意义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人民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时间928年4月经过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湖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意义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4.红军长征长征背景①日本大举侵华,民族矛盾上升②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红军进行“围剿”③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经过长征开始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开始初期受挫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伤亡过半,改道贵州,攻克遵义历史转折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冲出重围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胜利会师陕北会师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北的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结束意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5/17义转危为安(二)剖析重、难点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比较点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领导阶级不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和政治目标不同以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国家为政治目的群众基础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未彻底解决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中心问题──土地问题结果与前途不同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革命任务未完成,社会性质未改变革命最终胜利所属世界革命范畴不同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相同点①社会性质相同,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③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与实现过程必要性: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中国,北洋政府继续实行反动统治,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革命,反帝反封建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6/17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中国共产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中国革命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把革命引向胜利。可能性:国民党是当时中国各党派中比较革命的、真正的民主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而且在南方又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孙中山在革命连遭失败后,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思想发生伟大转变。实现的过程: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会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3.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方面: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联合绞杀。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引起了帝国主义恐慌,英、美、日等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屠杀中国军民。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蒋介石与帝国主义势力勾结,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也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7/17主观方面:陈独秀及共产国际代表妥协退让,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陈独秀害怕革命统一战线破裂,同意共产党员退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同时压制工农运动等,这是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4.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一是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者在国民革命后期以牺牲工农根本利益的方法来维持国共合作,把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这是大革命失败的最惨痛教训。二是必须掌握革命武装,坚持武装斗争。陈独秀反对建立人民军队,压制工农武装,导致在蒋介石、汪精卫屠杀革命志士时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革命最终失败。5.北伐的战略方针军阀控制地区兵力吴佩孚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分20万孙传芳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20万张作霖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哈尔、直隶35万上图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实力情况表,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三派军阀中张作霖的实力最强,称霸北方;吴佩孚立足中原,虎视广东;孙传芳盘踞东南,控制五省。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北伐军采用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方式,即以湖南湖北为主战场,集中主力北上,扫除首恶吴佩孚,占领武汉;然后挥师东进,歼灭孙传芳;最后进入长江以北地区,打垮张作霖。这是因为吴佩孚控制湖南湖北,对广东国民政府的威胁最大。如果北伐军先打张作霖的话,必须经过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地区,尽管三派军阀矛盾重重,但反对革命却是一致的。如果北伐军先打孙传芳,吴佩孚就会沿着粤汉铁路南下进攻广东革命政府,或者截断粤汉铁路,断绝广东革命政府的物资来源。因此,北伐军把吴佩孚作为首要的打击对象。此外,为防止孙传芳从侧后进攻广东革命政府,北伐军分三路进军:一路指8/17向湖南湖北,进攻吴佩孚;另外两路分别进攻江西和福建、浙江,牵制孙传芳,防止他背后袭击。北伐军所制定的正确的作战方针,是北伐能够顺利进军的一个重要原因。6.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主要表现第一,对中国革命的基础问题做出了完全错误的分析,主张由资产阶级来领导革命,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丢掉农民,形成了右倾投降主义的理论基础。第二,为蒋介石的反革命活动辩护。在蒋介石紧锣密鼓地准备反革命政变之际,1927年4月5日,陈独秀和汪精卫在上海发表了《汪精卫、陈独秀联合宣言》说:“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工人纠察队,这类谣言,不审自何而起。国民党最高党部全体会议之决议,已昭示全世界,决无有驱逐友党摧残工会之事。”要群众“不听信任何谣言”。这个宣言,帮助了蒋介石,解除了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思想武装。第三,下令解散工人纠察队,解除农民武装。第四,向汪精卫全面投降。1927年6月30日,陈独秀操纵中共中央扩大会议,正式通过国共合作十一条决议。这个决议取消了共产党的独立性和对革命的领导权,出卖了人民政权和人民武装,是一个向国民党汪精卫集团全面投降的纲领。7.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国民党从1930年12月开始,对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妄图消灭红军,摧毁革命根据地。前四次的反“围剿”斗争,在毛泽东正确军事思想指导下,均取得了胜利。第五次反“围剿”,由于受到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破坏,致使红军遭受了惨重的损失。1933年9月底,蒋介石集中一百万兵力,自任总司令,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其中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兵力有50万人。这次“围剿”,敌人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战的新方针。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军的领导岗位,中共临时中央直接领导这次反“围剿”战争。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秦邦宪)把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了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而李德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那种正规阵地战的经验,并不懂得中9/17国革命战争的具体特点。他们反对“诱敌深入”,命令红军全线出击,企图实现“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使红军辗转于敌军主力和堡垒之间,陷于被动地位。1934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在江西瑞金召开了六届五中全会。这次会议把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推向了顶点。“左”倾冒险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得红军在反“围剿”战争中只能继续执行前一段的错误战略战术,从而在蒋介石重新发动的进攻面前遭到更为严重的损失。4月中旬,国民党军队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左”倾错误领导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调集红军主力同敌人“决战”。经过18天的血战,部队遭受重大伤亡,广昌失守。7月,在敌人新的进攻面前,又兵分六路,全线防御。10月初,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相继失陷,中央根据地日益缩小。红军在根据地内粉
本文标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第三单元知识导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6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