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1、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limination)过程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2、治疗药物监测(TDM,therapeuticdrugmonitoring)(临床药动学监测CPM):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3、治疗指数(TI):药物LD50/KD50之比值,用以衡量药物的安全性。,TI越大,药物越安全。安全指数相等,不代表安全性相等,还需考虑安全范围。若某药LD50与ED50两条曲线首尾重叠,还必须参考LD1/ED99或LD5与ED95之间的距离。4、部分激动药(partialagonist):有些药物内在活性弱,当无其他强大受体激动药存在时,可与受体结合激发弱的生理效应,起到激动药的作用;但在别的强激动药存在情况下,这些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反而妨碍了强激动药的作用,起到受体拮抗药的作用。5、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包括国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国外已上市但未在我国境内上市,新的复方制剂,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包括:①中药天然药物②化学药品③生物制剂6、药品不良反应(ADR,adversedrugreacction):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排除了治疗失败、药物过量、药物滥用、不依从用药和用药差错。7、药品不良事件(ADE,adversedrugevent):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任何不良医学事件,不一定与药物治疗有因果关系,包括ADR、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用药失误和药物滥用。ADE的实际意义:①ADE与用药的因果关联性常不能马上确定②对ADE“可疑即报”最大限度降低人群用药风险③ADE包括了伪劣药、误用、事故等造成的损害,可揭示不合理用药及医疗系统存在的缺陷,是药物警戒关注的对象。8、药源性疾病(DID,druginduceddiseases):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组成部分。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由此产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不仅包括药物在正常用法情况下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而且包括由于超量、误服、错用以及不正常使用药物而引起的疾病,一般不包括药物过量导致的急性中毒。9、药物警戒(pharmacovigilance,PV):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不仅涉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还涉及与药物相关的其他问题,如不合格药品、药物治疗错误、缺乏有效性的报告、对没有充分科学根据而不被认可的适应证的用药、急慢性中毒的病例报告、与药物相关的病死率的评价、药物的滥用与错用、药物与化学药物、其他药物和食品的不良相互作用。10、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间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11、联合用药的意义: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的某些不良反应、延缓机体耐受性或病原体耐药性的产生进而缩短疗程和提高药物疗效、治疗多种疾病。12、信号(signal):被报告可能与一种不良事件(adverseevent)与药物可能有因果关系的信息,这种关系在以前是未知的,或者是在文献中未能完全证实的。通常至少需要一次以上的报告才能作为一种信号,这取决于事件的严重程度和报告的质量。13药物滥用(drugabuse):指人们非医疗目的地使用具有致依赖性潜能的精神活性物质的行为。这种用药的目的,是为体验使用该类物质产生的特殊精神效应,具有无节制反复使用的特征,其结果必然导致药物依赖性,并造成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的损害,进而严重危害社会。14、药物耐受性(drugtolerance):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具可逆性,并可呈交叉耐受性。15、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①半衰期(t1/2):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消除的快慢。②表观分布容积(Vd):体内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推算时所需的体液总容积。③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与吸收后体循环的药量成正比,反映进入体循环药物的相对量。④生物利用度(F):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研究和评价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AUC)和速度(Cmax和Tmax)。是评价一种制剂的有效性的常用指标。药物生物利用度常受药物的剂型与患者对药物的吸收和肝脏首关效应的影响。分类:绝对生物利用度:被试口服制剂与其静脉注射剂的曲线下面积之比;相对生物利用度:被试药制剂与其参比制剂口服后的曲线下面积之比。⑤总体清除率(TBCL)又称血浆清除率(CL):体内各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的血浆中所含的药物被机体清除,是肝、肾以及其他途径清除率的总和。⑥稳态血药浓度(Css)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ss,av):前者指,如按固定间隔时间给予固定药物剂量,则每一次给药时体内总有前次给药的存留量,多次给药形成多次蓄积,随给药次数增加,体内总药量的蓄积率逐渐减慢,直至在剂量间隔内消除的药量等于给药剂量,从而达到平衡时的血药浓度。后者指达稳态时,在一个剂量间隔时间内,AUC与给药间隔时间之比,反映多剂量长期用药的血药浓度水平。(5个半衰期达稳态)16、首关效应(first-passeffect):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的一种现象。首关效应明显的药物不宜口服给药,但首关效应具有饱和性,若剂量增大,口服仍可使血中药物浓度明显升高。17、安慰剂: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与试验药外观、气味相同的制剂,作为临床对照试验中的阴性对照物。18、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circulation)——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体循环的反复循环过程。19、受体激动药(agonist):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效应。20受体拮抗药(antagonist):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的药物与其受体结合后,不能激发生理效应,反而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21、反向激动药(inverseagonist):与其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构型变化,引起与原来激动药相反的生理效应。22、受体拮抗药可根据其作用方式不同而分为两类:(1)竞争性拮抗药:能被受体识别,与受体有亲和力,能以和激动药类似的方式与受体相结合,但其内在活性为0,不能产生生理效应,却能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在应用一定剂量的拮抗药后,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2)非竞争性拮抗药:这种拮抗药与受体的结合是不可逆的,或者能引起受体的构型发生改变,从而能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而且激动药不能竞争性地克服此种干扰。随着此类拮抗药的剂量的增加,激动药的量效曲线的变化表现问曲线下移23、受体脱敏(desensitization)机体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受体逐渐对激动药的敏感性降低。24、受体增敏(hypersensitization)长期使用一种拮抗药导致受体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增高。25、上调(upregulation)和下调(downregulation):受体的调节性改变只表现为数量(或密度)的增加与减少。受体激动药的浓度增高时,受体下调;反之则下调。(例:长期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突然停药时出现的反跳现象就是受体上调)26、基本药物(essentialmedicines):为保证大多数人获得基本的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在任何时间都能有足够数量、适当的剂型、并且以个人和社会均可负担的价格获得的药品。27、、处方药(POM):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房或药店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28、非处方药(OTC):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29、药物依赖性(drugdependence):指精神活性药物的一种特殊毒性,指在各类药物滥用的条件下,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和身体状态。主要表现为:渴求与强迫觅药行为;戒断反应;精神障碍;神经系统损害;耐受性;其他如感染,对胎儿新生儿影响及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分为:①身体/生理依赖性:指药物滥用造成机体对所滥用药物的适应状态,一旦突然停止或减少用药,导致机体已形成的适应状态发生改变,用药者相继出现一系列以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为主的严重症状和体征,呈现极痛苦的感受及明显的生理功能紊乱,可危及生命,此即戒断综合征。②精神/心理依赖性:滥用药物对大脑奖赏中枢产生非生理性刺激所致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一旦产生很难祛除。
本文标题: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77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