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说课稿四年级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三年级“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学生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本课是四年级“空间与图形”领域里“图形与位置”的知识,是学生空间观念的新发展阶段。教材在编排上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教材提供丰富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找准观测点,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方向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准观测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方向的准确描述。三、说教法和学法基于学生基础,教法上我采用“创设—引导—开启”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法,积极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空间思维得到发展。学法上让学生进行深入观察、大胆尝试、精心操作、互动交流的体验式学习,主动获得新知。教师准备:课件、中国地图、练习图表。学生准备:量角器、直尺。四、说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激发兴趣课始,学生指认地图上的方向,填充八个方位图,并用量角器测量出东和东北等方向的夹角的度数。这样的开课既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方位知识、量角的操作方法;又引发学生思考“认方向”、“量角”和今天的新课有什么联系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本课的知识与方向、角度有密切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有效复习,便于学生在尝试新知和练习中能有的放矢,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二)探究交流,确定位置教学以“问题解决”为主线,其一般模式为:情境-问题-探索-交流-结论。围绕这根主线,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教学活动。1、观察情境、发现问题出示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图,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自然,感受空间的魅力。接着简单介绍定向运动知识。随后请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参赛选手,进入模拟的空间中,观察“公园定向运动图”,交流发现比赛关键是找到各检查点的位置。于是从情景中提出“1号检查点在什么位置”呢?这样,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很自然的进入今天的主题——确定位置。2、探究交流解决问题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掌握新知的重要时机,我采用让学生说、议、练、想四步完成新知的探究与归纳。(1)说一说:让学生说说以哪点为观测点?1号检查点在什么位置?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会说是以起点为观测点;1号在东北方向(或者偏东方向),我都予以肯定。接着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有什么办法知道1号点的准确方向?(2)议一议:根据刚才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如果学生提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课件演示300、600;接着请学生描述1号检查点的方向。教师说明在生活中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也就是夹角较小的方位。如果学生不能想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师则以合作学习者的身份,提出建议: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角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呢?引导学生根据方位和度数说出具体的方向。(3)练一练:还可以怎样说南偏东700()东偏北500()西偏南20°()北偏西80°()(4)想一想:离起点东偏北30°的方向上有山、建筑物等,怎样才能精确的找到1号点位置呢?学生各抒己见,发现要知道距离。课件配合演示起点到1号点是1千米。最后学生说出1号点的确切位置。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归纳出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师板书(方向距离)。(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活动一:知识城堡首先完成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学生先观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经过交流,重点分析给定的400米线段的意义,得出每个小段表示的距离,知道其他建筑物到小明家的距离。接着学生独立完成书中练习,同组学生互相检查。教师对完成好的学生提出表扬。接着完成教科书第20页第2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图中左下角出现了注有数量的线段,面对新的知识,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统一认识,最后完成练习。活动二:生活乐园课件呈现我国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分布图。教师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及沈阳、上海等6个协办城市成功举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练习时,引导学生按找北京,估沈阳,量度数的步骤进行。课件配合演示,规范学生的绘图方法。学生深入理解“对任意角度方向的准确描述”这一难点,同时他们充分感受到位置就在身边,所有的物体都有位置。活动三:“海上空间”课件显示海上雷达站情景。教师发放练习图表,学生根据相关的描述,将驱逐舰、护卫舰等实物图形摆在相对应的位置。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雷达站发现了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潜水艇。你能帮着在图中找到这些舰艇的位置吗?请你动手摆一摆。1、护卫舰在雷达站北偏东600的方向上,距离是6千米。2、驱逐舰在雷达站北偏西200的方向上,距离是5千米。3、巡洋舰在雷达站南偏西450的方向上,距离是4千米。4、潜水艇在雷达站东偏南300的方向上,距离是6千米活动四:体验天地5人1组开展站位置的活动。1人在中间站立,其余4人的位置根据课件上的提示或自定。学生通过游戏切身感知位置,体验数学应用的乐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号大约在我的东偏南450的方向距离2米的位置上。5号大约在我的北偏西300的方向上。3号大约在我的西偏南600的方向距离1米的位置上。四、课堂总结,课外延伸。请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通过学生自我小结,再次对本节课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并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情感。五、布置课外题目:请你画一画:站在电视塔,看见西偏南450的方向上有文化广场,东偏南300的方向有体育场,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0的方向上,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0的方向上。《加法运算定律》说课稿四年级一、说教村。(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一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的内容,其内容包括:完成第28页的例1以及下面的“做一做”,第31页练习五第1~3题。(二)教材地位: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从教材的纵向联系来看,在三年半前学生已学过加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时的教学,首先,可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后面学习加法的简便方法打好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打下基础。其次,用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出加法交换律的文字表述形式和字母形式,一方面提高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三)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四)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二、说教法。本节课我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观察——思考——讨论——概括——应用。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和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几种教法:(一)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使学生融入到数学情景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小组讨论交流法:掌握加法交换律及其应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以四组加法算式为观察点,引导学生个人探索,小组交流讨论,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讨论等实践活动,从这四组算式间的联系去发现并交流,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设计基本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三)练习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练习可分为基本练习和巩固练习。三、说学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是当前课改研究的热点。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法同时也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组织学生采用了下面几种学习方法:(一)观察比较法:通过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对加法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二)交流讨论法:学生个人探索,同桌交流,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活动,去发现并总结规律,逐步概括出加法交换律,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三)练习法: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深化理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练习采用基本练习、巩固练习,必要时可进行深化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四、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引入。1、口算下面的各题。53+47191+36528+14347+5336+191143+5282、口答。我们班参加植树活动,男生栽树48棵,女生栽树36棵,我们班一共栽树多少棵?【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到两个加数的顺序,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二)教学主题图。1、出示主题图。教师提问: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探索新知。1、弄清了题意,我们再来思考一下,这道题该怎样列式?有几种不同的列式?(让学生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评论)40+56=96(棵)56+40=96(棵)2、教师提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得数都等于96,都表示李叔叔一天的总行程。)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连接起来呢?(学生讨论回答。)3、你还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7+45=45+3789+78=78+8953+98=98+53873+127=127+873【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思维进行举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教师提问:这四组算式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汇报时,引导学生从和的大小与加数的顺序进行回答,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5、小结:大家发现的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6、用语言表达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样表示既简单又清楚呢?试试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你能用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7、大家比较一下所有的表达方式,哪个表达方式最简单呢?(使学生明确,用字母表达方式最简单。)8、字母式子告诉我们什么?(任意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设计意图】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最后通过比较得出用数学语言表达最准确,这样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四)练习。1、基本练习。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然后汇报交流。【设计意图】体现了知识的目的性。2、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31页的练习五第1至第3题。【设计意图】体现了知识的层次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3、深化练习。25+()=75+()56+144=()+()36+()=64+()a+()=12+()【设计意图】体现了知识的灵活性。【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这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巩固了对加法交换律的认识。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懂得了些什么?【设计意图】以谈收获的谈话对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六)板书设计。加法交换律37+45=45+3789+78=78+8953+98=98+53873+127=127+873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本文标题: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297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