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主题:告别不良行为习惯班级:兴义九中七年级(3)班指导教师:谢显军时间:2012年5月17日“告别不良行为习惯”主题班会教案一、活动目的:通过这次班会,让《兴义九中二十条行为规范》能够在学生中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真正用规范来指导学生平时的言行,改掉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二、活动要求:注重人人参与,讲究活动有序,突出有声有色。三、活动过程:1、班主任作主题班会发言,针对班级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引入课题。2、小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让学生找出一些不良习惯。3、看课件图片、听音乐认识到学生本身存在的一些坏习惯。4、活动展示不良行为习惯。5、朗读:《坏习惯危害大》。6、全班同学宣誓做到《兴义九中学生行为规范二十条》结束主题班会。7、班主任总结。四、活动设计具体内容及意图教师引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地培养”。良好的习惯能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使人上进。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班中就有那么一些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主持人1、2出场:七年级(3)班“告别不良行为习惯”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一)认识不良行为习惯同学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有哪些(请看图片)对课件图片进行说明。主持人2:以上这些不良习惯在我们班部分同学身上已经习以为常,现在我们看看还有那些不良习惯在我们同学身边。(请看小品)(二)学生表演小品:《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主持人1、2:同学们,我们通过刚才的这个小品和图片,说说在他们身上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请同学们自由发言:(6-8个学生回答即可)主持人1、2:总结同学们发言:对小品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口头点评。1、乱丢垃圾2、上课不能专心听讲3、上课讲话4、上课打瞌睡5、坐姿不规范6、影响其他同学上课7、打架8、吃东西主持人1:同学们看了这个小品和图片,知道了什么是不好的习惯,相信今天不会有同学再去做这些事情了,可是,我们明天,后天,一星期以后,一个月以后呢?是不是大家都还能做到这些呢?(提问学生)可能已经忘了今天讲的不良行为习惯,又会不经意做出这些不该做的事情吧?(提问学生)其实,我相信一旦我们养成了良好习惯,不要说一个月,就是一年一辈子也不会再做了。主持人2:因为,好习惯是忘不掉的。比如,做作业,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完成,可以说是自动化地按时完成,不需要别人的提醒和督促,更不会拖拉了;再如,有些男生原来睡前洗脚是一定要爸爸妈妈提醒的,不提醒就不洗,在九中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即使回到家没人提醒我相信大家也会洗了,因为已经养成了睡前洗脚的良好习惯。(三)自我检查阶段主持人1:通过我们刚才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是不良行为习惯。现在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的不良习惯写在纸上,并提出解决坏习惯的方法。(音乐)请同学起来回答。主持人1、2:现在我们来听听我们班的同学都有那些不良行为习惯。边读边点评(最多各5人)根据同学们写的不良习惯。针对以上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我们该怎么做?临时总结出几条解决方法:不良行为习惯:1说话不文明;2上课时故意引人发笑;3老师讲课时随意插嘴;4上课时吃东西;5做错题没有及时改正;6做了错事不虚心接受批评,强词夺理;7对不文明行为不及时制止;8不热爱劳动;9对学习不主动、不认真、不踏实、不按时完成作业。主持人1、2:解决方法:我们要上课认真听讲、专心笔记;下课不去追逐打闹;不乱丢垃圾;对老师要有礼貌等等。(四)活动一主持人1:那么下面我们请两个同学一组一起玩个游戏放松一下,这个游戏的名称叫《比划猜猜猜》主持人2:请听规则【由2个人为一组,一个比划一个猜,根据主持人手里的题卡内容,抽到几号题就答几号题。比划者可以用动作或者语言提示,但不能带到所猜词中的任何一字,场下同学请保持安静,违规者倒扣10分。】1.东张西望2.轻声缓步;3.拳打脚踢;4.礼让三分;5.追逐喧哗;6.鼓掌。7.开心8.激动9.打瞌睡10.聚精会神。主持人1:其实很多同学都存在一些不良习惯,我们也学到了应该怎样规范和矫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想必大家都有着深刻的认识,总归一点就是先得遵规守纪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因为好的习惯可以让大家受益,自身存在的坏习惯无形当中会成为你人生的绊脚石。(五)活动二主持人1:请全班同学朗读:《坏习惯危害大》坏习惯,危害大,直接影响你我他,学习倒退直向下,思想落后表现差,表现差。坏习惯,危害大,健康心理毛病发,一天到晚情绪差,人格修养倒地爬,倒地爬。坏习惯,危害大,班风班貌全搞垮,不顾集体好和差,竞赛荣誉全跑了,全跑了。坏习惯,克服它,要靠全班一体化,帮你帮我也帮他,师生家长笑哈哈,笑哈哈。主持人1:通过这个内容,让我们了解到了坏习惯危害大,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学习退步,班心混乱的不良习惯的坏处。(六)向不良行为告别演讲主持人1:下面请同学代表:作《向不良行为告别》演讲(音乐伴奏)。主持人2:所以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缺点为我们班集体争光。要求全班同学起立宣誓要做到《兴义九中学生行为规范二十条》。主持人1、2:宣布此次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请班主任为我们此次主题班会点评。主持人退出。(七)班主任总结:主题班会成果。最后请同学们起立把刚才写的不良行为习惯,丢掉进垃圾桶。第一次“告别不良行为习惯”主题班会示范课反思通过一月的和谐班级教育课题准备我班以“告别不良行为习惯”为主题进行了主题班会示范课,因为事前没有对学生主持人全面的培训以至于在上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1、主题班会涉及的道具没有提前准备,临时慌慌张张使小品的质量受到了影响。改正方法:提前准备主题班会需要的道具以及对参加演出的同学进行有序的培训,使小品能够体现出主题,到达一定目的。2、开题前班主任没有做引入,没有对课题进行有效的进行对下面的问题作铺垫。改正方法:班主任对课题进行有效的引入,使主题班会有中心、有目的、有顺序。3、学生问题活动没有完全带动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出现重复式的问题,没有对问题进行个别的点评。改正方法: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言语中找到公共点。4、对不良习惯图片观看没有给予一定时间,学生不了解。改正方法:给予学生图片观看时间,对图片进行总结。5、6、对课件中涉及的20条,要求学生起来宣誓。教师总结,对课件内容进行全面总结。2012年4月25日星期三谢显军主题班会课后第三次反思2012年5月17日上午第四节课,七年级(3)班告别不良行为习惯主题班会开始了。通过42分钟的有序进行最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虽然此次主题班会结束了。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以及主持人本身的客观原因。使此次主题班会美中不足,具体如下:1、主持人对课件显示的图片,本应该由全部学生回答,可是主持人抢先作了回答,这样就没有让图片显示出来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没有起到主持人只是引导作用;2、在各环节衔接方面,没有做到自然有序。其中出现几秒钟的空隙,给同学们和评委一种不熟悉主持内容的感觉,尤其是有些时候主持人的讲话不连贯,使课堂气氛降低很多;3、提问同学们回答问题时,主持人不能及时作出点评,让学生回答得问题不知对错,另一面就不能很好调动全部参与的积极性;4、班级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回答、讨论相关问题,即使参与问题回答时也不够大胆,声音很小,影响了课堂积极气氛;5、游戏回答安排不合理,应该一组一组上台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参与,主持人点拨。在此次活动中显得有点乱,这是以后要改正的方面,同时课件图片存在问题写上了游戏的答案,这也需要改正。还要注意一组同学上台后不一定只表演一个内容,这样可以节约时间;6、在主题班会中很少提到解决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方法,主持人和老师都应该着重提醒学生那些不良行为习惯,应该如何去解决落实到实处。7、班主任在开始引入和总结主题班会过程时有点紧张,有些地方没有提到,下次一定注意。8、此次主题班会安排结构合理,内容接近学生实际,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给学生触动心灵的地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主题班会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从而去改正不良习惯。当然在上两次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提升和进步。兴义市第九中学谢显军2012-5-17演讲稿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告别不良行为习惯》要做事,先要学会做人。一个人若要取得学业或事业的成功,若要生活的愉快、幸福,就要首先学会文明礼仪,学会与他人,包括亲朋好友、老师同学友好相处,就要自觉的遵守各种行为规则,塑造健康的人格。但是今天,在我们的校园里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行为:有的同学说脏话,给同学起绰号;有的同学不听老师的话,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同学在校园里乱扔包装袋,看到垃圾视而不见,不爱护公物,在墙上乱涂乱画;有的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自习课上大吵大闹;有的同学过于注重外表,而忽略了内心的修为,留怪异发型,穿奇装异服;有的同学在学校无心学习,偷偷带手机上网;有的同学对同学恶语相加,甚至把拳头伸向自己的同学??这些都是不讲文明、不守规范、甚至是违法乱纪的表现。这些现象,虽然存在在个别学生身上,却影响了学校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形象,而且还能影响着他们今后的成长历程。同学们,我们是祖国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与我们的文明水平有直接的关系,缺乏文明礼仪便难以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文明礼仪知识,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学校的“行为规范周”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争做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老师们,同学们,文明礼仪连着你我他,建设规范校园靠大家。“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用纪律规范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言行,让文明礼仪不再是外加的约束,而是内化的自律。让我们同心携手,争当文明礼仪先锋,把我们的校园建设成为一个文明的、和谐的、爱心永驻的校园!
本文标题:主题班会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02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