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实验教材六下总复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1空间与图形整理与复习(第96~108页)教材说明第一段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各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这部分内容从纵向看,按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顺序进行整理。从横向看,无论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都可以归结为图形特征的认识,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这样两个方面的内容。教材除了通过四个例题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梳理以上的知识内容以外,在练习中还有一些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以及图形认识与测量的简单实际应用。第二段图形与变换,着重复习轴对称、平移、旋转三种基本的几何变换。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作图操作、利用比例知识计算面积等知识的复习。第三段图形与位置,着重复习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方向和使用路线图(包括比例尺的应用)。这三段内容把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与复习。三段内容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系。如,图形与变换主要讨论常见平面图形的变换,图形与位置需要用到角、距离等知识,此外还有数对、比例尺等知识。本节内容的学习,在整理复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同时,也能巩固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有利于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初步培养。教学建议1.重视形体知识内在关系的梳理与认识。2.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与提升。3.本节内容可以安排9课时教学。教学计划拟订:(建议先让学生自己制订本内容的复习计划)大家想想看我们可以从哪几方面来复习。序号内容知识要点课时备注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点、线、角的复习3平面图形(特征、周长、面积)立体图形(特征、表面积、体积)做高2图形与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2图形的缩放3图形与位置确定位置(路线图)2数对的正确应用比例尺4综合运用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2教学设计(简案)(一)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线和角复习(A)教学目标: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直线间的位置关系。2、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熟悉常见的几种角。3、能比较熟练地画平行线、垂线,画常见的几种角,会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会应用相关度数值进行推算。4、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教学设计一、三线特征:1、下面各是什么线?归纳三线特征:线段——两个端点有限长射线——一个端点无限长直线——一个端点无限长2、辨认三线:()条直线,()条射线,()条线段。3、·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二、直线位置关系:1、图中()与()互相平行,()与()相交,,()与()互相垂直。(用平行线、垂线、垂足叙述相关线、点。):直线关系同一平面相交不相交任意互相垂直ADCB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32、判断:(1)一条直线长12米,它的2/3长就是8米。(2)直线一定比线段长。直线一定比射线长。(3)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互相相交。(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5)点到直线的垂线、斜线中,垂线最短。(6)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3、通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量出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先手势表示)三、角的分类: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得到一个角。已学示哪些类的角?手势表示。2、画常见的角,说出各自含义。3、求出下图中∠1、∠2的度数。4、熟悉三角板中角的度数,用三角板拼角:105°150°5、用量角器量角:指导要点:(1)延长量角;(2)量角方法;(3)读角方法;归纳: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张开得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6、判断:(1)大于90度的角叫做钝解。(2)角两边越长,角越大。(3)用放大镜去看4度的角,看到的角是40度。(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其中一个是90度,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5)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四、综合练习:1、每小时里,时针转动()度,分钟转动()度。钟面上5点钟时,时针、分针成一个()角,是()度。2、一张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得到的角是()度。3、有一条水渠,要从A、B两点挖两条小沟通到水渠,要求小沟最短,画出小沟的位置。4、过P点画AB的垂线和BC的平行线。五、全课评议。六、拓展练习。(两边张开大小)射线角锐角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APCB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4线和角复习(B)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线和角复习”。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直线、线段的联系和区别。2、知道平面内两直线的关系,会画平行线、垂线。3、会正确画角、量角度。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啊?老师准备带大家去方塔公园玩。方塔公园在唐市的什么方向呢?出示示意图:北方塔公园40唐市镇生:西北方向师:从这幅图中,你可以看到哪些已学过的知识?生:---------------二、揭示课题,学会整理、总结。1、师:今天我们就对线和角进行复习出示卡片:线和角复习2、师:你还知道哪些线和角的知识?生:------------3、师:拿出老师给你们的有关线和角的知识点,给2分钟自记。4、交流:每人说一点。5、师:接下来,我们要对知识点进行整理。出示:图形联系区别直线射线线段四人小组讨论:怎么样填,讨论好后再填。6、展示、交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57、小结:像这种整理知识的方法,我们可以给它起个名称,叫做表格法。8、师:通过复习整理后,老师要考考大家出示:①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②数一数,有()条直线,()条射线,()条线段ABCD③下面哪些直线互相垂直,哪些直线互相平行说理由,并操作一下。小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用网络图来表示,讨论怎么画出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④量出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过直线上的B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A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AB9、师:自已整理角的知识,用表格法或网络图法,自创也行。交流、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6生1:锐角小于90度角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规范平角周角画法,标法生2: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图度数小于90度等于90度大于90度小于180度等于180度等于360度三:巩固练习1、判断正误①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②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③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越大。()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相交成的角是90度。()⑤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大于90度的角叫钝角。()⑥一条射线长5米。()四:总结回到示意图师:你能找到今天复习的知识吗?方塔公园北40唐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72、平面图形的复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掌握一些常见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能熟练应用周长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继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始,老师出示一幅人物画,提出:怎样想办法把它挂在墙上?学生讨论交流后进一步思考:要想知道边框(木条或铝合金等)的长度就是求什么?要想知道配多大的玻璃就是求什么?二、分步梳理引导建构第一步:再现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那些平面图形?什么叫做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叫做面积?学生进行回忆、讨论、交流、汇报。让学生用笔指一指下面各图形的周长,用手摸一摸它们的面积,再用红笔描出它们的周长,把它们的面积涂上黄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8让学生举例说一说同一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练一练:比较每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课本练习二十二第1题)第二步:再现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说出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再通过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推导出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接着复习圆的周长计算方法。提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的?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怎样用实验来验证?学生分组实验,充分感知“圆的周长比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一规律。提出:对于π,你了解多少?练一练:⑴根据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填空。(课本“练一练”)⑵口答。小结。提问:每一种平面图形都有周长吗?三、练习应用提高能力第一层——简单应用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第二层——综合应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91、操作活动: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分别量出长和宽。思考:⑴怎样在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⑵怎样在这个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周长是多少?⑶这个圆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相比哪个大些?2、猜一猜:谁先到达终点?三只小兔以同样的速度同时从A点出发,分别沿着各自的路线向B点跑去,猜猜看,谁先到达终点?四、总结全课联系课堂开始时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度量、计算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要配多大的玻璃该怎样算?从而为下一课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作好准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103.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A)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重点: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难点: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立体图形的认识教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让学生先想一想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指名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各图形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什么?”“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它们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圆锥和球*是一类,它们都有一个面是曲面。)教师:“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复习。”1.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师:“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长度相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11等。)教师:“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都是正方形。)“正方体的12条棱有什么特点?”(长度全部相等。)教师可以把上面的复习整理成下表。教师:“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2.圆柱和圆锥。教师:“圆柱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平面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例面。)“圆锥是什么样的图形?它有几个面?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圆锥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教师简单板书:圆柱:3个面,2个大小相等的圆和1个曲面。圆锥:2个面,1个圆和1个曲面。3.课堂练习。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1.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教师:“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让学生用周围的实物举例说明。”计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用什么计量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什么是
本文标题:人教版实验教材六下总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04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