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九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之宝
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6月——1918年11月)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交战双方同盟国、协约国。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新式武器飞机、坦克结束1918年11月11日同盟国战败投降性质是一场非正义掠夺和侵略战争影响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产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三、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一战后)1.巴黎和会2.凡尔赛体系1目的一战结束后,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亟待解决的问题。时间1919年1月至6月地点巴黎凡尔赛宫参加国27个战胜国,其中英法美(三巨头)主宰会议结果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性质战胜的列强重新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影响建立了凡尔赛体系,暂时确立列强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对中国的影响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凡尔赛和约》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建立1919年1月召开巴黎和会,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署了一系列和约,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一、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背景①革命前的俄国处在沙皇统治下,是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时间1917年11月6日至8日领导人列宁经过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结果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成立一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并宣布退出一战。性质社会主义革命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意义不仅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二、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政策内容影响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1921年)取消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恢复自由贸易。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1922年苏联成立。最初加入4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斯大林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1925)实施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强大的工业国,但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农业集体化建设(1927)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为工业化提供重要保证,但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斯大林模式特点: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用行政命令的方法管理经济。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土耳其凯末尔革命1.凯末尔革命2.凯末尔改革1背景20世纪初,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沦为“半殖民地”,被称为“西亚病夫”;一战战败,成为西方列强瓜分的对象,民族危机加重。目的为了挽救民族危机经过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的领导下,成立新政府,发表被称为“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国民公约》,与侵略军展开武装斗争。1922年,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意义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使土耳其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2背景政治上获得独立土耳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战前还低。目的使土耳其富强起来内容①经济上:颁布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法令,利用国家的力量发展民族经济,并鼓励私人经济的发展。②政治上:颁布宪法,并以欧洲法律为蓝本制定了一系列律法。③文化上:宣布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数字。④社会生活上:要求人们改穿汉服;采用公元纪年;提倡妇女接受教育等。意义土耳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现代文明国家。二、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间20世纪20——40年代领导人甘地(被称为“圣雄”)内容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赢得印度自治。作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课美国资本主义改革一、30年代的大危机地点从美国纽约开始,并快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时间1929至1933年表现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生产下降特点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实质生产能力远大于消费能力,造成生产“过剩”和积压。影响经济萧条,工人失业,人民生活严重恶化,社会生产遭严重破坏;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二、罗斯福新政背景胡佛反危机措施(政府不干预危机)失败,美国局势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激化。时间1932——1933年目的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实行经济复兴。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内容整顿银行业;调整工业,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标准;农业上帮助农民减少粮食产量,以提高价格;政府以提供工作机会代替赈济的方法,有国家承建许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业者;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养老金,失业者得到保险金,子女年幼的母亲、残疾人补助。影响罗斯福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国人民。随着新政的实施,美国逐渐从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新政中采取的措施,后被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局限性并未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南昌起义背景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时间、地点1927年8月1日南昌人物周恩来、刘伯承、贺龙、朱德意义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③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2.“八七”会议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确立土地革命与武装起义方针;毛泽东提出“枪杆子出政权”的论断。意义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背景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共产党损失严重经过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转战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意义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的革命道路。(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①提出者:毛泽东②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就能够存在和发展。(3)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充分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21cnjy.com三、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1.红军长征2.遵义会议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损失惨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经过江西瑞金——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摆脱敌人围追堵截——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胜利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2时间1935年1月内容批判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意义结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长达4年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机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国家发展方式发展道路原因苏联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道路工业比较发达,工人阶级力量强大土耳其凯末尔革命资本主义道路民族工业落后,工人阶级力量小美国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道路二、近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阶级探索活动内容共同点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技术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希望富国强兵,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资产阶级知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主张民主、科学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三、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新道路俄国十月革命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中国革命新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不同国家发展道路不同,由各国的国情决定的。面对日本右翼分子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华史实、美化战争的行为,你会怎样做?对日本右翼势力和日本政府不负责任的态度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我们要勿忘国耻,铭记历史,面向未来,珍爱和平;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努力学习,提高素质,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材质,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2·1·c·n·j·y第二、三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二战前)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22年10月,墨索里尼“进军罗马”夺取政权。2.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工业下降,失业剧增,银行倒闭,外贸锐减,社会矛盾激化。【来源:21·世纪·教育·网(2)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自称“国家元首”3.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内政在政治上,打击共产党和其它政党,实行纳粹党的一党独裁统治,还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在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外交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并与意大利、日本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统治措施1.制造“国会纵火案”,诬陷打击共产党;2、解散工会,取缔一切政党3、强化专政机器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进步书籍5、迫害屠杀犹太人6、疯狂扩军备战: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4.法西斯军事同盟形成(1)形成时间:1937年(2)名称: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3)后果:对世界和平与进步事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已经不可避免。5.慕尼黑会议(1)会议概况(2)绥靖政策1时间地点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参加者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主要内容英法德意背着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强割苏台德区给德国。影响助长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2原因祸水东引,仇视苏联;一战中受削弱,遭受经济危机;英法两国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本国利益。内容一战后,西方大国的统治者为了确保既得利益,竭力避免战争,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一种妥协政策。实质以牺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国家的利益为代价,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并尽可能吧法西斯侵略矛头指向社会主义苏联。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2.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时间大事影响(意义)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4月9日德国突袭丹麦、挪威1940年5月10日德国突袭法国等国家法国沦陷1940年7月不列颠之战希特勒发动世界大战以来遭遇第一次重大挫折。1940年9月缔结《三国同盟条约》标志着德意日轴心军事同盟正式形成。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9月——1942年2月莫斯科保卫战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失败,宣告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1942年1月1日签署《联合国家
本文标题:九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之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18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