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二单元词语盘点解释
1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二单元词语盘点解释一、读读写写幽芳yōufāng1.清香。亦指香花。唐·张九龄《南还赠京都旧僚》诗:“欲赠幽芳歇,行悲旧赏移。”唐·李商隐《赠从兄阆之》诗:“城中猘犬憎兰佩,莫损幽芳久不归。”宋·欧阳修《丰乐亭记》:“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2.比喻高洁的德行。宋·叶适《奉议郎郑公墓志铭》:“惧老且死,不能振幽芳,昭遗绪,岂惟不肖又抱不孝之罪以殒!”[1]近义词—芬芳反义词—恶臭漂泊piāobó基本解释:1.随流漂流或停泊——战艇在原地漂泊2.比喻无定所或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漂泊半身详细解释:1.随流漂荡或停泊。《太平广记》卷四○五引唐薛用弱《集异记·嘉陵江巨木》:“江之滸有乌阳巨木,长百餘尺,围将半焉,漂泊摇撼於江波者久矣,而莫知奚自。”明徐榜《济南纪政·杨化记》:“适有死人漂泊于氏之屋畔,众人视之,乃杨化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生北归,復经洞庭,大风覆舟。幸扳一竹簏,漂泊终夜,絓木而止。”《人民日报》1970.3.28:“战艇在原地漂泊。”2.比喻行踪不定,居无定所或职业、生活不固定,东奔西走。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下亭漂泊,高桥羈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宋苏轼《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我今漂泊等鸿鴈,江南江北无常栖。”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小生以孤客少年,漂泊无依。”罗旋《红线记》四:“他漂泊一世,无处安身。”唯独wéidú【基本解释】只有,单独。含义:1、只有,单独。也作惟独。2、只是,仅有一个,心中独一无二的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示例:这件事大家都同意,唯独你却不赞成。近义词:仅仅,只有,唯有.顿时dùnshí2基本解释:立刻,一下子——顿时,欢呼声震荡着整个山谷详细解释:立刻。多用于叙述已过去的事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我听了这话,吃了一大吓,顿时呆了。”陈其通《万水千山》第二幕:“顿时,一轮红日升起,放射出万道金光。”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章:“星期天的早晨,被柳树包围的五里庄的小河边,来了十几个旅行的小学生,就顿时异常热闹起来了。”慈祥cíxiáng基本解释:[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善安详——慈祥的面容详细解释:慈爱和善。《仪礼·士相见礼》:“与众言,言忠信慈祥。”宋黄庭坚《书陶渊明<责子诗>后》:“观渊明之诗,想见其人岂弟慈祥。”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人之一心,慈祥者为阳,惨毒者为阴。”叶文玲《心香》:“朱老太太是个慈祥干练的老人。”稀罕xīhǎn基本解释:稀奇,少有——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儿,岂能人人皆有。——《红楼梦》详细解释:1.希奇;稀少。《红楼梦》第三回:“你那玉也是件稀罕物儿,岂能人人皆有?”鲁迅《<伪自由书>后记》:“这就是说,自由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给你一谈,倒谈得难能可贵起来了。”2.羡慕;以为希奇而喜爱。《红楼梦》第二九回:“﹝寳玉﹞瞅着黛玉赸笑道:‘这个东西有趣儿,我替你拿着,到家里穿上个穗子你带,好不好?’黛玉将头一扭道:‘我不稀罕!’”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章:“算啦,我才不稀罕他的栽培呢。我们说不到一块儿,只好各行其是!”3.希奇的事物。如:看稀罕儿。离别líbié基本解释:1.暂时或永久离开——我离别故乡已经两年了2.分手,分开详细解释: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楚辞·离骚》:“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唐陆龟蒙《离别》诗:“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个‘别’字不是好字眼,或者主离别。”巴金《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我这时候突然觉得离别并不是可悲的事情了。”大抵dàdǐ基本解释大概;大致详细解释:31.大都,表示总括一般的情况。《史记·太史公自序》:“《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汉书·杜周传》:“其治大抵放张汤。”颜师古注:“大抵,大归也。”元陈栎《勤有堂随录》:“大抵自下者人必高之,自高者人必下之。”丁玲《奔》:“大家互相交换了一些家乡的苦难……大抵都相差不远。”2.大要;要旨。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俗之谤者,大抵有五。”《周书·庾信传论》:“虽诗赋与奏议异軫,铭誄与书论殊涂,而撮其指要,举其大抵,莫若以气为主,以文传意。”《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此诗大抵説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精神jīngshén基本解释:1.指意识、思维、神志等——精神为之。——汉·王充《论衡·订鬼篇》2.又——俱用精神。——精神复旧。——《聊斋志异·促织》3.指内容的实质所在;主要的意义——译者没有体会原文的精神4.活力;精力——精神饱满5.活跃;有生气——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6.意志——不挠之精神。——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牺牲精神。详细解释:1.指人的精气、元神。相对于形骸而言。《吕氏春秋·尽数》:“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汉王符《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元揭傒斯《哭王十良仲》诗:“精神与时息,形质随日化。”2.指人的意识。《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清刘大櫆《见吾轩诗序》:“文章者,古人之精神所藴结也。”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至于精神定义若何,欲求精确之界限,固亦非易,然简括言之,第知凡非物质者,即为精神可矣。”3.犹实质,要旨。事物的精微所在。宋王安石《读史》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各部尚书,出则为各部长官,入则为参预政务大臣,与外国内阁官制,其精神固无异也。”鲁迅《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只顷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4.精力体气。《韩诗外传》卷六:“劳矣箕子!尽其精神,竭其忠爱。”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赵明诚﹞始负担捨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红楼梦》第五五回:“王夫人便觉失了膀臂,一人能有多少精神?凡有了大事,就自己主张;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紈协理。”5.形容人或物有生气。《世说新语·言语》“周僕射”刘孝标注引《晋纪》:“伯仁仪容弘伟,善於俛仰应答,精神足以荫映数人。”宋范成大《再题瓶中梅花》诗:“风袂挽香虽淡薄,月窗横影已精神。”《红楼梦》第四九回:“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老舍《骆驼祥子》二十:“连大气也不出的夏先生也显着特别的精神。精神了两三天,夏先生又不大出气了。”46.心神;神志。指神情意态。战国楚宋玉《神女赋》:“精神怳惚,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北齐书·废帝纪》:“文宣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復昏扰。”清刘大櫆《乡饮大宾金君传》:“遇事之盘错,其精神常镇定,而卒能有剖决以解其纷。”7.风采神韵。宋周美成《烛影摇红》词:“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元锺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那里取陈平般冠玉精神,何晏般风流面皮;那里取潘安般俊俏容仪。”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明王世贞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8.精明;机警。《宋书·谢弘微传》:“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臣观方今之人,趋进者多,廉退者少,以善求事为精神,以能訐人为风采。”老舍《骆驼祥子》二:“有了炮声,兵们一定得跑,那么,他自己也该精神着点了。”9.神通。《西游记》第二回:“祖师道:‘你等起去。’叫:‘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西游记》第十六回:“你看他弄个精神,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蜜蜂儿。”10.哲学名词。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品格pǐngé基本解释:1.品性;性格——烈士所具有的品格2.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和风格3.物品的质量、规格详细解释1.指物品的质量规格。《宋书·颜竣传》:“及世祖即位,又铸孝建四銖……而盗铸弥甚,百物踊贵,民人患苦之。乃立品格,薄小无轮郭者,悉加禁断。”五代齐己《谢人寄南榴卓子》诗:“品格宜仙果,精光称玉壶。”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品酒》:“论其(奔牛酒)品格,亦止如苏州之福贞,惠泉之三白,宜兴之红友。”2.指文学艺术作品的质量、格调。唐韩愈《画记》:“至河阳,与二三客论画品格,因出而观之。”《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维楨﹞负重名垂四十年,然文多率意应酬,品格不能高也。”清王士禛等《师友诗传录》八:“﹝七言律诗﹞至盛唐声始远,品格始高。”3.品性;性格。唐李中《庭苇》诗:“品格清於竹,诗家景最幽。”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洛阳人谓牡丹为花……尊贵之也。亦如称欧阳公、司马公之类,不復指其名字称号,然必其品格超絶,始可当此。”清俞蛟《潮嘉风月记·丽品》:“酉姐品格端好,能诵《毛诗》及《四子书》。”沙汀《老烟的故事》:“为了尊重他那精细的品格,我特别邀请他到天井里去。”4.指官品,爵秩。《元典章·圣政一·饬官吏》:“第三考封赠,祖父母、父母品格不及封赠者,量迁官品。”5灵魂línghún基本解释:1.迷信者认为附于人体的精神或心意之灵2.比喻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因素——灵魂工程师3.高尚的品格——把灵魂出卖给魔鬼详细解释:1.迷信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楚辞·九章·哀郢》:“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汉蔡邕《陈留太守胡公碑》:“灵魂徘徊,靡所瞻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兴娘吾儿,你的丈夫来了,你灵魂不远,知道也未?”2.指生命。叶紫《星》第五章:“她很不愿意这弱小的灵魂孤零零地留在世界上,去领受那些凶恶的人们的践踏。”3.指精神、思想、感情等。清秋瑾《宝刀歌》:“宝刀之歌壮肝胆,死国灵魂唤起多。”巴金《随想录·文学的作用》:“文学作品能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4.指人格,良心。瞿秋白《出卖灵魂的秘诀》:“从中国小百姓方面来说,这却是出卖灵魂的唯一秘诀。”5.比喻事物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周恩来《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以革命主义为基础的革命政治工作是一切革命军队的生命线与灵魂!”任德耀《小足球队》第四幕:“你是我们球队的灵魂,得分的钥匙。”骨气gǔqì基本解释:1.体貌气质。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谈骨气》2.喻书法的笔力和雄健的气势——字写得很有骨气详细解释1.犹气概;志气。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时人道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简秀不如真长。’”宋罗烨《醉翁谈录·钱穆离妻而后再合》:“幼而聪敏,长而好学,风姿粹美,骨气轩昂。”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可是穷人要有穷人的骨气。我那媳妇也和我一样,不乐意向谁去低头。”2.犹气势;气韵。《宋书·王微传》:“兄文骨气,可推英丽以自许。”唐韦续《书品优劣》:“释玄悟骨气无双,迥出时辈。”明陶宗仪《辍耕录·叙画》:“夫象物必在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乎立意,而归乎用笔。”郑文焯《鹤道人论词书》:“﹝词﹞所贵清空者,曰骨气而已。其实,经史百家悉在熔炼中而出以高澹,故能骚雅,渊渊乎文有其质。”63.指身分。《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他骨气也比你重几百分哩。你切莫慢他。若是不依我言语,我回家时,就不与你认夫妻了。”民族mínzú基本解释: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详细解释1.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中华民族。2.特指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如:少数民族;多民族的国家。气节qìjié基本解释:指人的志气和节操详细解释1.志气,节操。《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諫。”宋陆
本文标题: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上第二单元词语盘点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22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