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九年级语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讲计划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讲计划教学设计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姓名:学号:(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③足兵兵()④民信之矣信()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答:4.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答:二、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3分)(1委而去之(委:)(去:)②亲戚畔之(畔:)10.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属予作文以记之1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2分)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12.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3.“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2分)答:含义:。(1分)。事例:。(1分)。(三)[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子奇治县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①。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反曰:“子奇必能治阿,共载皆白首页。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②,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③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病,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②追者反曰7、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C.夫以老者之智D.属予作文以记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子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使“阿县大治”?(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答:10、乙文中“”一句,形象地印证了甲文中“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道理。(2分)九年级语文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讲计划教学设计课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姓名:学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必先苦其心志()(2)入则无法家拂士()(3)仆闻之()(4)官大者,主恶之()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B.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2)可以免于患乎?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4分)(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学科王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1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C.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D.人恒过然后能改(过:过去)1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C.舜发于畎亩之中宋何罪之有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13.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分)译文: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分)译文:24、填空:文中的划线句属于论据。作者从个人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的方略,最终提出了论点。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3分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学讲计划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29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