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规定解读
1适应要求体现特点做好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工作——学习《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的几点认识2015年6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该《管理规定》分总则、任职条件和资格、选拔任用、任期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职业发展和激励保障、监督约束、退出、附则(以上条目上下摆布,显得美观),共9章40条,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自2015年5月28日起施行。这是第一个专门规范和加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的党内法规。相关链接: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以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党内法规分类:共七类,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图表显示)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党员义务和权利以及党的纪律等作出根本规定。准则:对全党政治、组织生活和全体党员行为作出基本规定。条例:对党的某一领域重要关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规定。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对党的某一方面重要工作或者事项作出具体规定。由中纪委、中央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规定是规范性公文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文种。它是领导机关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订相应措施,要求所属部门和下级机关贯彻执行的法2规性公文。规定是局限于落实某一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工作而制定的,具有较强的约束力,而且内容细致,可操作性较强。规定大致可以分为方针政策性和具体事宜性两种。今天,结合实际,主要从三个方面与大家一起学习解读。一、为什么制定出台《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二、《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的主要内容及把握的要点三、牡丹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一、为什么制定出台《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事业单位110多万个、工作人员3000多万人,约有几百万领导人员(图表显示),他们在公益事业的改革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管理,一直参照党政机关干部的模式进行。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争取找个人物图片)表示:“这种‘参照’管理的办法,导致任职资格条件不明确、用人机制不灵活、日常管理不规范、监督约束不到位、激励保障不科学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参照管理办法,也造成了事业单位管理的“机关化”“行政化”等问题。因此,及时制定出台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规定,从法规层面建立管长远、管根本的长效机制,是规范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健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甚至我国整个公职人员管理制度体系的迫切需要。(一)制定出台《管理规定》,是加快顶层设计的需要。党政领导干部的管理有《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中央企业有《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等,而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3理长期沿用党政机关干部的模式,没有形成充分体现事业单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政策法规体系,亟须填补空白。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首次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2014年4月25日,国务院李克强总理签署国务院令(第652号),颁布实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此条例2014年5月15日公布,自2014年7月1日起施行。目的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发展。《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制度进行了全面规定和顶层设计。体现了中央关于干部人事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吸收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经验新成果,填补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的制度空白,搭建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四条意义分别出现)。多位人事人才专家均表示,这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在我国公职人员管理制度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体系的健全完善。对此,中组部给出的解释是:我国事业单位行业众多、类型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事业单位的情况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对领导人员管理既要提出共性要求,也要兼顾个性差异。基于此,制定《管理规定》,总的考虑是按照“先整体立规、后行业完善”的思路,采取“1+X”模式,建立完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制度体系。先制定涵盖“进、管、出”环节的《管理规定》(即管总的“1”文件),对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基本条件、基本制度和基本要求作出规定,在此基础上,由中央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分别研究制定体现行业特点的具体管理办法、各省区市党委制定市以下党委和政府直属以及部门所属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具体办法(即“X”文件),进一步提出符合行业和当地实际的管理措施和改4革具体要求,增强针对性、有效性。吴江认为,“《管理规定》作为宏观指导性文件,在‘1+X’制度体系中处于中枢地位。”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中央修订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已不再把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除外)领导人员纳入适用范围。这次专门制定《管理规定》,能够体现事业单位公益性、服务性、专业性、技术性特点,是符合事业单位领导人才成长规律的党内法规。有关专家表示,这就解决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法规从无到有的问题。(二)制定出台《管理规定》,是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人物图片)指出,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集中了我国绝大多数教科文卫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是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还不适应,与改革开放总体格局还不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相适应,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大意义(相关方面的成果可以用图片展示一下)。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是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在推动公益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定《管理规定》,可以说是“中央有要求、现实有需要”。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动事业单位及其人事制度改革。2011年,中央作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决策部署,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5办法”。十八届三中全会(图片)对事业单位改革作出新的部署,十八届四中全会(图片)强调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这是从改革层面的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图片)提出了“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布局。五中全会虽然以经济工作为主,但是发展内容与改革息息相关,一些工作迫切需要通过改革的措施和手段来推进。特别是五中全会释放了十大民生“红利”,涉及千家万户,大多需要教育、卫生、养老、社保等事业单位来承担具体落实措施。这十大红利是:一是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这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积极举措。二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这表明环保治理必须下狠心,尽全力!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是孩子们真正的福音,功在千秋。四是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这也是与推进产业升级和建立制造大国相匹配的重要举措。五是缩小收入差距。这表明收入分配改革要落地,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六是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这表明社保制度如能完善实施,很多社会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七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是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让国民更健康!八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体现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九是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适应人口结构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调整生育政策,保证人口红利。十是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梦想成为现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落实中央新精神新要求,迫切需要以法规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队伍建设(围绕十大红利可以体现些图片)。(三)制定出台《管理规定》,是从严管理干部的需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中央强调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贯穿到干部管理全过程。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在人、财、物方面有较大的决定权、支配权,而监督约束机制尚不够健全,特别是对“三重一大”决6策监督不够,部分行业和领域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必须加强对这支队伍的从严管理。《管理规定》体现了中央关于从严管理的要求。事业单位拥有大量的公共资源,又是直接面对广大群众提供服务,社会关注度很高。领导人员肩负着公益事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往往会成为公众焦点人物。为此,《管理规定》专章作出了监督约束的规定,坚持事业单位公益为先、领导人员纪律为大,以全方位、立体式的监督措施,督促引导领导人员守纪律、讲规矩、恪尽职守、廉洁从业、维护形象。在分业管理方面,《管理规定》提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适用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任职资格要求;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考察领导人员拟任人选;任期目标内容的设定应体现不同行业、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等;授权中央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本行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具体办法。在分级管理方面,《管理规定》明确其适用范围是省级以上党委和政府直属以及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市级以下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这主要是考虑到市级以下事业单位差异性较大,情况较为复杂,发展也很不平衡,难以做出统一科学的规定,这将随着改革进程加以完善,为地方结合基层实际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加强管理留出了空间。二、《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及把握的要点《管理规定》共9章40条,第一章总则,第九章附则。主要明确制定文件的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总体要求和原则以及组织实施主体等。主要内容体现在对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进、管、出”三个环节上。(一)所谓进,就是进入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队伍。包括两方面,一是什么人可以当事业单位领导。二是怎么样能当上。具体就是第二章任职条件和资格,第三章选拔任用的内容。7任职资格条件是用人导向和用人标准的集中体现。《管理规定》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结合事业单位特点,把好干部标准和有关要求细化为领导人员的具体任职资格条件。这里首先要重点了解的是任职资格条件。基本条件:1.政治素质好,忠实履行公共服务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2.组织领导能力强,善于科学管理、沟通协调、依法办事、推动落实,有较强的公共服务意识和改革创新精神,工作实绩突出;3.有相关的专业素质或者从业经历,熟悉有关政策法规和行业发展情况,业界声誉好;4.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热爱公益事业,求真务实,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廉洁从业,群众威信高。担任党内领导职务的领导人员,应当牢固树立党建责任意识,熟悉党务,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正职领导人员,应当具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善于抓班子带队伍,民主作风好。基本资格:1.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提任6级以上管理岗位领导职务的,一般应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3.从管理岗位领导职务副职提任正职的,应当具有副职岗位两年以上任职经历;从下级正职提任上级副职的,应当具有下级正职岗位3年以上任职经历;4.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5.符合有关党内法规、法律法规和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要求。相关链接:六级以上管理岗位领导职务,指的是什么。2006年7月,国家人事部印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设置事业单位岗位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即一至十级职员岗位。82006年8月,国家人事部印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的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根据《实施意见》,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一级)、部
本文标题: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规定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57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