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长沙经济转型加快 农业增势将逐年减弱
长沙经济转型加快农业增势将逐年减弱2010年1-9月,长沙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5亿元,同比增长5%,这一速度较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与上半年比,回落1.2个百分点,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格局下,农业的影响力减弱。一、农业增势减弱是阶段性发展的必然趋势2009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中农业增加值占比为4.8%,就业结构中农业劳动者比重为28%,城镇化率为62.6%,根据国际国内经验,地区生产总值中农业增加值如果下降到5%以下、就业结构中农业劳动者比重则会下降到30%以下、城市化水平超过50%,将意味着总体发展进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中期加速阶段,这一阶段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将快速降低。(一)发达国家例证事实上,国外发达国家农业占比小,如美国1973年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相当于当前长沙的水平,2009年美国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80%以上,而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只占GDP总量的1%;日本虽然一直以高度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和农协引领农业前进的步伐,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2006以来,农业占GDP比重均在1%以下。200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速比较表城市名称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增速(%)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深圳0.146.753.210.7-18.6上海0.839.959.48.2-1.1天津1.754.843.516.53.4广州1.937.360.911.53.9南京3.145.651.311.54.1杭州3.747.848.510.03.2宁波4.453.342.38.64.1青岛4.749.945.412.23.0武汉3.246.450.413.71.6长沙4.850.644.614.76.5(二)全国变化轨迹近10年以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发生的结构性变化较大,10年间全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5.1%下降至10.6%;专家预测,到2020年左右将下降至5%。从长沙情况看,农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也由10.4%下降至4.8%。如此反映出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农业占GDP比重下降是必然趋势、具有普遍性。依靠农业增长,不仅不能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反而会使这一差距越来越大。(三)创新高地代表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是制度创新的代表性基地,是多年来全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增长极。从这些地区发展情况看,经济越发展、构成地区生产总值的农业比重越小,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越低。二、农业增势减弱的主要变化机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制造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中新兴服务业蓬勃兴起;消费结构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带动了产业结构升级的良性互动,使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快速降低。(一)农产品需求弹性小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发展的动力将发生一个较大的变化,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小的机制,注定了农业增长必然要慢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近10年中,全国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0%,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4%;同期长沙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5%,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只有5%。长沙发展更多的依赖于经济结构的转型以及消费的增长,2006-2009年长沙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保持在9.1%-16.6%,工业增加值持续处于20%-25%的高增长水平,反映出工业、第三产业是现阶段乃至今后长沙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需求的弹性集中体现在工业品和第三产业的服务之中。(二)城镇化的支点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积极推进城镇化,逐步减少农民,从多年来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和城镇化发展的实际看,农民流动进城就业和发展小城镇是两个重要的支点。2005-2009年,长沙城镇化率水平由53.9%上升到62.6%,5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2001-2009年长沙农业从业人员从174.9万人减少到115.2万人,期间减少近60万人,农民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从业人员逐步从劳动效率较低第一产业转向劳动效率较高的第二、三产业,势必在多种资源要素上拉大第二、第三产业与农业之间的贡献地位。(三)环境治理加大力度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加速农业比重下降。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中,城乡生态环境的融合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问题之一是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强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010年,长沙部署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清退城区禁养区畜禽养殖业,这对粮猪占91%的长沙农业生产格局影响非常明显。据测算,畜牧业增加值每增(减)1个百分点影响农业增加值增(减)0.4个百分点。1-9月,长沙出栏肉猪586万头,同比减少24万头,导致了全市农业增加值增速较快回落。根据对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理解,参考国内其它城市发展变化情况,结合长沙部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措施,将得出长沙农业面临增势减弱、影响力下降的初步结论,预计“十二五”期间,长沙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只有4%左右;“十二五”期末,农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只有3.8%左右。“六轮”驱动长沙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建设,紧紧围绕中央1号文件战略部署,抓住“两型社会”建设机遇,通过“六轮”驱动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8%,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一是政策推动。2009年,长沙出台《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抢抓发展机遇,果断采取措施,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把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主攻方向,把整合资源集中投入作为根本举措,把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作为强大动力,加强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公共服务,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投资驱动。按照全市计划,2009年长沙实施20个农产品加工重点建设项目和30个投资10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技改项目,项目总投资44.09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这些项目竣工,新增生产能力近200亿元。在抓先进农机装备推广方面,长沙市争取国家购机补贴资金近7000万元,对10000多台套农机具给予了购置补贴,特别是对植保统防统治和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给予了倾斜支持,有效促进了植保专业化防治的发展,解决了部分龙头企业机械化配套的难题。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全市共完成水利建设工程40563处,完成土石方5984万方,投入劳动工日4343万个,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18.7亿元。2009年兴建各类供水工程89处,完成了113座病险水库治理目标,修复水毁工程4921处,新增防渗渠道611公里,疏通河道38.5公里,山塘扩容增蓄5550处,新增蓄水能力571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8平方公里,各项建设夯实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三是基地带动。2009年,全市有一定规模的种粮专业合作社20余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2300户;4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377家,承包面积近14万亩。长沙建成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个,落实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3.6万亩,落实设施栽培面积4200亩;其中宁乡县超大基地和长沙县黄兴镇分别新建蔬菜大棚1500亩和850亩,长沙县春华镇和金井镇、望城县千龙湖基地、岳麓区和坪塘镇等重点基地都新扩了高标准基地。全市规模养猪专业户23414户,年出栏1000头、5000头和1万头以上的生猪养殖专业户分别达到490户、61户和28户,规模养殖占饲养总量的比重达50.61%。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21030亩,初步建成了乔口渔场、开天新农业、金城水乡等10个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基地农业带动了产业较快发展。四是特色拉动。长沙致力于建立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先后打造出“百里优质水稻走廊”、“百里花卉苗木走廊”、“百里优质水产走廊”和“百里有机茶叶走廊”。优质水稻走廊的水稻高产创建示范活动顺利推进,回龙铺、双江口、格塘、新康、果园、路口6个万亩示范总面积达6.64万亩,通过集中实行良种推广、轻简栽培、水肥管理、病虫防控等技术的组装配套和资源一体化管理,平均亩产提高25-50公斤,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百里花卉苗木产业带涉及长望浏宁20个乡镇,花木面积达30万亩,产值逾30亿;花木产业带的打造,加速了这一优势产业的扩张,初步形成了几大花卉专业市场,350多个花卉企业,10万花农,花卉品种200多个。百里水产走廊产业带布局在长沙北部湘江沿岸平原湖区,沿线百公里形成河蟹养殖、鳜鱼养殖、河蚌育珠、休闲渔业行等六大特种水产养殖功能区,依托240万消费人口的长沙大市场,实现年产值10亿元。“百里有机茶叶走廊”也打造出了一大批“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和“专业协会带动型”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五是市场联动。全市加快各级农产品市场开发组织和专业合作社建设步伐,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的运作模式,联合激活农产品市场。粮食系统提出“构建大粮食、大市场、大产业、大流通体系”的发展思路,站在全国物流节点打造长沙粮食集团;2009年6月,号称“国内第一家、亚洲第二家”的生猪中远期网上交易市场——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在“生猪之乡”的宁乡县开业;2009第四届食博会分别在长沙橘子洲公园、烈士公园、贺龙广场、黄兴广场四个场地同步进行,以特色食品展览与文化娱乐活动为主,使专业展会与百姓生活紧密融合,更为时尚化、大众化,强化了展会的消费功能,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六是服务助动。进一步完善种养业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绿色循环基地,加大对群众的农技培训,建立“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其技术带动作用,对种养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全程服务,实施“良种工程”;聘请湖南农大、省农科院(所)专家为技术顾问,大力推进专家聘用机制;在马王堆、红星等基地建设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投放设备和建立农产品监测站,全市已有105个乡镇站通过县级标准站验收,占到全市乡镇站的87.5%,全面为客商提供便捷的服务。党的十五大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文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农民生活正由小康向现代生活迈进。预计2002年现价农业总产值130亿元左右,比1997年增长16.7%,年均增长3.14%,农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3350元左右,比1997年增长29%,十五大以来年均增长5.2%。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一)种植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调粮扩经取得阶段性成果。针对农民种植粮食作物效益低下,农民增收难的实际情况,199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引导农民调粮扩经,经过几年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我市种植业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了粮食、蔬菜、花卉、烤烟、药材多业并举的好势头。1、粮食作物调减面积,提高品质和效益。针对种植粮食作物效益低下,劣质稻卖难的实际情况,各县(市)、区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力发展其他高效经济作物,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同时通过推广良种、科学栽培技术,粮食作物优质率有了明显提高。200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由1997年的650万亩调减到521万亩,减少20%,而粮食作物优质率由1997年32%提高到68%,稻谷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64.2%下降到39.58%,下降了24.62个百分点。2、政策倾斜、重点扶植、典型引导,花卉苗木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各级政府把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主导产业来抓,积极引导农民参与结构调整,吸引社会力量投入结构调整,使我市的花卉苗木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浏阳市、长沙县作为花卉的传统产区,既发
本文标题:长沙经济转型加快 农业增势将逐年减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