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
第10课《杨氏之子》生字词生词梁国聪惠造诣乃曰家禽读读写写词语积累多音字wéi(为人)yìng(应付)为应wèi(因为)yīng(应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1、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有个九岁的孩子,很聪明。我的理解: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译文:(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于是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我的理解: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父亲一事课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君平和孩子很熟悉。3、为设果,果有杨梅。译文:(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我的理解:从这句可以看出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立刻回答:“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我的理解:这是故事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的回答也在孔君平的姓上做文章,但巧妙地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一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孩子语言的精妙之处就在于“以彼之道还治彼身”。写作结构(写作顺序、文体的特点、段落划分等)1、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2、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注意注释中“通假字”的含义,如“惠”,同“慧”;注意“日”和“曰”的书写区别。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巧妙、委婉的对话。注意事项1、初次接触文言文,要学会正确朗读课文,学会文言文朗读的停顿节奏。2、学会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对于文中的注释要牢记。3、课外阅读《世说新语》,了解其他关于言语表达的小故事。第11课《晏子使楚》生字词生词侮辱撒谎敝国规矩囚犯笑嘻嘻大臣淮南柑橘枳盗贼赔不是读读写写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词语积累笑嘻嘻实话实说得意扬扬面不改色安居乐业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多音字chèng(乘机)nán(为难)sā(撒谎)dài(大夫)乘难撒大chéng(乘法)nàn(灾难)sǎ(播撒)dà(大人)shèng(强盛)盛Chéng(盛饭)特色句(修辞手法、中心句、关联词语、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重点句等)修辞手法:1、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反问)2、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反问)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反问)4、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反问)5、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反问)6、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双重否定)关联词:1、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条件)2、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承接)3、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承接)标点符号的用法:1、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单引号:双引号里还要使用引号,表示讽刺和否定)2、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分号: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3、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分号: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4、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冒号:表示提示下文;分号:表示并列分句间的停顿)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1、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我的理解: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斗智。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关闭城门,挖个矮洞让晏子入城,想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晏子将计就计,不卑不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予楚王迎头痛击。2、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只好陪着笑。我的理解:这是晏子第二次和楚王斗智。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人才。面对楚王又一次对自己和祖国的侮辱,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敬楚国,通过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这段对话非常精彩,通过对晏子表情的描写,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晏子的这句话极富讽刺意味,比正颜厉色更有力量。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我的理解:晏子举了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说明淮南的柑橘到了淮北就变成了枳,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以打比方的方式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接连三次的斗智使楚王不得不认输,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写作结构(写作顺序、文体的特点、段落划分等)1、课文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从晏子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沉着冷静、能言善辩、反应机敏、有胆有识。2、本文还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特定表情——笑,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楚王的笑写了三次,第一次体现出他对晏子的蔑视,第二次是面对晏子的还击无言以对,用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第三次则是笑里藏刀,不甘心就此认输,表面平和,实则用心险恶。3、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故事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4、段落划分:(1)第1-2自然段:写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2)第3-5自然段: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使楚王的企图落空。(3)第6自然段:写楚王接连败阵,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主要内容本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注意事项1、可以通过改编课本剧或分角色朗读体会晏子精妙的语言艺术。2、人物的对话中经常采用排比式的行文方式,可以加以学习、运用。3、可以和同学把课文改成课本剧形式演一演,加深印象,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第12课《半截蜡烛》生字词读读记记解释负责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词语积累孤零零好好地懒懒的粉嘟嘟能言善辩机智应对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喃喃自语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了如指掌越燃越短多音字dé(得意)xíng(例行)pú(胸脯)得行脯děi(只得)háng(行列)fǔ(果脯)特色句(修辞手法、中心句、关联词语、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重点句等)修辞手法:1、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反问)2、难道他会从柴房里搬回一窝兔子吗?(反问)3、当然可以,美丽的小天使。(比喻)4、更亮了一些,不是吗?(反问)5、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比喻)6、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比喻)关联词:一边嚼着糖果,一边天真地问。(并列)标点符号的用法:1、现在你们两个要好好地记住:这支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冒号:表示提示下文)2、先生,要知道,柴房里很黑……(省略号:表示语言的中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1、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我的理解:一个“守”字和“不惜代价”,表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与秘密共存亡的决心,可见保住秘密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从中可以看出法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恨,誓死赶走侵略者的决心。为下文两个孩子的镇定自若提供了心理准备。2、“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我的理解:这几处对蜡烛的描写,突出了当时情况的万分危急,有力地衬托出了伯诺德夫人一家的沉着、机智和勇敢。看到妈妈没有保住蜡烛,杰克想出了去柴房抱柴的借口,计策失败后,重任落到了杰奎琳身上。杰奎琳年纪虽小,但充分发挥了智慧,不露破绽地在最危急的关头保住了蜡烛。3、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我的理解:前一句勾起少校对女儿的想念,分散他的注意力,后一句先对少校进行奉承,然后一转话题,语言简洁地说出自己的失陪原因,为保护蜡烛争取了时间。写作结构(写作顺序、文体的特点、段落划分等)1、本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精彩之处体现在伯诺德夫人一家与敌人的对话中,同时通过这些对话表现了人物特点。2、段落划分:(1)第1-11自然段:写伯诺德夫人一家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保守住蜡烛里的秘密。(2)第12-28自然段:写伯诺德夫人一家机智巧妙地与德军周旋,终于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文件。3、要深刻理解到,伯诺德夫人一家都为保护秘密文件作出了贡献,而小女儿杰奎琳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主要内容该剧本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伯诺德夫人一家,在藏有秘密文件的蜡烛被前来例行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注意事项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资料,有利于理解该剧本内容。2、区分剧本和写人记事的文章的不同之处。第13课《打电话》生字词读读记记词语积累雅俗共赏不见不散多音字dē(嘚儿啷)嘚dēi(嘚儿)特色句(修辞手法、中心句、关联词语、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重点句等)关联词:有个别人好像跟电话有浓厚的感情,只要拿起来,他就说个没完。(条件)标点符号的用法:1、“嗞嗞……”(省略号: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2、“喂……喂……喂……”(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3、哎呀,我没听……(省略号:表示语言的中断)4、嘚儿啷……你们几位怎么回事?(省略号: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5、开会吗?……不开会。(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6、讨论吗?……不讨论。(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7、不——对。(破折号:表示语音延长)8、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滩险弯又多……(破折号:表示语音延长;省略号: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省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唆。我的理解:姓氏中根本没有姓啰的,编创者有意以“啰唆”命名人物名字,暗示此人说话絮絮叨叨,重复繁琐,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突出了对文中打电话人的讽刺意味。写作结构(写作顺序、文体的特点、段落划分等)1、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本段相声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通过这件事告诉人们,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2、文中打电话人的说话特点就是啰嗦,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用时长,别人不到半分钟就能说完的事情,他打了两个多小时。本来是约人看戏,结果电话没打完,戏已经散场。二是从语言上看,他打电话的目的就是越人看戏,说了五六句,还没说出要找谁;说了二十来句了,还没有进入正题,废话连篇。主要内容该段相声讽刺了一个在公共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的事情,他却东拉西扯地花了两个多小时,既耽误了自己的事情,也耽误了别人的时间。注意事项1、课外去搜集、了解更多的相关资料,体会相声的语言特点和作者的创作意图。2、欣赏经典相声视
本文标题: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69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