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格心理学讲义-第九章
第九章人本主义的人格心理学大家是否听说过,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一位摇滚乐队的领袖,一位传奇式的摇滚歌星吉姆`麦里森,仅文化思想的化身.。但是他沉溺毒品和酒精,终于在27时死于突发心脏病。在一次讨论中,有人把麦里森的自残行为和猝死归咎于社会,认为麦里森被父母疏远,被警察纠缠,音乐制作人也不断给他压力,就是这些把他推向了死亡。另有一些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没有人强迫吉姆`麦里森去吸毒和酗酒,也没有人让他继续从事音乐事业。如果这些都是那么痛苦,他就应该退出。以上两种观点哪一个更符合“人本主义”?你也许认为后一种观念比前种更接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这并不是说人本主义心理学不关心我们面对的社会问题,但是对这些问题不能承担自己的责任,却是与人本主义关于人格和心理健康的理论背道而驰的。如果我们分析一下人本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就很容易理解这一点。大约在20世纪中期,心理学领域出现了两种主要的人性理论:一种是弗洛伊德的观点,根据他的理论,人本主要受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控制;另有一种观点来源于行为主义,这种观点在另一个极端,把人看做较大、较复杂的老鼠.。就象老鼠对实验室的刺激反应一样,人也对环境中刺激作出反应,其中没有任何主观的控制。我们以目前的方式做出行为反应,只是因为现在或以前所处的环境,而不是因为个体的选择。多数心理学家都很难接受这两种人性观点。因为弗洛伊德和行为主义都忽略了人性中的一些重要方面,例如自由意志和人的价值等。行为被说成是受控于学习经验或本报我冲动,而不是个体的选择。出于这种考虑,人格理论家中的“第三势力”开始兴起。人本主义流派(这一流派有时被不确切地说成是存在主义或现象学的心理学)为我们人类描述了一幅完全不同的图画。人本主义与其他人格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假设人应该对其行为负主要责任。虽然我们有时会对环境中的某些事件自动地做出反应,有时会受无意识的驱使,但是我们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和行为方向,因为我们有自由意志。吉姆`麦里森可能已经发现自己处于极大的压力和困难之中,但如何面对这种情况是他自己的选择。如果麦里森去找人本主义治疗师治疗,也许他就能承担责任,选择相应的生活方式。美国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迅速号召了一大批心理治疗师和人格理论家。60年代强调人格化的时代背景为人本主义心里学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1967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亚泊拉罕`马斯洛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这标志着人本主义理论已被众人接受。在对该理论进行深入分析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人本主义流派起源。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起源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来源于很多方面,它主要来自两个领域:一是在欧洲影响广泛的存在主义哲学;一是美国心理学,特别是卡特尔`罗杰斯`亚伯拉罕`多斯洛的研究。(一)人本主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的问世已有几百年,它艰深难懂,特别是没有共同认可的关于存在主义哲学的定义,但是它提出的许多问题,如人存在的意义,自由意志的作用和人的唯一性女,后来都成为人本主义理论的基础。欧洲有一些心理学家的观点,非常一致,他们被冠以“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的称号。他们以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尔索伦`克尔恺郭尔和让一保尔`萨特的学说为基础,发展他们的人格理论。这些先驱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包括:鲁德维格、宾斯万格、梅达尔`博斯、维克多、弗兰克尔、罗纳德`戴维`劳思和罗洛`梅(RolloMay)等人。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焦点是解决存在的焦虑,这是由于认为个人生活没有意义而产生的惊慌,恐惧感。治疗一般包括通过强调自由选择,以及建立一种可以减轻空虚、焦虑和烦恼的生活方式,培养对人生的更加成熟的态度。(二)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亚博拉罕、马斯洛的研究:存在主义哲学同时影响一些心理学家的观点,罗杰斯`马斯洛回顾了他们从传统心理学向人本主义观点的转变。1.罗杰斯:早期做心理治疗师的失败经历使他意识到,治疗师不能替患者决定他们的问题是什么为何去解决。最好是依靠患者决定治疗过程的方向。2.马斯洛:他的转变是发生在二战时他观看阅兵时。尽管这种阅兵本应该激励美国人的爱国热情,投入战斗。但是,它却使马斯洛认识到,心理学对人类行为的作用是多么渺小。他决心“证明人类有比战争、偏见和憎恨更好的东西。”建立这个新流派去理解人类行为,成为罗杰斯和马斯洛毕生的工作。他们的著作在心理学者当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同时也被其他理论中同样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所困扰。我们在分析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之后,将回顾这些理论家提出的理论。二、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很困难的,因为在目前还有一个普遍认可的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定义。这种现象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尤为突出,在当时,似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人本主义”的,并努力使自己的理论普及。结果人本主义成了一种热门理论,似乎它能包治百病,是一把通向幸福之门的钥匙。近年来,由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不再那么流行,对人本主义理论的宣扬也不少了,但还是有不少心理学者认为自己属于这一流派。虽然目前还没有明确标准来判别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是否属于人本主义的范畴,但一般认为,以4方面是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1)强调人的责任;(2)强调“此时此地”;(3)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4)强调人的成长。1.人的责任不管我们接不接受,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自己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这就是人本主义人格理论的基础,它能说明我们为什么经常说“我必须”这句话,如“我必须去上课”、“我必须去见朋友”,“我必须去照顾我的孩子”等。其实,我们不一定非要干这些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不做任何事情。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就指出,在特定的时刻,行为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人们选择维持人际关系,但她们并不是必须这样做。我们选择被动地行动,但我们也可以决定去积极地行动。我们选择去上班,给朋友打电话、脱离一个党派、送圣诞礼物等等,我们并不是必须得去做这些事情。我们为这些选择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很不合理的,但我们终究还是选择了。与弗洛伊德和行为主义把人说成是无法自我控制的个体不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看做他们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如果不能改变,只是因为身体上有局限。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主要目标,就是使患者认识到他们有能力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但是,正如爱里克`弗洛姆所说,有许多自由是可怕的。2.此时此地想一想上次去上课或赴约的经历,也许你会花时间回忆上周末你做的事情,或者反思一件尴尬的事情;也许你在预想和别人谈话的内容,或许设想这个周末怎样才过得愉快。但一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可能认为,你做的事使你失去10分钟的时间,你没有充分享受生活给你的这10分钟,你本应享受新鲜空气、蓝天,或者从观察与人谈话中长些知识。根据人本主义观点,只有按生活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对过去和将来的思考虽然有益,但是多数人花费过多的时间反省过去,计划未来,这其实是浪费时间,因为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地,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一个很流行的广告语告诉我们“今天是你后半生的第一天”,这句话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家的观点,非常一致。人本主义观点认为,我们不应该成为过去的牺牲品。当然过去经验会对现在产生影响,但这些经验并没有明确指出我们能够变成什么样。一些精神分析医师强调成人的人格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形成,但人本主义的治疗师反对这种观点人们不能因为他们“过去很害羞”就永远害羞,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就不得不维持不愉快的人际关系。过去会对现在产生影响,但这不是一成不变的。3.个体的现象学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因此治疗师听了患者的倾诉后,判断他们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强迫他们去接受意见,同意要改变什么、如何去改变。这种做法是很荒谬的。与之相反,人本主义的治疗师努力去理解患者的背景,然后给患者提供指导,使他们能够帮助自己。最初,人们对这种治疗方法感到困惑,心理失调的人为什么不能了解自己的问题?如果答案很简单,治疗是患者自己的事情,人们为什么还要去看心理医生呢?原因就是人们此时不明白自己问题的根源,治疗师也还不了解有关信息。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逐渐了解自己并想出适当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你在处理个人问题时可能也会有相适的经历,朋有会给你提建议,但对你来说,让别人决定怎样做最好,可能并不令人满意,而且可能也没有,如果你和许多人一样,权衡别人的建议,自己作出决定,那你就能解决问题。4.人的成长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让所有需要立刻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假如明天你继承了几百万美元的财产,和一个尊敬你、爱你的人一起平平安安地过日子,而且让你健康长寿,你会幸福吗?你会有多长时间的幸福?人本主义强调家相信,当人们的眼前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不会得到满意,而要积极地寻求发展。如果独自一个人,没有生活困难的阻碍,我们就会朝着最终大满足状态前进。卡尔`罗杰斯认为这样的人就是“自我完善”的人。亚伯拉罕`马斯洛用自我实现这个词来描绘这种人。当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心理品质,成为一个人能够成为的那种人”的时候,我们就达到了自我实现的境界。这一成长过程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特征。就是说,除非有困难阻碍我们,我们会不断朝着这种满意状态前进。如果问题和困难阻碍了我们的成长,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就可以帮助我们。当然,治疗师并不能把患者推回到发展轨道上,只有患者自己才能这样做。治疗师应该允许患者自己克服困难,继续成长,罗杰斯把这一通过自我获得发展的过程称为“成长过程”。第二节马斯洛的需要与自我实现论一、亚伯拉罕`马斯洛阳(1908一1970)生平:马斯洛1908出生于美国纽约州。1970去逝。亚伯拉罕`马斯洛本人在人格和职业方面的发展变化和他们的人格理论中说的许多东西非常相近。人们普遍认为马斯洛是一个热情、平易近人的人,但马斯洛有一个冰冷、孤独的童年。他回忆说:“我是生活在非犹太人地区的一个犹太人”,“我是孤独而不幸的,在图书馆中长大,没有朋友”。他最初的职业和他后来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的道路差三千里。他的父母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俄罗斯移民,他们让他学法律。在这种鼓励下,他去了纽约市立大学,却对他毫无兴趣,第一年他就退学了。马斯洛去了康奈尔大学,以后又去威斯昌大学学习心理学。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初吸引他学心理学的竟然是行为主义,特别是华生的工作。“对华生的计划,我感到非常激动”。他说:“我确信有一种真正的方法,可以解决人类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最终可以改变世界。”尽管马斯洛对行为主义的热情最终消退了,但是要通过心理学的方法解决人世间的问题的愿望一直没有泯灭。1934年,马斯洛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博士学位,在这一阶段他是一个忠实的行为主义者,与哈洛一道在动物实验室工作。毕业之后,马斯洛去了哥伦比亚大学,与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为一起工作。在他的第一个女儿出生的时候,他产生了一种神秘的体验,和他后来说的高峰体验非常相似,看来新生儿,他意识到行为主义不能提供他需要的理解人类的知识。“我看着这小小的、神秘的东西,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愚蠢”。他说:“我很震撼,有一种失去控制的感觉,任何有了孩子的人都不可能成为行为主义者”。后来,马斯洛在布鲁可林大学执教了14年,在此期间他认识了霍尼`弗洛姆和阿德勒。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韦太海默(Naxwertheimer)和文化数学家本尼迪克特。他希望深入了解这两个“最不平常的人”,这引导他开始致力与研究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在琛1951年去了邦迪斯大学,并一直到本世纪末1970年去世。他希望把心理学和人格中的新运动作为他的遗产留给后人。他说:“我愿意做接力赛中的第一棒,然后把接力棒交给后来者”。马斯洛的主要理论是需要层次论和自我实现论。”代表作有《人类动机论》、《动机和人格》、《科学心理学》、《存在心理学探索》以及《人性能达的境界》等。1967年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二、马斯洛人格理论(一)需要层次论马斯洛人格理论的中心是动机理论,也就是需要层次论。这一理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形成的。他把人类的动机称为需要,人类价值体系中有两类需要:生理需要、心理需要。这两类需要分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
本文标题:人格心理学讲义-第九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72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