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财政金融系专科毕业论文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陈思宇内容摘要: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由此拉开了人民币升值的序幕。到2011年5月10日,1美元兑6.4950元人民币。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直接影响在于,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以外币标示的价格,从而降低了农产品的出口量;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业进口的直接影响是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促进大量替代性国际农产品进口。所以,在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弊大于利。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汇率农产品国际贸易一、人民币升值的成因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的低迷、萧条,使许多西方国家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巨大压力。与一些发达国家情况正好相反,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不断增加的巨额外汇储备成为了推动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以美国和日本为首的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出口商以“不公平的低价”抢夺世界市场,因此要逼迫人民币升值,并进而将这一经济问题转变为政治责难,从而向中国施加压力。在国内外复杂的经济与政治形式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原因:(一)外因1、日本叫嚣。2002年12月2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及其副手河合正弘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为《全球性通胀再膨胀正当其时》的文章。2002年2月22日,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这是该组织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公开讨论成员国以外的经济问题。2003年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国际输出了通货紧缩”。日本政府认为中国向全球特别是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这是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出口急剧增长,国内物价水平的下降,以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导致国际市场上低价商品的供应能力大大增加,从而导致日本国内物价下跌,同时日本总需求的不足,而引起物价的进一步下降,从而发生了通货紧缩的危险。日本政府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责任为稳定世界经济做出贡献,也符合中国的自身利益。如果中国政府不能严格的限制出口,那么为了扭转国内通货紧缩局势,应该采取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或者是让人民币升值。2、美国施压。2003年6月起,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外部压力从日本转向了美国。2003年6月到7月,美国财政部长JohnSnow和美联储主席AlanGreenspan先后公开发表谈话,希望人民币选择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认为盯住美元汇率制度最终会损害到中国的经济。接着美国的商务部长、劳动部长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此外,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在要求财政金融系专科毕业论文2人民币重估方面的表现最为积极,美国方面的有关情绪也随着斯诺9月的访华而达到高潮,这次访问也被称为“汇率之行”。美国方面希望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国的货币操纵严重的造成了美国制造业得失业问题。他们认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了获得巨大的出口竞争得优势,故意操纵货币汇率,尤其是人民币存在着严重的低估现象。正是这一现象使美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出现了萎缩,企业大量倒闭,带来了严重的失业问题。所以美国认为,中国需要为美国的经济下滑和失业增多负责,美国政府必须给中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来督促其人民币的升值。(二)内因1、实际有效汇率。据IMF估算,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6%,而根据胡祖六(2003)的测算,从2002年2月美元从其汇率的最高点贬值到2003年6月,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已经下降了11%。自1994年中国实施汇率制度重大改革以来,根据国际组织的测算结果人民币一直存在低估的问题。1980至199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9.98%,1998至2004年,尽管先后收到了东南亚危机、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7%到9%的高速增长。这无论是与同期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同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是属于领先的。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与世界经济的低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就表明了人民币有升值的趋势。2、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PPP,指一定时期内两种货币的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在本国国内所能购买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实际上是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购买力的交换,而长期均衡汇率是由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决定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人均GDP按名义汇率计算为1352美元,但若按购买力平价方法折算则为5791美元,即名义汇率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民币汇率低估4.06倍。3、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决定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汇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当一国有较大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本币对外贬值;反之则会造成本币升值。从国际收支状况看,我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一直维持较大的顺差。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流入国,每年FDI高达500亿美元左右。这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状况使得我国近年来的外汇储备节节上升,已经远远超过了满足正常支付所需的储备水平。所以,根据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也会产生升值趋势。二、文献综述首先,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原因,许多文献都有过论述。沈玲的观点是: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率远高于同期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率。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国家,本币出现升值是必然的趋势。二、经济发展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供过于求,本币汇率会相应上升。三、从政治角度看,本币升值有助于缓解紧张的国际关系。美、日、西欧等国家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国的通货紧缩。严重影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这些国家对人民币升值有着强烈的预期。基于以上三点,沈玲认为,人财政金融系专科毕业论文3民币升值是在我国当前经济状况和外部环境下的正确举措。沈玲是在研究经济的发展规律基础上,得出这个结论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人民币升值的理论分析上,周国军[2]找到了相应的理论依据,一是应用Edwards(1994)提出的“均衡实际汇率”分析框架。运用该理论框架得出的结论认为,假如中国能够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持续的资本流入和有利的贸易平衡,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将可能是继续升值。二是根据巴拉萨-萨谬尔森的汇率升值假说结果表明,高经济增长会导致实际汇率的升值。这一假设在日本、台湾、和新加坡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所证实。三是依据“购买力平价”理论。运用该理论,“汉堡经济报告”显示,在2003年和2004年,人民币被低估了50%。四是根据汇率的“国际收支决定论”。根据我国的目前国际收支顺差逐年扩大的状况,人民币也会产生升值的趋势。其次,既然人民币升值是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那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那些行业的经济发展到底会有何影响?正面多一些还是负面多一些?正是这一影响许多相关利益人问题的提出,才引起社会各界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强烈关注。也引起学术界对人民币升值问题的研究争论盛况空前。(1)吴刚的观点有三方面。一是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会产生影响。持续升值如果能够依然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升值对房地产是利好。会进一步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使中国的房地产业趋于成熟和稳健。如果经济出现严重衰退,则对于刚刚起步的房地产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二是必然会对我国的外贸进出口行业产生影响。外贸行业中,竞争力低下的部分出口企业可能被迫转向,如何设法减轻它们在调整过程中所面临的阵痛,是应对人民币升值的真正着力点。三是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会产生必然的影响。主要会体现在股票资本市场和对国内银行业的影响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使刚起步的我国资本市场充满了赌博的气息,导致股市波动频繁,且振幅较大。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所带来的冲击力必然会在股市上表现得很明显。如果升值的后续影响不是产生良好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即国内经济陷入衰退,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破灭,银行业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2)谢强在《浅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行业的影响》一文中有比较具体的论述,一是会导致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将更加困难,国外农产品将以更加低廉的价格涌入国内市场。长远看,不利因素会影响我国的农产品的生产总量,降低农民的收入水平。有利因素是随着国外较以往较便宜的农业生产资料的涌入,会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生产力的转移。二是传统的出口行业会受到直接的冲击。如纸类、棉纱、黑色金属、铝、木质装饰品等出口竞争不强,对汇率有较强依赖性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将使这些初级产品、原料类的产品出口增长减缓。短期内,对经济的增长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三是原材料或部件进口型行业将会有所受益。本币升值后,相同单位的货币可以购买到更多数量的商品。相应的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企业从中获得利益的机会更大。四是外资投资品行业将会收益。境外资金投资的土地、房地产等行业会获得升值的收益。也会带动对这些行业的资金投入量来带动价格的上涨。巨额资金涌入股市和房地产行业,会促使股价、房价上涨,从而出现泡沫经济。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一国的经济意味着危险。我国现在的股市和房地产价格飚升,局部过热,恰恰与人民币升值预期有密切的关系。(3)杨得成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一文中指出,本币升值导致的经济衰退。在日本有着深刻的财政金融系专科毕业论文4经验教训。自1985年9月,日本签定“广场协议”之后,大多数的金融专家都认为,此后的10年间,日本经济停止了增长,逐步走向了萧条。把这次教训作为典型案例,已成为有些专家反对人民币升值的重要现实论据之一。三、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农产品贸易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农产品的出口曾经是中国外贸出口的主要类型,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获取了大量宝贵的外汇。在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诸多因素中,汇率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对农产品贸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汇率作为调节国际贸易收支的主要经济杠杆,它的调整和变动必将影响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截至2011年5月,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已上升至1美元兑6.4950元人民币。(一)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贸易收支差额的影响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价格提高,进口价格则相对降低,引起了农产品出口额的变化,在进出口两个方面,出现了相对不同的发展趋势,出口呈现出了稳定发展的态势;而农产品进口方面,却在发展增长中出现了剧烈的波动,这导致了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200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403.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14.3亿美元,进口额为189.3亿美元,贸易顺差189.3亿美元。2006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634.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14亿美元,进口额为320.7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6.7亿美元;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8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70.1亿美元,进口额为410.9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40.8亿美元;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双增长,但进口增幅远大于出口增幅,其中出口额为299.3亿美元,进口额为460.8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为161.5亿美元。(二)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1.对农产品出口量、出口额、出口增速的影响。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一半以上为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诸如蔬菜、水产品和畜产品等,此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较低,人民币升值虽然对其出口量、出口增速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但是对其出口总额的影响不大。从具体出口情况来看,2008年我国蔬菜出口额为64.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增速下降10.8个百分点;水果出口额42.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8%,增速下降了38.6个百分点;果汁出口特别是苹果汁出口12.3亿美元,同比下降7.4%,出口量下降的同时出口额也在下降;畜产品出口额是43.9亿美元,同比增长8.5%,水产品出口额是106.1亿美元,同比增长8
本文标题: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73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