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统计图表 > 二期技术规程(摘录)
1一、进水泵房(一)功能概述进水泵房沿用原进水泵房。进水泵房是污水汇集的场所,其目的是调节水量和污水泵输送流量之间的平衡,使污水泵的启动次数不要过于频繁,另外还可以起到均匀水质的作用。为了除去污水中的较大的漂浮物,保护后续构筑物处理设施,在进入进水泵房前设置了格栅,粗格栅是进入污水处理厂的一道预处理设施,能去除较大尺寸的漂浮物和悬浮物保护水泵,栅渣用螺旋压榨机收集压榨外运。在格栅的前后装有超声波液位计用于自控。进水泵是全厂的关键设备之一,将其污水提升到沉砂池,往后靠重力流经各个处理单元直至排除厂外。进水泵房设有潜污泵和超声波液位计。在每台泵出水管道上装有止回阀和手动闸阀,以便进行维修和保护潜污泵,一号、二号潜污泵出水管并联,汇合后由钢管接入原沉砂池。四号、五号潜污泵出水管并联,汇合后由钢管接入二污厂二期曝气沉砂池。三号潜污泵作为调节泵既可向原设施供水,又可向二期供水,由出水管阀门控制。粗格栅用来截留较大的悬浮污和漂浮物,是一种对后续建筑和水泵机组保护作用的处理设备。理论上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固体的10%左右。(二)基本参数1、设计参数处理能力8×104m3/d,设计流量2483m3/h,污水总日变化系数KZ=1.49。2、构筑物0构筑物尺寸,15.00×8.40×8.403、设备型号①潜污泵5台,3用2备型号NP3300LT623,流量Q=625m3/h,扬程H=13m,功率N=34Kw。②粗格栅(回转式格栅清污机):型号CF-1100,过栅流速v=0.5m/s,安装倾斜角75°,功率N=1.1Kw,栅渣量2m3/d,过栅允许水位差△hmax=200mm,栅距b=20mm。③螺旋压榨机:1台,型号LYZ-250,处理栅渣量1.5m3/h,功率N=1.5Kw。(三)运行管理1、警戒水位最低水位1.50m最高水位5.50m。2、定时启动粗格栅,根据水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3、根据进水量的变化和工艺运行情况,应调节水量,保证处理最佳效果。4、水泵在运行中,必须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并符合下列规定:○1应注意观察各种仪表显示是否正常、稳定。○2水泵机组不得有异常的噪音或振动。○3集水池水位应保持正常。5、应使泵房的机电设备保持良好状态。6、污水经过粗格栅后截留污水中较大悬浮、漂浮的物质。经常清扫、冲洗。各种器具应摆放整齐。7、应及时清除叶轮、闸阀、管道的堵塞物。(四)安全操作1、水泵启动和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得接触转动部位。2、当泵房突然断电或设备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打开事故排放口闸阀,将进水口1处闸阀全部关闭,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不得擅自接通电源或修理设备。3、清洗泵房集水池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制定操作程序,并应符合本规程第4、操作人员在水泵开启至运行稳定后,方可离开。5严禁频繁启动水泵。6、水泵运行中发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机:(1)水泵发生断轴故障;(2)突然发生异常声响;(3)流量计、电流表的显示数值过低或过高;(4)机房管线、闸阀发生大量漏水;(6)电机发生严重故障。(五)维护保养1、水泵的日常保养应符合本规程第2.3节中的有关规定。2、应至少半年检查、调整、更换水泵出水闸阀填料一次。3、应定期检修集水池水标尺或液位计及其转换装置。4、备用泵应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试运转。三、二期曝气沉砂池(一)功能概述细格栅间与沉砂池合建,采用全地上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规模为2万m3/d。泵提升污水进入细格栅间,分二格,单格装有细格栅1台,栅渠宽2m。在格栅前后装有不锈钢平板闸门。细格栅和曝气沉砂池设计规模4.0万m3/d,分2组。细格栅平面尺寸:10.5×4.6m,曝气沉砂池平面尺寸:16.1×9.75m。细格栅渠道:2个,渠道宽度:1.60m。细格栅间设于沉砂池进水端,共设2条流槽,每条流槽组成一组格栅间,其前、后分别留有检修闸门。细格栅采用回转式机械格栅,栅渣采用无轴螺旋输送压榨处理后外运。2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于曝气作用,废水中有机颗粒经常处于悬浮状态,砂粒互相摩擦并承受曝气的剪切力,砂粒上附着的有机污染物能够去除,有利于取得较为纯净的砂粒。在旋流的离心力作用下,这些密度较大的砂粒被甩向外部沉入集砂槽,而密度较小的有机物随水流向前流动被带到下一处理单元。另外,在水中曝气可脱臭,改善水质,有利于后续处理,还可起到预曝气作用。(二)基本参数1、主要设计参数:设计规模4.0万m3/d,分2组。细格栅平面尺寸:10.5×4.6m曝气沉砂池平面尺寸:16.1×9.75m。细格栅渠道:2个,渠道宽度:1.60m。设计流量:Q=2333m3/h(KZ=1.4)过栅流速:0.6m/s去除效率:0.2mm粒径砂粒80%去除率曝气沉砂池最大时流量设计停留时间:5.0min2、主要设备性能a.细格栅设备数量:2台性能参数:b=5mm,B=1500mm,N=1.5kw。b.无轴螺旋输送机设备数量:1套性能参数:D=260mm,L=5m,N=0.75kw,与细格栅配套使用。3c.砂水分离器设备数量:1套性能参数:Q=5~12l/s,分离效率为98%,N=0.37kw。d.罗茨鼓风机设备数量:2台,1用1备性能参数:Q=5~8m3/min,H=3.0m,N=10.0kw。e.桥式吸砂机设备数量:1套性能参数:Lk=8.0m,N=2×0.37kw,双槽式,配套排砂泵N=1.4kw。f.渠道闸门(带门框)设备数量:4套性能参数:B×H=1600×1400。g.渠道闸门(带门框)设备数量:2套性能参数:B×H=700×1300。(三)运行管理1、定时启动细格栅,应根据水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污水经过细格栅后,再次截留污水悬浮、漂浮的物质。应经常清扫、冲洗附着在格栅上的垃圾,不要让垃圾缠绕、赌塞或掉到格栅后的污水中。3、操作人员根据池组的设置与水量变化,应调节曝气沉砂池进水闸阀。宜保持曝气沉砂池污水设计流速。4、操作人员应现场监视,发现故障应采取处理措施。45、曝气沉砂池应定时排砂,每日至少运行4次。排砂工作完毕,应将其恢复到待工作状态。6、曝气沉砂池排出的沉砂应及时外运,不宜长期存放。清捞出的浮渣应集中堆放在指定地点,并及时清除。7、沉砂池上的电气设备应做好防潮湿、抗腐蚀处理。8、宜每年对沉砂颗粒进行化验分析一次,并对沉砂量进行统计。9、沉砂池每运行2年,应彻底清池检修一次。(四)安全操作操作人员应在工作台上清捞浮渣。(五)、维护保养1、鼓风机的进气过滤器每两周进行清理一次。2、鼓风机、砂水分离器应每两月检修一次。3、应保持沉砂池及贮砂场的环境卫生。七、A2/O生化池及污泥回流泵房(一)功能概述本工艺采用改良A2/O工艺,该工艺由预缺氧段、厌氧段、缺氧段、好氧段组成。利用预缺氧段、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不同的功能,进行生物脱氮除磷,同时去除BOD5等。污泥回流泵房的主要功效是将二沉池排放的底部污泥为回流污泥,用泵回送到A2/O生化池前段,另外设泵将部分污泥送至剩余污泥储池。A2/O生物脱氮工艺将传统的活性污泥、生物硝化工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更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即通常所说的厌氧-缺氧-好氧法,污水依次经过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被降解。在除磷方面利用聚磷菌在厌氧段释磷,好氧段5聚磷的作用,起到除磷效果,脱氮方面在好氧阶的硝化,缺氧阶段反硝化起到脱氮的作用。回流污泥和混合液在缺氧池内进行反硝化,去除硝态氧,在进入厌氧段,保证了厌氧池的厌氧状态,强化除磷效果。由于污泥回流至缺氧段,缺氧段污泥浓度可较好氧段高出50%。单位池容的反硝化速率明显提高,反硝化作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再根据不同进水水质,不同季节情况下,生物脱氮和生物除磷所需碳源的变化,调节分配至缺氧段和厌氧段的进水比例,反硝化作用能够得到有效保证,系统中的除磷效果也有保证。生化池设计规模2.0万m3/d,总平面尺寸为98.2m×27.6m,预缺氧段、厌氧段、缺氧段设轻型骨架覆面加盖,在构筑物池顶以下抽气除臭。生化反应池水深6.0m,超高1.0m。污泥回流泵房平面尺寸9.40m×5.15m。(二)基本参数1、主要设计参数设计流量:2.0万m3/d污泥负荷:0.09kgBOD5/kgSS·d污泥浓度:3.0g/L污泥龄:15d污泥产率:0.6kgSS/kgBOD5总水力停留时间:18hr(其中预缺氧1.0hr,厌氧1.5hr,缺氧5.8hr,好氧9.7hr)设计水温:12℃好氧混合液回流比:200%~300%污泥回流比:50%~100%6供氧方式:空气扩散曝气2、主要设备性能a.橡胶膜片式微孔曝气器设备数量:2650个供氧效率:25%b.内循环泵(含浮箱拍门)设备数量:4套,3用1备(仓库备用)性能参数:Q=840m3/h,H=1.2m,N=10kw。c.低速潜水推流器设备数量:2台性能参数:叶轮直径D=2.2m,N=2.3kw。d.低速潜水推流器设备数量:6台性能参数:叶轮直径D=2.5m,N=2.3kw。e.高速搅拌器设备数量:3台性能参数:叶轮直径D=370mm,N=2.5kw。f.高速搅拌器设备数量:4台性能参数:叶轮直径D=580mm,N=7.5kw。g.污泥回流泵设备数量:3套,2用1备(仓库备用)7性能参数:Q=420m3/h,H=8.5m,N=15kw。h.剩余污泥泵设备数量:2套,1用1备(仓库备用)性能参数:Q=50m3/h,H=8m,N=3kw。i.自撑式不锈钢方闸门(带门框,配手电两用启闭机)设备数量:2套性能参数:1000×1000,N=0.37kw。(三)运行管理1、根据生化池运行情况及各参数指标,调节生化池进水量。2、生化池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污泥泥龄或污泥浓度等方式进行工艺控制。3、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宜不低于2mg/L。4、二次沉淀池污泥排放量可根据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污泥浓度及二次沉淀池泥面高度确定。5、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6、因水温、水质或曝气池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在二次沉淀池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系统运行工况,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正常。7、当生化池水温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泥龄或其他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8、操作人员应经常排放曝气器空气管路中的存水,待放完后,应立即关闭放水闸阀。89、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时,应根据泡沫颜色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10、根据曝气池的运行方式和工况,应相应调整回流量。11、回流泵房集泥池中的杂物,应及时清捞。(四)安全操作1、遇雨、雪天气,应及时清除池走道上的积水或冰雪。2、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溢到走廊时,上池工作应注意防滑。3、各类回流泵均严禁频繁启动。4、回流泵和剩余污泥泵运行中发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机:(1)水泵发生断轴故障;(2)突然发生异常声响;(3)流量计、电流表的显示数值过低或过高;(4)机房管线、闸阀发生大量漏水;(6)电机发生严重故障(五)维护保养1、应每年放空、清理曝气池一次,清通曝气头,检修曝气装置。2、水下推进器、高速搅拌器,应定期进行维修。3、长期停用的螺旋泵,应每周将泵体的位置旋转180°。每月至少试车一次。(六)工艺控制1、污泥回流比控制污泥回流的主要目的是让足够的微生物与进水相混合,保持A2/O池合适的污泥浓度,保证其净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回流比一般控制在50%—100%,污泥回流量的调节(1)根据进水水量变化调节污泥回流量,回流量相应的增长或减小;(2)根据MLSS值的变化调节污泥回流量,MLSS值低则应加大回流量;MLSS9值高,则应减小回流量,使MLSS控制在3500mg/L左右.2、剩余排泥控制控制排放剩余污泥的方法:(1)MLSS值超过4000mg/L时排泥。(2)F/M值低于0.0065KgBOD5/KgMLSSd时排泥。(3)SV%超过40%时排泥;(4)Ta达到16d时排泥。3、曝气控制当DO高于3.5mg/L时应及时下调鼓风机的频率或降低进气阀门的开启度,当DO低于2.5mg/L时应及时上调鼓风机的频率或进气阀门的
本文标题:二期技术规程(摘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7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