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从“加油中国,加油奥运”中浅谈英语翻译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从“加油中国,加油奥运”中浅谈英语翻译作者:马坤【摘要】本届奥运会中,一个比较考验人的语言问题就是,怎么来翻译中国人鼓舞斗志的百搭词语“加油”。本文由“加油”一词引入,从翻译的异化与归化方面,浅析了如何在翻译中正确的使用这两种翻译方法。【关键词】加油翻译归化与异化2008年,全世界都通过电视、网络等有声媒体或有声链接,感受着“中国元素”蕴涵着的更多的内容所释放出来的巨大魅力。有人报道这个中国元素,有人报道那个中国元素。但最引起老外兴趣的中国元素,竟然是两个汉字。有很多一句中文不懂的洋记者们,或第一次真正坐下来看北京奥运会的人们,突然间,对这两个汉字发生了极大兴趣。实际上,他们是对两个汉语的发音及意义产生了巨大兴趣。哪两个汉字及发音呢?就是:“jiayou,加油”。奥运会开始至今,老外满耳朵听到的震天响的声音,就是“jiayou”。那声音如此富有节奏感,喊的人又那么整齐不乱。越来越多的对中国文化基本一窍不通却开始迷恋中国文化的老外们,非想弄明白为什么要喊“jiayou”。“加油”这个在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汉语,的确很难从英语中找到合适的词来对应。也就是说,从发音节奏上说,从内容贴切的程度上看,都很难找到准确的对应词来。当然还是有些翻译,如“Let’sgo,”“Go,Team!Go!”啦,等等,但都不能准确地把中文这个“加油”最精确无误地对应到英语中去。此外,很多外国网站中的很火的BBS上,都有很多人贴出问题,问“Whatisjiayouin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Chinese?”(即,“jiayou在英语中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得到的回答,基本上与上面所说的相类似,都很难找到一个恰如其份的英语词来替换。有人继续添加说,“加油”的意思是“let'sputonsomeelbowgrease”,或“goforit”,或“putmoreeffortintoit”,或“Don'tgiveup”。如何准确的翻译“加油”一词,似乎成了一个难题。有人说翻译是一个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求同的过程,尤其是寻求相似的信息和相似的表达形式或技巧。异域文化取向过度夸大了翻译过程中两种文化的差异,而轻视了翻译活动中追求语言意义的同一性,而这种语言意义的同一性所占的权重在翻译活动中远比文化的差异性大的多。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通过语言来传播的。翻译首先要解决语言层面的问题,然后才是文化层面的问题。异化翻译保留了外国文本中的异调。按以上观点,“加油”应翻译成“Comeon!”或“Go,go,go”或“Hopon”。但洋人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所有这些,都没有“加油”来得干脆,来得那么有韵律。最让老外感到不解的是,“加油”不仅在奥运会这种欢乐气氛十分浓烈的环境里使用,而且也使用到了四川地震的悲伤环境里,从电视上,老外们看到众多的中国人在天安门广场上一起高喊“中国加油”和“汶川加油”的场面。显然,他们明白,他们对“加油”两字的使用范围和意思的整体把握并不十分了解。也就是说,他们看到“加油”两字居然能同时使用在大悲与大喜两种完全不同情形之中,却不发生冲突。那么,仅仅用英语中的“Let’sGo!”或“Comeon!”等字眼来翻译“加油”的话,就会感到十分不恰当,也丧失了中文“加油”的那股劲儿!这里我们无需评论“异化”和“归化”的谁是谁非,站在发展的角度以和平、理性的态度在重新审视这两个概念,我们认为,它们不是相互抵御、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完善的两种翻译途径,我们不能顾此失彼。正如栗长江老师所说“译文后起的生命是译者调和的结果,没有完全的归化,也没有完全的异化。”例如“卢沟桥事变”的译文就有两种,一是LuogouqiaoIncident,二是theMarcoPoloBridgeIncident,前者可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以算是“异化”翻译,而后者属于借代翻译,可以看作是“归化”翻译了,在翻译中都可以成立,译文各有千秋,我们无法厚此薄彼,只是译者的偏爱和价值观不同而已。再如“红娘”,也在日程生活中不断使用和演变,我们简单的处理为汉语拼音Hongniang,还是归化为match-maker,gobetween,Mr.Match或者Mrs.Match呢?这恐怕要依据文本的语境以及功能来决定,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大量有关“红娘”的词语,如社区红娘communityaidcenter、网络红娘webassistance、红娘matchmakingservice等等.可以看出,翻译无处不在的文化内涵,异化翻译有时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有时候非归化翻译莫属,如“饺子”最好不要“归化”为dumplings或者Chinesedumplings,因为这种归化的产物无法与源语中的概念意义相对应,就像Chinesemartialarts无法体现中国功夫中的精气神以及博大精深内涵一样,而显得苍白无力。对于“加油”,我国唯一一家英文日报《ChinaDaily》,就直接用汉语拼音jiayou为“加油”走向世界而加油。当然,它采取的就是规划和异化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说“牙买加加油”时,既用“Jamaicajiayou”,也说“Go,Jamaica”。同样,在奥运会期间,我们通过国外媒体,见到的更多的是如下三种表达方式,它们都毫无例外地保留了“加油”的汉语拼音。加油,巴西!——Jiayou,Brazil,并紧跟一个解释:Let'sgoBrazil(美联社8月22日);中国加油!——“ZhongguoJiayou!”或“GoChina!”(纽约时报8月24日);加油!——Jiayou!Go!Go!(泰晤士报网8月18日)联想在2003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时,太空人(taikonaut)被外媒广泛使用,最终进入了《大英百科全书》,出现在其“太空探索”词条解释里;今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加油”成为关注赛事的世界各国人民的“通用词”,这应该也是时代留在人类语言上的印记,也可谓是奥运会留下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遗产吧。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参考文献:[1]Baker,M(2001,Ed).RoutledgeEncyclopediaofTranslationStudie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3]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4]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本文标题:从“加油中国,加油奥运”中浅谈英语翻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9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