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从三国到西游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成君忆)
找讲师从三国到西游―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智慧成君忆(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界中高层,各位企业的朋友:大家下午好!大家觉得我更像一个作家,其实我在作家群里面也不受欢迎。大家认为我不是一个作家,是一个管理学的人物,两边都不讨好。所以朋友们对我有一个称呼,说是一只蝙蝠,不知道是鸟还是兽,我想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我在思考管理学的一个问题,我们以往对管理学的研究,我发现有一个问题,有什么问题呢?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管理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这个当然是有理由的,我后来发现进入管理学有很多路径。比如说我早期进入管理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能够理解的学说,早期是从政治的路径进入的,对不对?毛泽东时代是从政治的路径进入管理学的,后来改革开放之后,从张维迎同志说为钱证明之后,我们从经济学进入管理学。所以我相信各位对管理学的理解,更多的是从经济学的立场上,折算一个门户进入的管理学。这个管理学是否能够成立,或者说有多大的效果,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过思考,我是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否则就轮不上我在这儿说话。后来我发现还有一个路径可以进入,那就是从文化和道德的门户进入,比方说我们今天要谈到的“以人为本”的问题,经济学理解不了什么叫“以人为本”。那么什么叫做“以人为本”呢?我们今天就要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请教各位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跟《三国演义》有关,说“大汉王朝股份有限公司招聘总经理,有两位候选人,一位是曹操,一位是刘备。那么请问你选择谁?理由是什么?”当我们理解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要注意,这是代表你的管理学观点,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的,有的话请举手示意一下我。观众:如果我选的话,我会选择刘备。理由是刘备的效率可能没那么高,但至少我是安全的。找讲师成君忆:你是安全的,那么你的身份呢?你是一个员工?观众:我是大汉王朝的董事长吧,我想。成君忆:你现实的身份是什么?观众:一个公司的总经理。成君忆:谢谢你,请座。还有其他的朋友吗?观众:我选曹操,曹操大建大雄、海纳百川。成君忆:谢谢您,这也代表您的管理学的观点。请您介绍一下您的身份?观众:我姓蔡。成君忆:这样,前面这位先生也提出过他的观点,支持这位先生的请举手,也就是支持刘备的请举手。占得比例不小。支持曹操的呢?更多了,我估算一下至少是60:40的比例。选择曹操的占绝大多数。这个答案在哪里我们等会儿再来揭晓,我们先看一看另外一个问题。我去年出了一本书叫《渔夫与管理学》,这本书好像在座的各位当中有多少人看过这本书,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但是它远不如《水煮三国》那么受欢迎,为什么呢?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在想其实我们可以把管理学分成若干个层面:首先是管理思想,管理思想是一个认同不认同的问题。我觉得《渔夫与管理学》它代表了我的思想,所以我才觉得它最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认同它,就像在座的各位你们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同刘备一样,很多人并不认同《渔夫与管理学》这本书。第二个层面是管理艺术,《水煮三国》它有一种艺术性,有一点讨好,所以大家喜欢。所以管理艺术是一个喜欢不喜欢的问题。第三个层面是管理工具,或者说管理技术,这是一个适用不适用的问题。会存在这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如何去拿捏?我觉得这是在座的各位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今天的时间有限我的讨论不会完全的展开。但是我要说的是,如果你上面的问题没有被解决,下面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是肯定用不好的。我们总说你要务实一点,怎么务实?怎么样把我们现在掌握的管理工具,你的绩效考评也好等等之类的管理工具也好,怎样把它用得恰到好处,这是一个管理思想的问题。在《渔夫与管理学》我讲到了一个渔夫的故事,关于渔夫的故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有很多。我每天会在很多地方看到以“渔夫”为主题的广告,到哪里去撒网?到哪里去捕鱼?关于渔夫的故找讲师事有很多。我大概搜索了一下,我掌握的资料古今中外都有。如果要集结起来的话至少是满满的五大卷。其中最著名的应该算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笔下的渔夫,《老人与海》这个故事流传得很广,甚至可以说在1954年的时候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大家普遍认为在《老人与海》里面的那个主角,那个老渔夫“胜地雅格”代表了一个英雄的形象。很多读者也说过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老头、一个英雄的老头。可是我后来去看,我用中国人的观点去看,或者是商务论坛2006年5月14日说我学习着用古代中国那些老师的观点去看,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我看出问题来了。我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讲一讲.《老人与海》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老渔夫每天黎明、每天早上都会出海打鱼,就像我们在座的各位老板一样,你们每天都会出门去谈生意、做生意,也像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上班族一样,你们每天都会去上班。这个老渔夫每天都会出海打鱼,有时候会打到鱼,有时候打不到鱼。为什么呢?他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渔夫,可是他有时候打不到鱼。因为能否打到鱼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他打鱼的技巧。我们今天学习管理技术也是一个技巧问题;第二取决于他的运气,我们今天把它叫做机遇。我们是否能够挣到钱?我们的企业是否能够发展?是否能够抓住这种商业机遇?取决于两个因素。我们的管理技术和我们的机遇取决于这两个因素。所以这个《老人与海》的故事说的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的故事,有时候他可以打到鱼,有时候打不到鱼。有一次,他连续有84天没有打到鱼,这都快要破产了。我们的企业如果很长时间没有盈利的话就快破产了。他有84天打不到鱼,他还有一个孩子跟着他,也就是说他原来还是有员工的。可是我们知道,管理学上面有一句话“无法打胜仗的将军手下无人跟从”。如果你不能打胜仗的话,底下的人对你没信心,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他对前途非常迷茫,他会离开你。所以说这个老头对自己孩子的前景感到悲观,所以让这个孩子离开了他。只好这个老头孤零零一个人作战,到第85天的时候,他很意外的钓到了大鱼,有一条鱼上钩了。我们的商业机会也有很多是例外的,我举一个例子,大家不要对号入座。我们广东有一个做手机的企业,在2001年的8月份的时候已经悲观得一塌糊涂,尽管作为国产手机来说它是一个很著名的品牌。在当时我记得他们有很多的促销手段,但是市场始终动不了。可是到了10月份的时候,这个市场很奇怪的一下火爆起来。我们这个手机公司的总经理一下子一夜成名,成为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个职业经理人。在年底的时候,他在跟员工狂欢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老天爷才知道什么是成功”。因为这个成功来得太意外了,后来我在跟很多老板讲的时候,大家都有一种很意外的感觉。从出版业的方面来讲,我们图书的策划人也经常有这样一些感觉,精心策划的图书常常没有市场,找讲师很多图书很意外的也都居然成了畅销书。比方在图书市场里面,我成君忆的《水煮三国》很意外的成了出名书,我的朋友出了一本书也都成了畅销书,我们都没有准备。那怎么办呢?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机遇来临之前做好自己的准备,有一句名言叫“机遇总会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有类似很多的商业格言。这个老人很意外的钓到了大鱼,他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因为他的打鱼技巧是非常高超的,于是他跟这条大鱼周旋了整整三天两夜。终于制服了这条大鱼,在第87天下午的时候,制服了这条大鱼,这条鱼实在太大了,他的船舱放不下,于是他把这条鱼和小船绑在了一起,他把这条鱼称之为自己的财产,因为这是他的战利品。和我们在座的各位一样,我们挣到了钱就是自己的,它和我们的公司、我们的规模合二为一,成为了我的一部分。这个老人怀着一种喜悦又莫名其妙的有一种恐慌,开始了回家之路。他总有一种不祥的感觉,果然在返航途中出现了鲨鱼,渔夫是水上的鲨鱼,鲨鱼是水底下的渔夫,他们从性质上来讲并没有什么不同,于是这些鲨鱼一次又一次的袭击了他的鱼,也就是袭击了他的财产,这个渔夫使尽了所有的力气保卫他的财产。可是鲨鱼在层出不穷的出现,他击退了很多鲨鱼,但是最后精疲力尽只好放弃,等到他精力尽了爬上岸的时候,那条大鱼只剩下了空空的骨架。请问在座各位这个渔夫究竟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现在市场经济这么多年,像这样的老板出现得太多了,很多人曾经风光一时过,可是等到他爬上岸的时候,只剩下了一副空空的骨架,这样的老板究竟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我们很难去评价。其它的我就不多讲了,这里面我们要讲到《三国演义》,我以为《三国演义》也是一部渔夫的故事。整个《三国演义》里面写到了四百多个人物,这四百多个人物也和我们在座的各位一样,也在每天进行着他们的追求,他们像渔夫一样,在命运的海洋中沉浮,所以这四百多个英雄人物就是四百多个渔夫。我们讲《三国演义》中的管理智慧不可避免的要从这里谈起,我先讲讲我们商业时代的渔夫,商业时代有两种渔夫:一种叫老板,这种老板拥有自己的船,有的船小一点,有的船大一点,这是一类渔夫。第二类渔夫我们叫做员工,这也是渔夫,他们在想我上哪条船我可以钓到鱼,我自己没有船,但是我可以以一个合伙人的身份、一位船员的身份分一杯羹,他怀着一种渔夫的心态登上了这条船,这是两种渔夫。在渔夫的世界里面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个特点,他们非常强调那种风雨同舟的团队精神,随着市场化进程越来越深入、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越来越强调这种团队精神。在座的各位在你们的企业里面,你们去搞企业培训、你们在强化这种团队意识、搞团队文化建设都是因为这样一个原找讲师因:你们是一群渔夫,你们在海洋里面。但是,奇怪的是,团队精神却变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谁都在谈团队,老板在谈、员工在谈,但它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想过,搞一次培训持续不了多长时间,甚至搞长时间了,大家都已经“油”了。什么叫团队?都是糊弄人的。老板的眼睛里团队是他的工具,他认为我不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团队只是我的一部分,只是我的一个工具而已。员工呢?员工也在利用,老板利用员工,员工也在利用老板,我干嘛到你的公司里面?我在利用我的同事、利用我的老板来达到我个人的目的。我们在讲究马克思的自我实现里面不是说过每个人都要追求自我实现吗?对不起,我到这儿来是为了自我实现的。所以其他人都是我的工具.这样一来,于是我们的老板和员工之间就有了相互利用、彼此控制、彼此折磨、彼此挑剔、彼此怨恨的这样一种关系。那我们的管理学为什么不直面这样一个现实呢?我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代表了普遍性?我看到了很多现象,也许在在座各位的公司里面这样的现象程度会轻一些,但是我想有些公司是非常严重的。为什么会这样子呢?我们的管理学为什么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在这里说的,我们谈成君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研究者、是一个非常感兴趣的人。我想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讲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企业家,他是中国商业的先行者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企业家。他是商朝人,我们讲的商业是来源于商朝的“商”,我们所说的商人也是商朝的“商”字。所以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远不是我们说的只是改革开放的事情,或者是近代的事情,不是这么回事儿,只是我们的资料非常的少。比方说早在三千多年以前我们的这位企业家曾经在朝歌(当时的首都)开办过一家牛肉食品有限公司,什么意思呢?因为商朝的农业是非常发达的,畜牧业也非常发达,它的工艺品、手工艺品也非常发达。商朝是中国文明非常灿烂的一个时期,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历史,在秦朝以前的历史因为焚书坑儒的原因,很多东西都烧掉了,当然在清朝甲骨文的出现也有一些资料保存了下来。在商朝畜牧业非常发达,从黄牛的养殖、贩运、加工、销售、到营销,这个产业是非常完整的。所以我们讲这位企业家开办的这家牛肉食品有限公司,他的牛肉叫“朝歌牛肉”,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成为了河南省的一个土特产。你看“牛肉食品有限公司”是可以称得上是企业的,它的产业
本文标题:从三国到西游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人本管理(成君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95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