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从人才战略高度推进农业院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探索性研究(云南农业大学)—suo金
1从人才战略高度推进农业院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探索性研究金1(1.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大学生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体质的最为重要和直接的途径。在大学阶段形成对体育锻炼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维持身体健康乃至坚持终身体育锻炼都有积极的影响。体育锻炼是一件功在当时,利在未来的大事,必须将其提到战略高度,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访谈等方法,对云南农业大学下属18个院(教研部)的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现状及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看法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并提出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若干对策建议。关键词:人才战略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探索性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体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的调查显示,全国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与年龄、学历成反比,年龄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体质越差。我国从2000年开始,每隔5年就会对国民体质进行一次检测。从近年来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水平呈增长趋势,反映速度、力量的素质指标有所提高。但统计数据表明,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连续15年下降,而耐力素质则连续25年下降。这些数据足以让我们震惊及强烈的警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是社会体育健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体育的发展及社会体育产业的建设都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大学阶段对于锻炼个体学生而言是培养良好体育锻炼能力,形成正确良好的体育价值观的最佳时期。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建设祖国的基础,是中华名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因此,大学生的体质影响着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及竞争力,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一、农业院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云南农业大学创办于1938年,学校设18个学院,涵盖种植业、养殖业、水利水电、农业工程、农业经济管理等涉农学科以及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目前,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7100多人。为了准确把握云南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育锻*基金项目:作者简介:suo金(1972—),男,云南大理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学位,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及运动训练。联系电话:13888634898;邮箱jgsuojin@126.com.2炼现状,笔者在新学期一次俱乐部公共体育理论教学课堂上,现场随机从云南农业大学涉及17个学院的700多名学生中抽取了2012级、2013级本科学生300名,基本上包括云南农业大学所有学院的本科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抽样收回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100%。样本对象中性别分布为:男生162人,占54%,女生138人,占46%,男女比例基本持平。年级分布为:一年级156人,占52%,二年级144人,占48%。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还随机访谈了近百名的教学管理者、体育教师及在校学生,获取了许多翔实的资料,初步摸清了当前农业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发现,“认为体育锻炼重要的”占97%,说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活动有较好的主观认识,这是可喜的结果。但“常年坚持体育锻炼”的只占23.3%,“偶尔参加体育锻炼”占20.8%,“很少或几乎不进行体育锻炼”占51%,“闲暇时间喜欢选择运动”占20.8%;“喜欢上体育课”占46.7%;“掌握至少2项日常体育锻炼技能”占17.6%;“对终身体育内涵了解”占11.8%;可见学生虽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情况,但体育锻炼意识却极为薄弱。“喜欢的体育项目”(多选)选择上,羽毛球占33.6%,篮球23.8%,乒乓球16.9%,游泳13.7%,跑步7%,可见学生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范围还是比较广泛。就锻炼目的看,多数人锻炼是为了强身健体,为学习和生活打好坚实的基础。一部分人则是为了减肥而进行锻炼,其中女生占多数。也有一些人仅是因为兴趣而去锻炼。从访谈中获悉,由于体质状况下降,经常有大学生晕倒在课堂上,而班级患有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低血糖、胃病、心脏病,以及经常感冒、发烧的学生也在增多。保卫处负责同志介绍,学生在军训过程中昏倒的案例时有发生,五分钟军姿能难倒不少的人,更有甚者,到军训后期,病号一大片,就连军训汇报表演现场,也不乏中暑及低血糖等引起晕厥的学生。农业院校最大的特殊在于它面向农业、农村、农民,面向生产,为农业生产第一线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农业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要求的特殊性就在于,必须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人格健全、身体强健,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面向农业科研、生产、管理的第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由此可见,农业院校的大学生良好的身体健康素质是其“把科研项目做在田野间,把科技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前提,也是其面向基层和农业生产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根基和保障。因此,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尤为关键,要站在人才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来对待。二、影响农业院校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分析3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调查统计后得知:客观上“没有时间”和“学习任务重”的占6.7%,“缺少场地”和“缺乏器材”的占23.3%,“对学校体育运动设施满意”的占3.3%,以上三方面,成为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客观原因。主观上“没有合适的锻炼团体或同伴”占26.7%。“没有兴趣和锻炼氛围”的占23.9%。“惰性”的占73.3%,以上三方面成为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影响原因。客观方面:云南农业大学在体育设施方面的配备相对充分,但仍然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锻炼需求。尽管体育健身活动的项目已呈多元化现象,但人均活动场地不足和体育锻炼设施缺乏,成为限制锻炼活动的障碍。调查得知,市场化及社区化,也导致一些场地开放时间不充分或人满为患成为阻碍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客观原因。许多室内场馆和保养较好的室外场地,只限于平时体育类学生专业上课或运动员训练使用,课余时间虽然开放,但收费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育健身积极性。主观方面:惰性,没兴趣,没有锻炼习惯等。此外,部分学生由于自己的身体素质或运动能力较差,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不善于安排时间、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问题的存在,以及没有自己喜欢或擅长的运动项目也是大学生放弃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主观上的因素有比较大的反弹性,是可以通过教育和指导得到较大的改观和提高的。访谈中还获悉,当前疏于锻炼的大学生他们“最充分”的理由之一就是压力大、太忙。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沉重的就业压力下,不仅要把专业课程学好,还要忙于“证书”和各种名目繁杂的过级,以及准备考研究生等,因而学习负担很重,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锻炼身体。其次,自己掌握的日常体育锻炼的技能不多、不精,加之运动场地有限,开放时间少、缺乏指导,导致对健身和运动越来越没有兴趣。再次,思想观念问题,很多不重视锻炼的大学生都觉得,现在正年轻,身体很好,锻炼是以后的事情。还有就是思想上的惰性,尽管意识到体育锻炼很重要,但却很少付诸实践。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当下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现代健康的观念尚未树立,健康意识不强,对锻炼身体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体育锻炼远没有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没有养成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缺乏体育锻炼习惯和必要的运动技能。同时学校和社会还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健康的倾向等。总之,当前学校体育工作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的情况已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三、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讲究科学,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从自身抓起4健康从何而来呢?健康主要是来自于锻炼,锻炼是最好的药方。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预防疾病。因此,当代青年学子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应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开始。大学生应如何科学合理的培养体育锻炼习惯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教体艺[2006]6号)明确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其实,适合大学生锻炼且简单易行的运动挺多的,比如健身走、健身跑、长跑、健美操、自行车、登山、跳绳、爬楼梯、太极拳等,这些运动都很简单,而且不需要什么特殊设备,很容易做到。大学生在运动中要注意哪些事项呢?大学生自我身体锻炼以自身的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为基点,有计划性和有目的性,同时,既要用规划去约束主体行为,又要在实践中调整和充实锻炼计划,还要坚持坚持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运动中要注意根据自身状况和现有条件选择运动方式和适宜的运动量;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做好必要的自我监督和定期的身体检查;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避免伤害事故;饭后不宜马上做激烈运动,冬天要注意保暖;身体患病或过累时要暂停锻炼,及时治疗疾病;加强运动中的安全保护措施等。四、牢固树立“健康第一”及“终身体育”的思想,全社会从人才培养战略高度来关心大学生健康体质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体质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那么,怎样才能使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呢?一是强化体育健身的舆论及媒体宣传引导势在必行。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校园传媒、网络等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宣传体育知识和体育锻炼对个健康、个人学习生活的重要意义,端正大学生对身体健康问题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奠定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二是加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紧紧围绕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能力进行教学课程设置,应在提高学生体质的同时,交给学生系统的体育锻炼方法,使学生掌握1-2项终身体育的运动技能,形成学生终生体育能力。教学内容应根据学校场地、设施、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取舍,借鉴体育选修课的方法,成立各种俱乐部或单项体育协会,组织教学和进行专项指导。三是加大学校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建立更好的体育环境势在必行。为学生创造课外体育活动的条件,增加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和增加器材购置,加5大对健身场地、器材的资金投入,以满足不同层次、爱好的学生进行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将全民健身的路径铺进学校。四是加强群体竞赛活动内容的改革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势在必行。有目标、有计划、分阶段、有组织地开展各类群体竞赛活动。改变以竞技项目为主的竞赛内容,使群体竞赛活动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把竞赛性、趣味性、知识性、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注重参与的广泛性。通过群体竞赛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以此强化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行为。五是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方法和体育锻炼心理知识的教育和指导,使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大学生提供更为科学实用的锻炼指导,从而带动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加强体育教师课外体育锻炼的辅导,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技能,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使其养成自觉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育锻炼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高校是育人的神圣殿堂,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健康人格应以健康体质为基础。因此,培养和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刻不容缓,真正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1]宋珊,李大鹏.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03).[2]刘同众.农林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3]马尚奎.中
本文标题:从人才战略高度推进农业院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探索性研究(云南农业大学)—suo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39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