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笔者查寻许多网络、地质业务书籍,观看某单位队志,采访过许多地质前辈,发现他们对“五层楼”模式以及“五层楼+地下室”作为找矿模型的评价很高,被誉为“开创了世界模式找矿的先河”。但“五层楼”模式是总结哪座矿山的规律而形成的?它来源于哪个单位、哪些地质高工、此理论在何年成形的?网络、书本没有表述,很多人也不清楚。笔者最近从一位地质前辈的书信中解开了这个“谜”。“五层楼”模式来源于1965年909队地质人员勘探漂塘钨矿时总结出的细脉带矿床脉体垂直空间变化规律,即:往下变化:①地表线脉带—→②细脉带—→③细脉和大脉混合带—→④大脉带—→⑤单独大脉(插入花岗岩中)。上述规律,地表为无工业价值的矿化标志带往下发展为隐伏工业矿体,为地质人员地表找矿开阔了视野,这个规律的总结对寻找工业钨矿体具有启发意义。“五层带划分”(909队地质人员最先用“五个层带划分”)的提出,是由909队地质技术员朱焱龄、卢先荣两同志把大家在漂塘钨矿找矿实践中总结的规律写成了论文。当时,漂塘钨锡矿被誉为钨矿物的宝库,又是钨矿“五层楼”结构实例的典范,对钨矿矿物学和矿床学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1966年3月,国家科委在江西大余召开《赣南钨矿地质工作现场会议》,由吴永乐(时任909队总工程师,后曾任江西省政协副主席)代表909队在会议上宣读了《运用构造体系分析的方法揭示矿产分布规律的体会》论文。广东省冶金地质932队的代表也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代表也作了发言:是根据909队总结的规律,指导他们找到了粤北梅子窝细脉带钨矿床(江西大余漂塘钨矿距广东始兴县梅子窝钨矿直线距离仅50千米,早在1966年之前,两个单位就有交流经验),广东省冶金地质把“五层带划分”改名为“五层楼”。梅子窝钨矿作为广东“五层楼”模式的经典矿山而加以推广。在《赣南钨矿地质工作现场会议》上,909队代表吴永乐宣读了第一篇论文,当时这篇论文成了整个会议讨论的中心论文。广东省冶金地质932队的代表只作了口头发言,这个代表在会上也说得明明白白,是受909队经验的启示才找到广东省始兴的梅子窝钨矿。当年,前来参加《赣南钨矿地质工作现场会议》的有全国乃至世界地质界知名的孟宪民、俞建章、孙云铸、谢家荣、郭文魁、徐克勤、吴磊伯、马杏垣等人。在这次会议上,“五层楼”模式正式得到地质界的确任,并正式成形。此次会议后,地质部将《运用构造体系分析的方法揭示矿产分布规律的体会》、《木梓园隐伏花岗岩预测》等5篇论文以《木梓园隐伏钨矿床的发现》为总题,上报国务院,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1965年重大科技成果之一。值得庆幸的是,赣南地质人运用“五层楼”模式,陆续在大余九龙脑、于都上坪、大余石雷、崇义高岔、新安子等地区发现了6个类似的中小型隐伏-半隐伏型钨矿床,找矿成果非常惊人。改革开放后,国家重视学术理论,地质界出现了两种声音:江西地质局叫“五层带划分”,广东冶金地质932队叫“五层楼”。对此,朱焱龄高工谈了自己的看法:“说的好听点,一个儿子,被父亲命了一个名,被母亲又命了一个名。说的不好听点,是把人家总结的规律盗去,另起一个名而已。”时间已过去近50年,当年总结提出“五个层带划分”的朱焱龄,在《赣南钨矿地质工作现场会议》上宣读论文的吴永乐以及在寻找钨矿床有卓越贡献的苗树屏、李亿斗、李崇佑等地质前辈都已作古,他们为祖国和人类地矿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所创立的模式找矿理论如日月同辉,迄今都在指导地质新一代取得找矿突破贡献力量。令人高兴的是,半个世纪过去了,一代代地质健儿在总结前辈“五层楼”找矿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深部找矿的新进展,又把“五层楼”模式拓展为:“五层楼+地下室”。“五层楼+地下室”作为找矿模型,它不但适合于赣南-粤北地区,也适用于全国诸多寻找石英脉型钨矿、锡多金属矿和其他类型的矿种、矿床类型。这种模式是江西地矿人为世界地质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本文标题:五层楼模式的由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16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