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龙南县“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县“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十一五期间,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将是我县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在全面总结经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有利条件,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出发,从工作和实践的环节入手,提出有针对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发展思路与政策措施。一、十一五以来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期间,在我县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指导下,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加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培植无公害蔬菜、生猪产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具体体现在:1、无公害蔬菜。建设以**、**、**、**为主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区,截止到2010年,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7万亩,商品蔬菜种植复种面积14万亩,总产达21万吨。2、生猪生产。规模的生猪饲养快速发展,截止到2010年,全县生猪饲养量、存栏量、出栏量分别达到50万头、20万头、30万头,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10个。二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现道路硬化率达75%,通电率达100%,安全饮用水合格率达95%,电视通讯覆盖率达95%,清洁能源普及率达6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5%,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实现人畜分离,垃圾实现集中堆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2006~2009年,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20.9万亩,其中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10.1万亩,占总面积的48.39%;完成新增封山育林3.42万亩,低效林改造6万亩。在林业重点工程中,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造林7万亩。三是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剔除价格因素,2006年农民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了5.4%,2007年比上年实际增长5.8%,2008年比上年实际增长了5.3%,2009年农民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3348元增加到2009年的4360元。四是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扶贫开发规划项目318个,上级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098.36万元,整合社会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共实施规划项目288个,完成了规划项目的90.56%。据2009年底对重点村统计监测显示,16个村327个自然村,硬化了村内道路的有259个,达到了79.2%;贫困人口减少到6735人,下降了50.2%;村级经济收入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增加,使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对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落实了一村一名中专生培养计划,输送了64名重点村贫困户子女参加中专学历学习,培养为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促进了农村教育公平。二、十二五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阶段,也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我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将面临重大的变化,农业农村经济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多变,自身发展的要求将更加提高,支持的政策将更加有力。适应这一形势要求,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应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农民增收为主线,保持农业稳定。以农业产业化发展6个10工程为抓手,实施农业产业的建设4321示范工程,每年选择40个农业产业示范基地进行打造;大力推进脐橙、生猪、蔬菜三大产业产业链建设;围绕农产品产销进行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和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两个方面的建设;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每年培植10个有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民合作社。以逐年递增8%以上的趋势,到十二五末,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720元。二是以改革分配方式为手段,夯实发展基础。要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变农业的弱势地位,改变农民在分配中处于被动和底层的局面,建立有利于劳动作为分配依据的社会初次分配制度,提高农民劳动在社会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物质经济条件。要继续深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三是以培养农业人才为方向,培育新型农民。针对农村青壮劳动力日渐减少的现状,依托县农民教育学院、**学校,采取多种手段,培育一批有知识、有技能、有方法,乐于务农、善于务农,适应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新要求的新型农业生产者。要加强农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培养一批农业生产能手和农民技术骨干。选拔培养一批科技致富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农村产业致富带头人,带动周边农民的发展。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或者一村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完善有关政策,引导有文化知识、有专业技能、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专业人才到农村发展创业,为农业产业发展聚集新生力量。四是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促进提质增效。要转变传统农业粗放经营的方式,不断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新型农业产业。要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资金实力雄厚、企业责任心强、科技管理水平高的公司进行合理的产能扩张或兼并收购,使农产品由数量向质量提高方向转变,提高我县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五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提升服务能力。要继续扶持和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等农业农村服务主体。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尽快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从事市场营销、农资采购经营、信息服务、技术推广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给予财政补贴、贷款支持或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并积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或参与政府建设项目的有效机制,扶持其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继续支持各类农业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充分发挥其开展技术服务、整合行业力量。研究制定和完善在开展农业保险、组织实施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等方面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农业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组织的政策措施。六是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导向,拓展发展空间。一方面加大多种形式的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我县特色农产品市场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目标市场的农产品贸易,大力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调整优化农产品市场规划和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现有市场改造,扩大规模,加强市场的冷冻、冷藏、仓储和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吸附力和辐射力。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产地市场为骨干,以集贸市场为支点,以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为纽带,以大中城市直销直供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县农业信息中心建设,建立信息收集、分析、整理与发布制度,及时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和管理信息,指导生产,引导销售。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农业企业走出去,开辟农业资源开发新渠道。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鼓励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投资开发外向型农业,扩大优势农产品和加工制成品出口。七是以统筹城乡为主题,促进社会公平。要建立和完善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各种要素的机制。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建设城乡统一的资源要素市场,加大金融扶持农村发展的力度,最大限度的吸纳农村人口、拓展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大力提高政府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形成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要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力度,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和保障标准,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三、十二五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一是经济增长达到新高度。农村优势、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科技水平、标准化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经济总量实现新飞跃,在**经济中心地位得以提升。十二五期间发展省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到2015年,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其中基地面积5万亩,实现商品蔬菜产量12万吨;生猪饲养量100万头、存栏30万头、出栏70万头,发展万头以上养猪场20个;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720元,逐年递增8%以上,形成与**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的发展格局。二是城镇水平登上新台阶。全面完成镇村规划编制,建立规范的小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为核心,以县城规划区内农村空间布局规划建设和引农入镇为重点,建设**经济核心区和**中心城市,全面推进并完成圩镇整治建设任务,重点做好**次中心镇建设,把**镇建设成为实力强劲、生活富裕、文明和谐、环境优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第一镇。十二五期间每年完成100个村庄和2个圩镇整治建设,达到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环境净化、住宅标准化的目标。三是基础建设打造新环境。94个行政村每个规划新建一个100-500户中心村,完成2万户土坯房(危旧房)改造;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饮水达标,乡、村、组建设信息服务站点网络,村村响广播、电视和通讯网络全覆盖,通村道路全部硬化,村庄巷道实现硬化,农村生活排水系统健全畅通,20%的村排水设施完善,基本消除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及污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生产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完善农村农产品及生资交易市场建设,改建13个集镇农贸市场,新建10个农村专业市场,规范建设1000家农家超市。四是社会事业实现新跨越。十二五期间,农村全面接受义务教育,高中入学率达到99%,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全部参加岗位技能培训,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以及救助体系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挥作用。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载体建设,发扬传统民间文化,形成一批农民娱乐活动阵地。五是民主管理再上新水平。进一步完善一组两会三中心(一组即社区党小组。两会即社区理事会、社区妇组会。三中心即农民议事中心、农民培训中心、农民娱乐中心)治理模式,推行农村党组织进区入会,具备条件的农村社区、产业协会全部组建党组织,达到有制度、有场所、有经费、有载体、有活动的五有目标。实现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民主管理规范,农民民主法制观念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农村和谐安定,基本杜绝封建迷信、酗酒闹事和赌博等陋习。六是乡村旅游形成新产业。充分挖掘客家资源,积极做好旅游品牌塑造工作。大力推进**旅游度假区、**风景名胜区建设,加快推进**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依托**、**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的深厚底蕴,培育一个以领略客家文化、享受山水乐趣为主题的综合旅游区,成为**后花园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十二五期间,要在继续完善和深入实施现有各项行之有效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台新的扶持政策,以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一是继续增加农业投入。以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为目标,不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各项事业的投入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认真落实《农业法》关于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二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对我县农业的项目投资,做到建设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以项目资金带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三是建立工业对农业的反哺机制,统筹协调全县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二是完善各项补贴政策。坚持补农民、补农业、补农村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增加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大力实施农业生产保险补贴,继续推进农村电脑宽带安装补贴政策,适时开列新的补贴种类。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
本文标题:龙南县“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