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二年级数学下册细化解读课标材料
二年级数学下册细化解读课标材料二年级数学组2目录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第五课时---------------------------第六课时---------------------------第七课时---------------------------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3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第五课时---------------------------第六课时---------------------------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第二课时---------------------------4二年级数学下册细化解读课标材料本册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第一单元解决问题5本单元教学目标是: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课时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的设置:依据一:《课程标准》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3)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5)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1.让学生看主题图,学使生发现问题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依据三:教材和学情1、教学简析: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例1是在学生掌握了两步式题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呈现游乐园的一角——学生观看木偶戏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自己了解信息、发现问题。例2是面包房买卖面包的情境。解决问题的重点是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2、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解决问题、两步式题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鉴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会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6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二、教学评价的设计(1)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的题目,检测目标1的达成。三、教学程序的预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学习例1(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a、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b、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c、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2)22-6+1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2、学习例2(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7(3)小组交流讨论。A、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B、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C、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54-8-22(2)54-(8+2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8)小结。[(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1、练习一的第1、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一的第3、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第二课时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算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的设置:依据一:《课程标准》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8(4)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6)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三:教材和学情1、教材简析:例3是教学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仍然以第2---3页情境图中的玩跷跷板活动为实际背景,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教材采用与例1、例二相同的编排方式,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办法。教材中提示“分小组讨论,可以怎样算”,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2、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观察问题、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仍可以采用学生自已观察,自已提出问题,然后小组合作交流问题的方法,交流后再列出算式解答。接着说一说不同列式方法的道理,并着重理解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鉴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1)学会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2)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学会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3)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4)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二、教学评价的设计:1、通过观察提问,检测目标(1)、(4)达成。2、利用做一做及练习二的1、2、3、4,检测目标(2)、(3)完成。三、教学程序的预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玩过些什么呢?在我们的数学王国,也有一个游乐园,想去看看吗?去前,数学王国的国王想考验一下大家,有信心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国王对大家有什么要求。(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出示主题图,重点观察跷跷板乐园这一部分。9(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2)检查他们对问题的解决是不是正确。(3)想一想,对这些解决方法,你还有别的什么意见或好的建议?同桌可以商量一下。讨论后交流:回答问题(1)生1:有三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生2:每一组有四人,生3:又来了7人。回答问题(2):生甲: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一样,只不过第一种方法是分步式,第二种方法是
本文标题:二年级数学下册细化解读课标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5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