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1
1五年级美术第九册教案1、悠悠北山街教学目标:1、通过探访活动,了解、感受历史街区建筑物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结构等美术语言,来描绘有特色的历史建筑物。2、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观察、感受、写生、描绘等探访记录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造型表现力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探访能力。3、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探访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尊重、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用美术的手段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探访、记录、写生等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和尊重传统历史文化的情感。难点:经过有效的探访活动,通过记忆思考后进行创造性表现。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探访活动:探访时用的速写本或相机,写生铅笔或钢笔,收集北山街相关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料(希望与家长沟通)。课前准备钢笔或铅笔水彩的创作工具。探访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探访的建筑物名称,值得探访的一处传统历史建筑——探访的传统历史建筑物所在的(街区)(教师)有关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的课件,创作工具。二、教学过程1.导课,出示课题。(1)对北山街风光的认识和感受。课件出示北山街风光,如北山街夜景、栖霞岭、宝石流霞等,感受西湖边悠悠北山街的风光。(2)小结:北山街,是一幅绝佳的西湖山水画,是一条风光秀丽的街道。(3)板书课题:悠悠北山街。2.对北山街的文化背景感受。(1)小结出示:北山街文化遗存,如秦始皇缆船石、栖霞岭摩岩题刻、紫云洞诗词题刻、宝石山稚僧担物造像等,教师讲解。(2)小结:北山街,是一座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一条历史悠悠的北山街。3.对北山街的历史文化建筑探访。(1)趣味导入。教师先出示几张北山街历史建筑物的局部,如孤云草舍局部,让学生猜猜是杭州哪里的建筑物?再出示建筑全貌,请学生看一看,说说是什么建筑。2(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杭城要进行整体改造,这几处建筑是否该拆除?(3)探究活动。先请探访这几处建筑的同学分小组交流探访活动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进行讨论。再请各组代表说明本组探访活动的情况,按探访记载表分析,对探究问题作出答复。(4)激发写生创作兴趣。现在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逐渐消失,我们必须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可讲述有关后人想寻找一些名人曾在北山街居住过的历史建筑,由于文字图片记载缺乏而费尽周折的故事,激发学生除了文字图片的收集探访外,还可进行美术写生创作,以艺术形式描绘、记录自己喜爱的历史建筑物。4.写生创作指导。(1)对比北山街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杭城建筑,区别表现在哪里?让学生看图片对比分析,更清晰地了解历史建筑的特点,帮助启发学生能够抓住历史建筑特点进行描绘。(2)欣赏绘画艺术家用线描、色彩速写描绘建筑物的作品,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构思。(3)欣赏儿童优秀作品,鼓励创作信心,讲究创作的童趣性。结合欣赏,教师可演示如建筑与树木的主次关系,构图的疏密、饱满,以及先线描后色彩的创作方法等。(4)作业设计:用速写与摄影的表现手法,创作题为《值得珍藏的建筑》的作品,全班可装订成《悠悠北山街》的图册,并配上文字简述。学生创作用纸可事前打孔以便用线装订。5.学生独立创作,教师设计封面、目录。6.展示作品,创作点评。教师装好封面、目录,写出作者姓名,装订成册,让学生体验成功。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学生)写生创作工具,已打过装订孔的画纸。(教师)已设计好的《值得珍藏的建筑》封面、目录,装订用线。二、教学过程1.激发写生创作兴趣,导入新课。教师根据学生探访结果,选择学生较为集中探访的一处历史建筑,进行重点讲解建筑文化、风格及相关故事,确定写生创作《值得珍藏的建筑》的主题画。2.学校写生创作指导。(1)对比分析建筑的造型特点。3教师出示现代建筑和北山街历史建筑图片,对比造型、颜色、材质等的不同点?让学生对比感受,抓住建筑物特征。(2)欣赏绘画艺术家用线描、色彩速写描绘建筑物的作品。启发学生对建筑物进行创作构思、创作写生。(3)欣赏儿童优秀作品,讲究创作的童趣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兴趣,鼓励信心。(4)教师可简单演示几种由易到难的创作写生方法。如线描写生、铅笔淡彩、色彩写生等;构图前后、疏密、取舍等要领。注重讲解技能难点。(5)讲解外出写生常规,如找角度,选好安全位置,放置工具,外出不能喧哗等要求。3.学生按写生常规要求进行外出写生创作,教师进行管理,指导创作。4.教师将已设计的《值得珍藏的建筑》封面,与学生作品装订成册,进行展示。5.教师总结:现在有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消失,我们都应该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6.教学建议。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学习、生活所处的实际环境,自行寻找一处值得探访的街区及其建筑,进行相应的教学。2、安全标识教学目标:1.认知各种常用的安全标识,知道它们的特征和作用。2.初步学习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能用安全标识的三要素(色彩、图案及形式)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合适的安全标识。3.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追求平安幸福的生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设计安全标识。难点:设计的标识要做到既美观,又实用。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1)出示各种安全标识,让学生对标识有初步的了解。(2)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哪些安全标识,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作用?(3)学生回答:我在变压器旁边看到过当心触电的标识;我在包装箱上看到过小心轻放的标识;我在……(4)教师小结:安全标识可以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等,4具有禁止、警告、提示的意思。2、分辨标识:(1)分类出示各种标识,让学生分别从形状、图案、色彩三方面进行讨论。(2)禁止标识:圆形,红色+黑色;警告标识:三角形,黄色+黑色;提示标识:方形,绿色、黑色、红色等(3)出示有禁止攀爬、当心触电、小心轻放等安全标识,让学生思考张贴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等。(4)教师提问:为什么好的安全标识能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作用?小结:安全标识利用一定的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刺激了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起到了警醒的作用。3、设计安全标识:(1)提问:校园内外应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如:楼道口、阳台上、教室里等(2)探讨:怎样设计才使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形状的含义清楚而醒目?(3)要求:你准备为学校设计一个怎样的安全标识?4、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对制作中存在的共同性和个别问题加以指导。(1)画面构图时主体要画得大,外形要标准。(2)颜料运用时要控制水分,运笔要概括。(3)如果选择张贴室外的安全标识,可以运用防水的油画棒或者丙烯颜料。5、小结与拓展:(1)课外分小组把安全标识张贴在校园合适的位置。(2)安全标识能提高人们安全意识,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注意人身安全。3、童谣童画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课时安排:二课时5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学生)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童谣等。(教师)配有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二、教学过程1.新知教学。(1)播放课件《荡秋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2)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3)教师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4)小结: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5)揭题:《童谣童画》。2.欣赏作品。(1)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2)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3)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3.尝试创作。(1)师生共同评价童谣《荡秋千》(选取的创意角度,艺术特点等)。(2)学生尝试为此童谣创作童画。(3)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4.评价作业。(1)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5.小结与拓展。(1)小结本节课内容。(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学生)了解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等情况。(教师)准备编排童谣童画集。二、教学过程1.朗诵童谣。(1)请学生朗读童谣,交流此童谣的含义。6(2)探讨自己喜欢的童谣及创作童画的思路。(3)教师小结: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等情况。(4)教师提供创作建议:从不同角度思考,再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角度进行创作;考虑不同画种的特点;注意为童谣配上音乐,能够体会到更强的艺术效果。2.学生创作。(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童谣。(2)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单独或连续的均可)。3.评价交流。评价建议:(1)能基本表达出童谣的意境。(2)色彩、构图、画面具体氛围等。(3)选用的工具材料是否恰当。4.小结拓展。(1)把全班学生的作品编印成集等。(2)收集更多童谣童画的资料。(3)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童谣童画互配练习。4、大盒子小舞台教学目标:1.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通过绘画、剪贴、捏塑等综合方法,制作一个微型舞台。2.从学生平日随手可得的材料入手,通过合理的想象、艺术的再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用多种视角观察身边的事物,关注、热爱生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普通的纸盒,通过合理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特定场景。难点:刀等工具的应用;组织场景,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学生)一个较大的纸盒,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或陶土等。(教师)范作,裁纸刀,纸盒子等。二、教学过程1.组织导入,盒子百变。(1)出示一个方形的纸盒。这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一个方形的盒子。那么,我们用美术的眼光,通过想象,这盒子还能是什么呢?(竖起来是一幢公寓、平放是一个舞台……)7(2)将盒子打开。现在它是什么了?(一个小鸟的家,游泳池,古代竞技场……)(3)将盒子简单变形组合。你认为现在又变成了什么?(一个有背景的舞台,种上树是森林的一角,搭上床是我的卧室……)(4)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准备的盒子,来超级变变变。——通过教师的引导,改变纸盒的边框和外形,启发学生大胆地想象。引出课题《大盒子小舞台》。2.开拓思路,盒子妙用。(1)同学们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大盒子,我们首先来给它们进行分类。按形状分:方形、圆形、多边形。按材质分:纸质、塑料、木质、综合。(2)根据自己盒子的形状、质材、色彩,你觉得适合制作一个怎样的场景?(3)讨论自己的盒子制作设想并交流(先小组讲,后全班交流)。(4)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想一想,在这里盒子是怎样被巧妙应用的,这些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制作的?(盒子的形、色、材质的巧妙结合,经过切割加工,辅之另外的小工艺品,使之成为一组完整的、有趣的作品。)3.方法指导,巧变盒子。(1)为了使盒子变成你心目中的舞台,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你有什么办法呢?①添加法:在原来的盒子基础上添加一些物件来完成。例如:在盒子上添加柱子变成舞台;将盒子添上门窗和顶成为一幢房子……②切割展开法:原来的盒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部分切割。如:上下切割、斜切割、特殊型切割。③综合法:将盒子切割并组合成新的形状。(2)给盒子涂上颜色或制作一些背景,使你的盒子变成漂亮的场景。——考虑成熟的设计制作效果预设,是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4.明确步骤,制作底座。(1)同学们,想一想,制作底座需要注意些什么?(易出现的问题:切割时弄坏盒子,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2)制作步骤。①用笔画出切割的线。②用裁纸刀由外到内逐步割出所需要的形状。③根据需要涂上颜料或粘贴上其他装饰物。5.制作场景,进行美化。教师:盒子底座完成了,这就像舞台已经搭好了,还需要配置一些必要的东
本文标题:五年级上学期美术教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83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