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11、海上日出教学目标: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难点:凭借语言文字想象海上日出动态过程。教学切入点:从“伟大的奇观”切入课文,带动阅读。阅读点:课文的2—5自然段。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录像带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解题释意,范读课文1、在日常生活中,或是电影,电视里我们都看过红日东升的情景,登高看日出,使人心胸豁达;在草原看日出,令人精神舒畅;那么在浩瀚的大海上看日出,会给人怎样的感受呢?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写下的“海上日出”回答了这个问题。2、板书课题,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写景的课文,日出:是太阳升起来;海上:点明在什么地方看日出,从题目可以看到课文是写海上日出的景象的)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听写生字。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一刹那:形容时间极短重围:层层包围奇观:指少见的雄伟美丽的景象。观,景象三、默读课文,从课文文中找出赞美海上日出的句子。1、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是什么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伟大的奇观!2、让学生思考:尾句中“这”和“奇观”是指什么,与题目有什么联系?(“这”和“奇观”都是指海上日出的景象,题目点明了“奇观”指的是什么?尾句赞美了“海上日出”)。3、谁能把题目与尾句合成一句话?(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4、“奇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学习课文第一段。四、讲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1)读文,“奇观”?(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五、练习朗读全文。六、作业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词。第二课时一、导语引入,复习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海上日出》这篇课文,通过学习,同学们都被作者生动的描写所吸引,都想亲眼看一看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今天,老师带来了海上日出的录像片,大家想现在就来欣赏吗?老师提个问题大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内容?1、整体感知。(放录像片)2、复习提问。(板书:常常看,晴天时,有云时,伟大奇观)二、交待任务。通过刚才欣赏,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海上日出景象壮美,作者的文笔更优美。那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生动描写出。海上日出这一自然的伟大奇观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未深入学习。三、学习新课。1、打开预习本,结合预习中的有关这一段的思考题来学习。(具体讲一讲晴天日出的景象。2、按作者观察的顺序,学生讲课文中的句子。(板书:一片浅蓝,一道红霞)3、小结:日出前,蓝天彩霞,颜色鲜亮。那么,太阳出来时又是怎样的景象呢?结合录像中的画面,继续学习。①板书:小半边脸(看画面)②幻灯出示:“太阳……使劲儿向上升。”一句。a谈理解。b欣赏画面。朗读体会。③理解“冲破W跳出”“红亮”“光彩”等词语。4、小结。5、朗读第二段。6、尝试背诵。7、小结:“晴天日出”一段,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首先,作者是按日出的先后顺序来描写的,在叙述时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展开了合理的想象。正是这样细致观察才把晴天日出景象描写得生动传神。晴天日出壮观雄奇,那么,有云时日出景象又是怎样的呢?下面结合预习中的第三题,同学自己学习。(二)学习第三段。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2、检查自学情况。①小黑板出示课后三题中的两个句子。②读题。③填空。④这两个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一边欣赏图画(贴挂图),一边观看录像来讲。3、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我们感觉晴天日出壮观无比,有云日出也别具一格,每个人看后都会发3出由衷的赞叹!(三)学习最后一段。1、齐读。2、(幻灯出示)学生谈理解。3、改成陈述句后与原句比较。4、朗读。四、总结全文。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大家回忆一下这节课,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是呀,像海上日出这样伟大的奇观,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很多。要想领略它们的美,大家必须认真、细致地去观察。如果你在观察时做到了有顺序、抓特点,展开了合理的想象,那么,老师相信,你们也会写出像《海上日出》这样优美的文章来的!板书设计1.海上日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这真是伟大的奇观!课后反思:2、暴风雨教学目标: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教学难点: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教学切入点:4抓住课文第12自然段中“狂暴的大自然”和“绚丽的早晨”展开阅读。阅读点:课文的7—11自然段。教学课时:1教学过程:一、导入1、“暴风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带来灾难,令人恐惧,也可以以它的气势,使人振奋,尤其是暴风雨过后,大自然展现的是江山似景、风景如画的另一番景色。2、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段片子。(放暴风雨),看完刚才的片子,请你谈一谈刚才的片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3、今天,意大利作家弗拉里斯为我们带来一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寓意深刻的著名散文《暴风雨》。二、分小组进行学习。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思考讨论:(1)每一段的主要内容。(2)写作顺序。3、检查第一次自学情况:(1)每个小组成员任选一部分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后评议。(2)讨论每段内容:①暴风雨之夜的情景(时间先后顺序)②黎明雨过天晴的景象(由近及远)4、第二次进行小组学习:要求:这一次主要是品位、感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下几点在讨论时师注意点拨:)①第一自然段写雨前,突出“闷热”“闪电”“雷声”②雨来时的势头。“瓢泼”“撕开”“倾注”等写出了雨势之凶猛。③写狂风声音—力量(震撼人的心灵)④写雨(有何不同?)由惊恐—放松、舒展。⑤将雨后的景色与雨前相比较来学习,讨论三、大组交流1、、在这么多的景物中,一定有你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景物吧!请你用最优美的语调来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2、小结:你们的朗读给课文增色不少。你们的观点表示你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夏季暴风雨前后景物变化,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恰当地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是如此神奇。3、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再一次走进暴风雨,体会大自然那顽强的生命力。(对比读、个别读、齐读。)4、一篇好的写景文章,不光要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还必须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具体的景色中去,做到情景相融。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想要通过暴风雨,告诉大家什么呢!(理解最后一段)5、总结:学完这篇课文,希望不仅在写作上能带给你启发,而且要能理解这暴风雨所给你带来的人生哲理。四拓展学习:1、介绍《海燕》这篇文章2、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5板书设计:2、暴风雨大自然如此神奇大自然那顽强的生命力教学反思:3、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育目标:1、能认读本课8个生字词,理解不懂的词语。2、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读书方法,理解思想内容,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对美丽大自然的神往,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4、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使学生感受青海湖的美丽神奇,培养爱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怎样描写青海湖的。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一句的意思。教学切入点:从课题中的“‘梦幻”一词切入课文。阅读点:课文的3—5自然段。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2、了解课文观察与现象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在前几课,我们观赏了台湾阿里山的云雾,领略了江南的美景。同学们想不想到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去旅游?那里有一处令人神往的湖泊——青海湖。(板书课题)简介青海湖:先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课前搜集、了解到的有关青海湖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教师对搜集信息能力强的同学给予表扬。(教师作适当补充: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6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青海潮的流域面积比湖面大10倍,有50条短河从三山的四面八方汇入,没有出海的通路,因而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湖水含氧量少,含盐量最大,又是一个咸水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默读课文,想想从哪几方面描写青海湖。三、自主诵读,合作交流1、现在请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跟同桌交流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诵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并与同桌展开热烈的交流。)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或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鼓励向读得好的学生学习。)四、重点品读,领悟语感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儿?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2、了解课文观察与现象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读课文,了解青海湖粗犷\自然\质朴的美.。青海湖如此之美,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示青海湖的美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课文是怎样描写青海湖景色美丽的,请标记出来。二、组织课堂交流。三、归纳学生观点:青海湖的美表现为色彩斑斓,没有粉饰和雕琢。四、合作交流1、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感受、理解。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青海湖的?从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描写的。五、重点品读、感悟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青海湖的水晶莹清澈。青海湖充满了粗犷、自然、质朴的美。青海湖是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六、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评价。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1、丰富的形容词,运用正确,比喻恰当,这些都使语言生动、形象、优美。2、观察想象相结合。3、层次清楚。七、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活动青海湖目前已成为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并学做7导游。板书设计:湖水蓝而晶莹明澈3、青海湖粗犷、自然、质朴的美梦幻般的湖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课后反思:古诗诵读《江南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诵读导入L、指名读诗。2、描述诗意。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二、揭示课题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2、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三、自学古诗1、自由诵读古诗。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4、检查学习效果(1)指名朗读。(2)解释词语:“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5、《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
本文标题: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8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