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从历史的角度观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探索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学难点:利用对称轴找出和原点的对应点,继而正确地画出轴对称图形。教具准备:课件、直尺、方格纸、剪刀、白色纸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有这样一图形,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看书上第二页图案。它们有什么特点?(播放轴对称图形)生:对称,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师:你们知道它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生:那大家想不想把这么美的图形画下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学习“轴对称”。(板书揭题:轴对称)二、自学预设自学内容1、自学P2――4的例1和例22、思考:(1)课文第3页的例1.观察:这幅图画的是什么?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2)、课文第4页的例2.讨论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你想怎样画?尝试练习1、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2、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3、课文第3页的六幅图。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三、合作交流,展示汇报1、判断下面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图形)2、猜一猜课件出示轴对称图的一半,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为什么这样想?师:你能猜出另一半是什么吗?3、数一数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刚才这个图形,现在我把它标上几个点,你们看一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A,A’、B,B’、C,C’)它们和对称轴有没有什么关系?先在小组内和同桌说一说。学生交流、汇报说理由师:这些知识是很隐藏的,都被你发现了,你太了不起了。不错,刚才这些知道都是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我们把点A、B、C在数学上叫它原点,点A’、B’、C’叫它对应点。谁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个知识点。4、画一画师:现在我们用这些知识来画一画轴对称图形好不好?请同学们拿出方格纸,动手画一画。学生动笔画,教师引导画图方法:首先,要先标好原点,再找出原点的对应点。再画出连线。5、剪一剪师:让大家动手剪一剪课本P4的做一做:将一张长方形纸三次对折,按照书中的图案剪一剪,剪出什么图案?四次呢?小组同学合作,先猜一猜,再剪一剪,看谁剪得又快又好。生:动手剪纸。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我们猜一猜、数一数、画一画、剪一剪,学习了什么知识呢?四、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第4页的“做一做”。2、完成课文第8页练习一第1—2题。五、总结提高,延伸感受师:其实轴对称图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如果你们是一个有心人,定能发现许多,学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感受呀?六、作业设计师:让同学们拿出方格纸,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生:动手设计。师:现在请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设计?(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设计一幅满意的作品。板书设计:轴对称1、标出原点找出对应点2、连线画图形成作品3、仔细检查完成作品《比较图形的面积》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方格纸,能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3、体验图形形状的变化和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基础达标】1、我们学过或知道哪些平面图形?2、用手比划一下长方形学具的周长,再用手摸一摸它的面积。3、怎样才能知道长方形学具的面积?【设问导读】1、自主阅读课本第16页的内容,观察比较这些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可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2人小组内进行交流。2、这些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温馨提示:重点在4人小组内交流比较这些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3、你还有什么发现,你知道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都有哪些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巩固练习】1、下面哪些图形的面积与图1一样大?2、下面方格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请画出3个面积都是的不同图形。五、拓展创新:1、如图,,一个长方形少了一块,你认为下面的哪个图形补上去就能使这个长方形完整了。2、课件出示课本17页第4小题图片,用自己手中的学具拼一拼。六、小结反思: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你们还想了解什么?请列举活动中的种种收获、困惑。正方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2、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活动,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二、学习过程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填写下表中的长方体部分。形体特征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长方体正方体2、填好表格后回答:1)、什么叫做棱、顶点?2)、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这个长方体的()、()、()3、观察事先准备好的正方体,填写上表中正方体的部分。三、试一试,我能行。1、试着做一下教材30页的“做一做”。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写在下面。3、练习五第2题的解答写在下面。四、盘点收获通过你的努力,你学到了什么,写在下面。因数与倍数一、学习内容:认识质数、合数,学会分解质因数。二、学习目标:1、认识质数、合数,能灵活选择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记住20以内的所有的质数。2、学会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三、学习重、难点:认识质数、合数,学会分解质因数。四、知识链接:1、()叫奇数,()叫偶数。2、通过预习课本54—56页,都了解了哪些知识?小组交流一下。五、研究学习:学习目标(一):认识质数、合数【个人探究部分】试一试:⑴()的数叫质数,举两个例子()。()的数叫合数,举两个例子()。()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因为它()。⑵20以的质数有()【小组合作探究部分】1、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矫正。2、同桌互抽以上问题。目标(二):学习分解质因数【个人探究部分】思考:因数表示数字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叫质因数?什么叫分解质因数?什么数可以分解质因数?【合作探究部分】1、小组研讨交流。2、全班交流【个人探究部分】1、填空:质数只有()个因数,合数的因数至少是()个。质因数就是几个()数相乘,所以只有()数才能分解质因数。2、思考:怎样将一个数分解质因数?【小组合作探究部分】1、小组研讨交流。2、填空:用()法将一个()数分解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叫分解质因数。六、展示交流1、书P57页1(小组学习)2、书P57页2(小组交流纠错)七、知识梳理1、回顾整理,都学会了哪些知识?2、思考:奇数与质数的区别是什么?偶数与合数的区别是什么?3、全班交流。八、达标检测1、判断:〈必做题〉(1)一个合数至少有两个因数。()(2)质数和奇数一样都不能被2整除。()(3)12分解质因数为12=4×3。()(4)16分解质因数为16=2×2×1×2()(5)一个非0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6)一个非0的自然数,不是质就是合数。()(7)大于2的偶数都是合数。()(8)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2、填空:〈必做题〉(1)1----20的自然数中,奇数有(),偶数有(),质数有(),合数有()。(2)把48分解质因数为()。检测完毕后全班交流,同桌对批。九、总结提升说一说检测的成功经验及错误原因。十、预习作业课本58页习题6、7、8、9、11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学生体会了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并学会了设计较复杂的对称图案。在学生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中,学生感受到了图案的美,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但部分学生设计的图案还是过于简单,学生的想象力还应进一步培养。在本节课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学生自己体验到的,才是真实的,深刻的,别人无法代替的。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虽然课堂的气氛过于热闹,没有平时安静有序,知识含量也不高,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觉得孩子们是有收获的,整节课他们学得很轻松,学得很快乐,至少觉得数学还是蛮有趣的。以后备课的时候还是要多想一想,利于有效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多感受数学的乐趣,轻松学习。课后反思: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为主导,在巩固练习中也安排了一些学生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完全重合”和“不完全重合”的区别,为辨别是否轴对称图形奠定了基础。在最后的制作轴对称图形时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操作。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导入虽很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欣赏美,也很自然,但总觉有些平淡。在判断学过的几何平面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汇报时处理得过急没有注意到个别差异。
本文标题:五年级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89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