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五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2、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3、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4、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5、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1分钟。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17、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18、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19.只凭借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20.测量心跳、摸脉搏、感受呼吸、打节拍、数数、跳绳等都可以帮助我们估计一分钟的时间。21.圭表利用太阳光影子长短变化来记录时间;日晷利用太阳东升西落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来计时。计时方法有区别,但原理一样,都是利用太阳光影子的变化计时。22.古埃及人利用星座来计时,一昼夜为24小时。23.用太阳来计时的缺点是到了阴雨天或者晚上就无法进行。24.“受水型”水钟工作原理: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25.“泄水型”水钟工作原理: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流逝的时间。26.在做“滴漏实验”时,水位高低的变化,会引起水流速度的变化。水位高时,水流较急;水位低时,水流较缓,最后渐渐地从流变成滴,直到不再往下漏。27.在做“滴漏实验”时,流出100毫升水所用时间并不是流出50毫升水时间的2倍,也不是流出200毫升水的一半。28.按照发明时间为序依次为:日晷、沙漏、水钟、机械钟、石英钟、原子钟。29.水钟在古代又叫座“刻漏”,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30.摆钟是以摆为振动系统的钟,通常带有报时功能,又称自鸣钟。31.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水位高低、容器形状。如果容器形状不规则,容易造成刻度的标识错误;水位会影响滴水的速度。32.摆钟的计时过程:垂体利用本身受到的向下的重力转动齿轮,齿轮转动时,摆锤同时摆动,使得齿轮操纵器的倒钩松开,这样齿轮就转动一个齿,从而带动指针转动一秒钟。33.金属圆片固定的位置离支点越近,摆动速度就越快。34.摆锤在最右边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卡住齿轮;摆锤到最左边时,长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松开,垂体的拉力让齿轮向前滑动一齿,短针部分的操纵器倒钩随即卡住,不让它继续转动;当摆锤摆回最右边时,齿轮又前进一齿,同时操纵器长针部分的倒钩又卡住齿轮。35.计时工具的发展史:日晷、水钟→机械钟→石英钟→原子钟→脉冲星,计时精度越来越高。36、随着计时工具越来越先进,计时精度越来越高,不仅用分、秒计时,还有更精确的计时单位,如:毫秒、微秒、毫微秒、微微秒等。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14、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15、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16、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17、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18、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19、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20、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2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22、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23、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24.“地心说”也叫“地球中心说”、“地静说”,认为地球居于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太阳、月球、行星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运转。最初由亚里士多德提出,后来托勒密发展这种学说。25.“日心说”也叫“太阳中心说”、“地动说”、“日静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坚持这一观点的有:阿里斯塔克、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26.“地心说”和“日心说”的相同点:地球是球形。不同点:“地心说”认为地球不运动,处于宇宙中心,太阳围绕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地球在运动,并且围绕太阳运动,不处于宇宙中心。27.说明地球在自转的证据:天体的周日视运动太阳、月亮、星星每天东升西落现象;地球上水平直线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移现象,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28.北极星一年四季基本保持不动,原因在于地球的自转轴北端在一年四季中基本上指向北极星,保持倾斜方向不变。29.同一时刻,星座在天空中的位置不同。春分时,北斗七星在天空的偏东方向,夏至时,位置偏西。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随季节变化而逐渐西移,但北极星始终位于中心保持“不动”。30.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地轴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31.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称之为恒星自行。英国布拉得雷发现光行差,即恒星的星象位置在一定极小范围摆动。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发现恒星周年视差,证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科学概念1.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如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2.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3.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4.地球的运动:自转:自西向东、逆时针,绕着地轴且倾向于北方,大约24小时为一周期,用傅科摆来证明,产生了昼夜交替、北极星不动等现象。公转:自西向东逆时针绕着太阳转,一年为一周期,用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来证明。产生了四季、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在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等。5.泡沫全部浸入水中时,与水接触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最大,受的浮力最大,所以上浮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体积大的泡沫受到的浮力大于体积小的泡沫。6.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
本文标题:五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94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