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五年级语文一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备人:普集街小学何平利教材简析:这一组教材共选编了4篇课文,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西部的神奇,西部的开发与建设,西部的昨天和今天。比如老舍的《草原》就描绘了内蒙古的草原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丝绸之路》再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那一幕,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中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白杨》则通过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与子两代人的交谈,借助白杨,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在艰苦的条件下,西部建设者们攻克难关创造奇迹的经过。为了更好的使学生《走进西部》,课后安排了阅读连接,此外教材还安排了词语盘点、口语交际与习作的训练项目,再回顾与拓展中设置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为同学们的知识拓展搭制了平台。学习整组教材,学生既要把具体的景、人、事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还要借助一些课外资料认识西部,了解西部,加深对西部的自然风光及建设者热爱之情。所以在整组的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多方位、多渠道的了解西部,还要联系上下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句式及语言的优美,提高理解语言及写作的能力。教学目的要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和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4、学习课文文中的生字词。教学重难点:1、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丰富语言积累.。2、体会作者观察、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教学时间安排:1、草原2课时2、丝绸之路1课时3、白杨2课时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1课时复习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单元检测2课时1草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3、我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学法指导:“读、思、议、导”结合法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2、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境界”等词语。3、再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好长句。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二、合作探究。1、小组自测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易错易混字。(提示:可以是读音、词意)2、合作解决自主预习时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及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小组长归纳出1——2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班内展示)3、自由朗读课文,重点练读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美好风光及风土人情的句子。三、当堂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无边的()迂回的()静寂的()()的空气()绿毯()的歌声2、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美,赞美了草原人民()美。板书设计:草原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景美人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2、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3、展开想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重点难点:1、感受人美、景更美。2、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课前准备:学生充分熟读课文学法指导:“读、写”结合法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通过读1、2自然段:走进草原,欣赏风光美。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空气()、天空()、草原()。2、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3、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二)、默读2——5自然段,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草原的美景令人向往,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令人难忘。从()、激情相见、()、()、深情话别,这些方面,我能读出草原人的热情。(批注自己的感受)二、默读全文,升华情感。1、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2、面对这景美、人更美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夕阳西下,就要分别。如果此时你就是蒙古族同胞,你想说什么?如果你是汉族兄弟,你想说什么?3、组内合作交流、小组展示。(1)、分组口头叙述展示和板书讲解展示,还可根据情况加入动作。(2)、学生点评、老师适时点拨讲解。三、当堂检测。1、选择你读得最棒的一个片段或者一个句子展示给大家听。2、试着背诵第1、2自然段。3、如果让你当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草原风光?列个简要提纲。板书设计:1、草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2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我要认识“矗、凹、”等9个生字。读读记记“古朴、典雅、”等词语。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3、我要感受丝绸之路的美丽风光,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2、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3、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了解丝绸之路1、有一条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队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这就是著名的()。2、我要读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与这条路有关的故事有:张骞(),班超(),玄奘()。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一起认识丝绸之路。二、自主学习1、我要把课文用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一读,力争读正确、读流利。2、我能读准下列词语。古朴典雅矗立戎装鸵鸟高鼻凹眼精神饱满匕首商贸芝麻薄礼助兴美轮美奂崇山峻岭3、我要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4、读了课文,我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先描了(),然后写(),接着(),最后一段与开头相()。我从中体会到()5、我还有一些不懂的地方____________三、合作探究1、和大家探讨这个问题;丝绸之路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呢?中国使者认为:这是一条()的路,是因为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和()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与()的交流。我认为:这是一条()之路,因为__________这是一条()之路,因为_________这还是一条()之路,因为_________2、和同学们分角色把中国和安息国交流的一幕读一读。四、当堂检测:1、我觉得本文表达上有如下特点;(1)课文开头和结尾相___我要再读一读,感受一下这种写法的好处。(2)本文语言生动,史实与想象互相印证,叙述与明理相得益彰,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这种语言的特点,感悟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西部辉煌的历史,机激起自豪感。(3)本文恰当地运用了许多四字词语,我要把它积累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要和同学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板书设计丝绸之路由巨型浮雕————互赠礼品————重大意义、产生联想感人场景友谊之路3白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我要学会“晰、伞、”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等词语。2、我要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我要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教学时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题激疑1.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自主学习:1、我要用我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还要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我能正确读准下列词语。戈壁清晰插嘴分辨抚摸新疆陷入高达挺秀浑黄一体3、我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用下列词语各造一个句子。高达挺秀:____________浑黄一体:____________三、合作探究1、要和同桌再把课文好好读一读,读正确、读流利。2、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再好好读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这篇课文先写了__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4、老师示范写“疆”字,我们要看清,要写对:左边不要丢(“土”)字,右边是(“三”)中间夹两个(“田”)。四、当堂检测。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还能把字写美观。qīngxīfēnbiànjièshàoxīnjiānghúnhuángyìtǐ()()()()()2、它们虽然长得像,但我能正确辨析。疆()焰()析()僵()陷()淅()缰()馅()晰()3.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从来就这么()。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长出粗壮的()。不管遇到()还是(),不管遇到()还是(),它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我要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3、我要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重点难点:1、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2、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爸爸在介绍白杨的同时,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么白杨究竟有什么特点?爸爸又在表白着自己怎样的心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自主学习:1.体会白杨树的特点:(1)、我要读课文,用“~”画出描写白杨特点的句子。(2)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白杨树____、____、____的特点。体会到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可是爸爸并不只是在赞美白杨树,他还在赞美有白杨树精神的人,赞美像白杨那样有着____、____、____的边疆建设者。(3)、我要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段话。2、体会爸爸的心:(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一个()句。表白是()的意思。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2)爸爸搂着孩子,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的神态由()到(),陷入沉思是因为()。浮起一丝微笑是因为()“高大的白杨”指()“迎着风沙成长的小树”指()也就是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的博大胸怀。三、合作探究:1、课文表面上是写白杨的,实际上是借白杨来赞美具有白杨精神的人——无私奉献,不怕困难,顽强的边疆工作者们。这种表达方法就是()的写作方法。2、全文人物的描写也非常传神。主要抓住了人物的语言、神态来描写。如:爸爸的神态由()到()到()。从父亲神态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父亲心情的变化。四、当堂检测:1、我要自读课后“阅读链接《帐篷》。2、我知道诗中的“我们”指的是(),他们与课文中的父亲相同的地方是()。3、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在祖国的建设事业中有许许多多像文中爸爸那样的人,他们服从祖国的需要,为祖国甘愿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板书:白杨:高大直立、生命力强、坚强不屈(借物喻人)无私奉献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本文标题:五年级语文一单元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49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