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基础知识主讲人:任芳2012年9月内容框架2.劳动法3.现代企业管理4.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5.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劳动经济学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四节就业与失业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线两个层次四个主线:供给、需求、价格和政府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一)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1、相对性——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求和愿望而言的。2、绝对性——需求不断的增长,当已有需求得到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求,故它存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3、支付能力、支付手段二、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企业——利润最大化个人——效用最大化三、劳动力市场居民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通过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劳动力的价格,实现、调节资源的配置。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内容实证研究法是什么客观事实规范研究法应该是什么价值判断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二)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比例劳参率指标准确的反应劳动参与的变动,它是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二、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工资率W(元/时)劳动力供给量S(人·时)符号1.52.02.53.03.54.0150200280400500700abcdef劳动力供给表劳动力供给图(二)劳参率的生命周期1、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中高等教育入学率调高2、女性劳参率呈上升趋势,总体低于男性3、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收入保障制度和企业养老保险计划的完善和推广4、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参率保持高位水平,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反应。(三)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1、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2、附加性劳动力假说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关系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反向关系三、劳动力需求(一)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它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1、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2、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2、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平均工资为P1时,劳动力供需平衡平均工资为P2时,劳动力需求小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2Q4的失业人口。平均工资为P3时,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Q5Q3的短缺劳动力供求均衡点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平均工资数量0Q1P1Q2P2EQ3P3ABQ4Q5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在劳动交换过程中体现的、反映社会经济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二)劳动力市场的性质:1、劳动力市场是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2、劳动力与工资的交换行为,使交换双方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使用价值;3、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4、通过劳动市场的交换,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是一种具有最高效率、消耗最低费用的最经济的形式;(三)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1、经济学中运用的均衡,一是指某种经济现象所处的状态,二是指分析方法。2、均衡分析法是揭示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说明实现均衡的条件以及如何调整实现均衡的方法。局部均衡分析——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分析单个市场均衡的实现与变动,代表人A·马歇尔;一般均衡分析——考察所有市场的均衡的建立与变动,在所有市场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的相互关系中研究一个市场的均衡问题,代表人L·瓦尔拉3、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一)均衡价格论,是说通过商品供给与商品需求的运动决定商品价格形成的理论。(二)所谓工资就是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即劳动力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的价格。二、工资形式(一)土地地租劳动报酬工资资本利息企业家才能利润(生产要素)(二)基本工资1、基本工资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1)工资率,是指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可分为小时工资率、日工资率等;(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货币工资是指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由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和相关的额工资制度安排决定;实际工资是指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用以说明工资的实际购买能力。(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①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支付方式。②计时工资是依据工人的工资标准(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与工作时间长度支付工资的形式③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合格产品数量(作业量)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形式※计时工资是最为传统的工资形式,而计件工资实为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三)福利1、福利,是指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福利与基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2、福利的支付方式:(1)实物支付——各种免费或折价的工作餐、折价或优惠的商品和服务(2)延期支付——各类保险支付,如退休金、失业保险等3、福利的特征:(1)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2)法定性;(3)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一)所谓就业一般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参与某种社会劳动,并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1、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2、所参加的劳动是对社会有益的社会劳动;3、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二)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等同于一定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总供给=消费+储蓄总需求=消费品需求+投资品需求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三)就业总量决定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决定的。二、失业及其类型(一)失业,是指劳动供给与劳动力需求在总量或结构上的失衡所形成的,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的劳动者处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二)类型:1、摩擦性失业2、技术性失业3、结构性失业4、季节性失业三、需求不足性失业(一)具体形式:1、增长差距性失业实际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可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造成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而导致的失业2、周期性失业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多产生的失业,因经济周期的不能预测,持续时间、影响深度与广度具有不可确定性,故它是一种最为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二)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一)反映失业的指标: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失业率=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100%失业持续期是指失业者处于失业状态的持续时间(二)失业的影响1、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2、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3、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4、导致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三)失业原因分析主因:总需求不足对策:依靠政府宏观调控,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实施干预,实现国民经济均衡发展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将两者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政府支出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两类。–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机关办公用品,警察装备用品、军需品、公共工程、政府雇员的工资薪金–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整政府购买支出可以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起调节作用•转移支付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福利支出、教育科研支出、政府公债利息、政府对农业的补贴等•政府转移支付是是一种货币性支出,因此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转移支付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1、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最低工资标准是用人单位在正常时间内从事劳动的劳动者必须支付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最长劳动时间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2、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以上三个制度结构,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收到法律的保护(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收入政策(1)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3)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基尼系数,依据洛伦茨曲线创制的用来判断某种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一种尺度,亦即社会居民或劳动者人数与收入量对应关系的计量指标。※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国际认定的基尼系数警戒线为0.4。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称,中国基尼系数目前已扩大至0.458。今后如能在福利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加以调节,基尼系数是有可能逐步降低的。2010年大致维持现有水平不再扩大,保持在0.45左右,2020年略有下降达0.40左右。宏观政策内容类型财政政策政府税收、预算支出扩张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调控利息扩张性和紧缩性收入政策调节工资和物价调节收入和物价的关系收入平等化收入政策的措施(1)调控收入与物价关系的措施•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对工资和物价的管制以至冻结•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2)收入平等化措施•个人收入所得税制度,采取累进税制•对遗产、赠与、高消费等征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对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培训•发展教育事业•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本章考点鉴定要点:基本概念、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工资收入分配、政策与劳动管理第二章劳动法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概念定义——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劳动法的特点(一)劳动法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二)劳动法与民法关系密切,他是从民法总分离出来的法律;(三)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三、劳动法调整的对象——劳动关系※调整范围:劳动者因参加社会劳动而与所属的企业、事业、国家机关及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之间所发生的那一部分劳动关系。•四、劳动法所调整劳动关系的特点(一)劳动关系发生的原因是实现劳动的过程;(二)劳动关系是在用人单位录用了劳动者,是劳动者与劳动过程有了联系之后才发生的;(三)劳动关系是由职业的有偿的劳动而发生的关系,非职业的劳动、无偿的劳动、义务的劳动所发生的关系都不由劳动法调整五、劳动法的内容即劳动法体系※(一)现代劳动法的主要制度有:•就业促进制度•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技能开发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监督检查制度1、就业促进制度的内容•国家的就业方针•政府有关部门在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服务、实施失业保护等方面的责任和措施•对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等特殊群体的专门促进措施等2、集体谈判的含义集体谈判是指,员工代表和单位行政部门或者雇主之间就劳动条件的改善和劳动关系的处理问题进行的谈判制度。3、集体合同制度的内容•集体合同的订立、变更和解除•集体合同的形式和效力4、劳动标准制度的含义和内容•含义——劳动标准一般指最低劳动标准,他
本文标题:人力资源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1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