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人力资源管理三级基础知识考试题
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70题)1、在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b)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的方法。A.观察研究方法B.实证研究方法C.对比研究方法D.规范研究方法2、劳动力供给弹性是(b)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供给增加量B.劳动力供给量C.劳动力需求增加量D.劳动力需求量3、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是(b)。A.调节资源的配置B.决定就业量与工资C.解决生产什么的问题D.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4、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b)。A.货币工资/价格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C.货币工资×价格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5、(d)实际上是计时工资的一种转化形式。A.等级工资B.岗位工资C.绩效工资D.计件工资6、一般而言,正常的收入差距范围的基尼系数水平是(c)。A.0.1—0.3B.0.2—0.3C.0.2—0.4D.0.2—0.57、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b)。A.国民收入B.基尼系数C.人均GDPD.需求弹性8、(d)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B.收入政策C.金融政策D.货币政策9、在劳动力总量过剩的情况下,不同的资源个体因其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不会出现(b)的状况。A.隐蔽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潜在性失业D.公开性失业10、周期性失业属于(d)失业。A.选择性B.结构性C.摩擦性D.总量性11、实际上,不论是出于工资水平的考虑,还是出于岗位技能等级考虑的选择性失业,都有(c)的色彩。A.自愿性失业B.周期性失业C.摩擦性失业D.结构性失业12、劳动者在就业岗位之间的变换所形成的失业称为(a)。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13、.(d)是造成非正常失业的主要原因。A.劳动生产率提高B.气侯的变化C.市场经济的动态性D.总需求不足14、与《劳动法》法律地位与立法层次相同的“姐妹法”是(d)。A.《公司法》B.《合同法》C.《安全法》D.《工会法》15、以下不属于劳动法基本原则特点的是(d)。A.指导性B.权威性C.稳定性D.唯一性16、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c)。A.保障报酬权B.保障物质帮助权C.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D.保障休息休假权17、(b)是劳动权的核心。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B.就业权和择业权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18、对企业富余职工实行下岗而不是直接辞退的做法,属于(b)劳动者权益。A.偏重保护B.优先保护C.平等保护D.全面保护19、“安全重于生产”所体现的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为(c)。A.全面保护B.绝对保护C.优先保护D.偏重保护20、对劳动者提供最低限度的保护,体现了劳动法对劳动者的(c)。A.平等保护B.全面保护C.基本保护D.优先保护21、劳动法的立法宗旨在于(c)。A.规范企业的行为B.规范劳动者行为C.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D.规范劳动力市场22、社会保险特征不包括(a)。A.自由行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2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d)。A.劳动法规B.劳动法律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D.劳动规章24、(b)不具有法律效力。A.立法解释B.任意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25、下列不属于现行《劳动法》主要制度的是(b)。A.就业促进制度B.企业内部规章制度C.集体谈判制度D.职业技能开发制度26、当员工代表或工会代表与单位行政部门或雇主之间,就劳动条件的改善和劳动关系的处理问题进行谈判,并达成一致时,双方达成的协议称为(c)。A.劳动合同B.集体协议C.集体合同D.劳资协议27、下列不参与集体谈判的是(d)。A.企业雇主B.公司董事会C.工会代表D.单位行政部门28、(c)不是劳动监督检查制度方面的内容。A.纠正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和现象B.检查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情况C.检查企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D.调查和解决企业工资差距问题29、对劳动法的阐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B.它与民法关系密切,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C.所有与劳动者有关的社会关系都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D.它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30、下列对劳动法的阐述不正确的是(d)。A.对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B.体现了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基本原则C.它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配置合理化为宗旨D.所有与劳动者有关的社会关系都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31、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是(c)。A.经济关系B.劳动法律关系C.劳动关系D.经济协作关系32、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d)。A.某公司向职工集资而发生的关系B.劳动者甲与劳动者乙发生借款关系C.两企业之间签订劳务输出的合同关系D.某民工被个体餐馆录用为服务员产生的关系33、劳动行政关系中的相对人主要是指(d)。A.劳动者B.用人单位C.劳动仲裁机构D.劳动者和用人单位34、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d)。A.工会代表与用人单位B.工会与用人单位C.职工代表与用人单位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35、(a)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A.劳动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行政关系D.劳动雇佣关系36、(a)是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法律渊源D.劳动服务法律关系37、下列有关公民的劳动义务叙述不正确的是(c)。A.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B.劳动者负有提高职业技能的义务C.劳动者在工作中负有互帮互助的义务D.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纪律38、企业资源优势具有(b)的特点,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其优势。A.绝对性和时间性B.相对性和时间性C.绝对性和暂时性D.相对性和持续性39、(b)与缺勤率和流动率呈负相关。A.组织效率B.组织承诺C.工作绩效D.工作分析40、(b)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A.数理统计分析B.SWOT分析C.财务报表分析D.市场预测分析41、(c)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A.战略测评标准B.战略实施标准C.战略评价标准D.战略计划标准42、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b)。A.领先原则B.有效原则C.经济原则D.持久原则43、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包括:①剪枝决策;②计算期望值;③绘制树形图。排序正确的是(b)。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①③②44、PDCA循环法的四个阶段包括:①检查;②执行;③计划;④处理。其正确排列徐徐为(b)。45、企业(b)是指企业的声誉、人力、财力和物力。A.销售能力B.实力C.服务能力D.潜力46、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A.社会因素B.环境因素C.组织因素D.人际因素47、(a)是指企业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只选择一家中间商经销或代理其产品。A.独家性分销B.广泛性分销C.选择性分销D.密集型分销48、(d)是指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所抱有的一般性的满足与否的态度。A.工作成就B.工作绩效C.工作态度D.工作满意度49、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不包括(d)。A.富有挑战性的工作B.公平的报酬C.支持性的工作环境D.合理分工50、(c)是指最先的印象对人的知觉所产生的强烈影响。A.光环效应B.投射效应C.首因效应D.刻板印象51、(a)是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一原则。A.公平公正B.适当激励C.效率优先D.成本节约52、在运用头脑风暴法组织群体决策时,错误的做法是(b)。A.鼓励参与者各抒己见B.要对提出意见的数量进行控制C.对各种意见和方法的评判要放到最后阶段D.鼓励他人对已经提出的意见进行补充和修改53、森德斯罗姆和麦克英蒂尔认为,团队有效性要素的构成不包括(d)。A.团队学习B.绩效C.成员满意度D.薪酬54、团队生存、改进和适应变化者的环境的能力是(c)。A.绩效成果B.成员满意度C.团队学习D.外人满意度55、(c)关注于人际关系,它使团队成员们紧密结合,使大家能继续相外甚至获得某种乐趣。A.团队沟通职能B.团队任务职能C.团队维护职能D.团队决策职能56、群体决策的优点是(b)。A.群体讨论时不易产生个人倾向B.能增加决策的可接受性C.要比个体决策需要更少的时间D.对决策结果的责任清晰57、领导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必要的支持以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确保他们的目标与群体和组织的目标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这是哪种理论的主要思想?(a)。A.路径—目标理论B.情境领导理论C.费德勒的权变模型D.参与模型58、(a)是指领导者尊重和关心下属的看法和情感,更愿意与下属建立相互信任的工作关系。A.关怀纬度B.认可纬度C.结构纬度D.尊重纬度59、(c)是日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工具。A.岗位调查B岗位评价C.岗位分析D.岗位分类分级60、对员工而言,绩效管理不具有的功能是(d)。A.互相沟通B.互相激励C.互相促进D.互相竞争61、(a)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高目标。A.人的发展B.社会发展C.企业发展D.组织发展62、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整体性不包括(d)。A.目标制定的整体性B.目标实施的整体性C.各个目标间不孤立D.目标设计的针对性63、职业教育不包括(d)。A.就业前的职业教育B.农村职业技术教育C.就业后的职业教育D.城市职业各个教育64、(c)不属于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运营体系。A.创新能力开发体系B.创新能力激励体系C.创新能力结构体系D.创新能力配置体系65、在管理体制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a)。A.主动开发型B.以事为中心C.被动反应型D.以人为中心66、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应(c)。A.以事为中心B.以企业为中心C.以人为中心D.以社会为中心67、(b)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A.物质性B.战略性C.可用性D.有限性68、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从(b)看,与传统的人事管理不同,它更强调管理的动态性和组织的整体开发。A.管理内容上B.管理形式上C.管理策略上D.管理方式上69、从管理形式上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b)。A.静态管理B.动态管理C.权变管理D.权威管理70、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基石不包括(c)。A.定编定岗定员定额B.员工的绩效管理C.员工的引进与培养D.员工的技能开发二、多项选择题(45题)1、资源的稀缺性的属性包括(bce)。A.暂时的稀缺性B.绝对的属性C.相对的稀缺性D.永久的属性E.消费劳动资源支付手段的稀缺性2、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c)。A.就业人口总量B.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C.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E.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3、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abd)。A.充分就业B.同质劳动力获同样工资C.体现工资差异D.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E.增大工资总额4、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abd)。A.工会B.最低社会保障C.劳动力需求量D.最低劳动标准E.劳动力供给量5、下列对摩擦性失业表述正确的是(abcde)。A.是高效率利用劳动资源的需要B.是一种正常性失业C.是动态性市场经济的一个自然特征D.是一种岗位变换之间的失业E.表明劳动力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之中6、均衡国民收入等于(abde)。A.消费与储蓄B.总需求C.投资与储蓄D.总供给E.消费与投资7、失业类型分为(abcd)。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E.阶段性失业8、财政政策的手段包括(bc)。A.调节利率B.增减预算支出水平C.增减政策税收D.调节法定准备金率E.公开市场业务9、关于《劳动法》的正确论述有(bce)。A.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B.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C.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D.是从经济法中分离出来的E.它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10、下列社会关系中,(abcde)属于劳动法调整的对象。A.有
本文标题:人力资源管理三级基础知识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16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