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2、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作品出版20种。(今天我们学的《理想》的作者流沙河也是出生于金堂县(学生释然),今年61岁了,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是《草木篇》(老师板书,这时候响起学生纷纷拿笔的声音,师表扬:我听到一种美妙的声音)流沙河老爷爷的散文也不错,《读者》上登载了他好几篇文章。他现在是《星星》诗刊的编辑。我们来看看他写的这篇《理想》。)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2、正音、正字蜕饥寒离乱缀连远行倔强洗濯玷污怨恨扒窃诅咒浓阴海天相吻3、释词: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浪子回头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4、学生默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想究竟是什么?二、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个要求:“读准(字音)”,有具体方法吗?生1:扫除字词障碍生2:借助工具书(学生自由读,查工具书,完后主动举手,2.全班齐读老师正音:远行(xíng不是“航”)玷污(diàn)3.请一位学生读。老师问:那其他同学做什么?(让学生自己说,边听读边做什么?共8位学生分别答:给节标序号、抓主旨、抓关键、抓感受,边听边思考课后问题,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三、质疑老师先问学生:现在大家对诗已比较熟悉了,是想先说说自己喜欢的、感受深的句子还是先质疑?学生举手表决先质疑。——生5问:第六节,为什么“理想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生6答: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获得理想就得牺师问:比如牺牲什么?生6答:比如我们学习要有好成绩,就要牺牲一些休息时间,玩的时间。师问生5:这个回答你满意吗?(生5摇头表示不满意,众生笑)师请大家再思考生7答:只有牺牲才能获得,就象老师讲过的得失,有失才有得,这“失”是付出,是牺牲。(全班鼓掌)——生8问:第八节,为什么有理想就是一个“大写的人”?生9答:有理想的人是成功的人。师问:还有没有其他理解?生10答:有理想才去奋斗,奋斗才会成功,奋斗(的人)是大写的人。生11答:秦牧的散文中我读到过,大写的人是一个真正的人。师肯定并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有理想的人能为集体、为社会作贡献,相比平庸的人是一个“大写的人——生12问:第八节,为什么“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生13答:如古代的岳飞,他是忠厚者,却遭到陷害。师表扬: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具体,又有说服力,希望大家学习。师问:有没有不同意这句话的?生14答:有,忠厚者遇到挫折时,如果能克服困难,就不会遭遇不幸。生15答:“常”字不一定,忠厚者不一定常遭不幸。师:老师同意你的看法,这个“常”字有失偏颇,显得有点绝对。我们就是要敢于怀疑,名家经典也非完美,权威也未必都对。生16问:第十一节,为何“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生17答:英雄由于骄傲,失去理想,没了目标,不再努力,就变成平庸的人。师:说得真好!就拿我们班说吧,大家都各有特长,小学阶段在一定范内也算个小小的“英雄”了,但升入了初中,是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如果不迅速设立新目标,树立理想,也会蜕作庸人。来,我们一块把这句诗背诵一遍。生18问:第九节:为何“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生19答:因为每个人只要有理想,就有了方向,就可以通过努力成功。生20答: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理想。(全班鼓掌)生21问:第九节,“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怎样理解?生22答:理想是一个跑道,即使人跑岔了道或跑偏了,理想会召唤人走上正道。生23问:第十二节,为何“理想开花,桃李会结甜果;理想抽芽,揄扬会有浓阴”?生24答:我联想到《在山的那边》,“而在这座山的2那边,就是海呀……眼睛”。师表扬:这位同学能展开联想,用学过的知识回答,学以致用,大家要学习!那我们来比较朗读这两节诗。师:我们今天由于时间关系,质疑就到这里。四、感受品味诗文(以读为主要方式)(一)师:通过质疑,大家理解了诗意。现在,请找出你最喜欢的、感受深的诗句,如果能简单说出理由,不架空,最好!架空是我们说话作文尤其要摒弃的。生25:我最喜欢第一节,因为读起来语气很顺畅。(师肯定,请生读)生26:我最喜欢第二节,告诉我们理想是会改变的。(师肯定,请生读)生27:我最喜欢第四节和第一节,用了好多个比喻,用得好。师:我和你有同感。那同学们能不能仿照这个“理想是__,____”的句式造句?可以讨论。(学生讨论,许多学生下位,参与相当积极,过一会儿,学生陆续举手,回到座位)生28:理想是钥匙,打开成功的大门。生29:理想是太阳,给我们阳光。生30:理想是翅膀,让我们飞翔在成功的蓝天。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可是说得这么快,如何边听边快速做笔记呢?对,记关键词如“钥匙、太阳、翅膀”)生31:理想是水分,灌溉我枯干的心灵。生32:理想是种子,让我们收获成功。师:说得好,种子需要浇水施肥才能成长,理想,需要努力付出才能实现,这个比喻很妙啊!生33:理想是汽车,载我们通向成功。师:如果没有汽油怎么办?众生笑,所以需要不断加油才能实现理想!生34:理想是路标,指引我们前进。师:同学们的想象丰富,仿句做得不错。我们继续品读课文。生35:我最喜欢第六节,这一节讲理想敲碎“黄金梦”,是告诉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师肯定有一定道理,请生读)生36:我最喜欢第七节,耐人寻味。师:你寻味到了什么?要说具体。生36:人被误解时,有寂寥,有误解,有酸辛,这种情感体验是复杂的。五、勾划积累好词语句六、作业2.仿“理想是__,____”句式造句。行道树师:上课!生:知识无边际,探索无穷尽,学法无限制,快乐无止境。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我们来共同研究探讨一下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风的《行道树》,请看两幅图片。(屏幕显示两幅行道树图片)师:行道树是指什么?生(齐):道路两旁的树。师:张晓风以散文成名,36岁就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著名作家余光中称她是第三代散文名家之一,那么普通的行道树怎么吸引住作者的视线了呢?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思索呢?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生A(男):朗读一部分。师:好,声音响亮,发音标准,饱含感情,下面再请一位女同学。生B(女):朗读到结束。师:真让老师欣慰,可以说不分高下。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习读,再加上刚才的朗读,谈一谈文章写了什么内容?生C:文章写行道树被立在城市的飞尘里,虽承受诸多痛苦,但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因为它觉得自己做的是神圣的事业,是为人类做出了贡献。师:仅仅是为了写树而写树吗?生D:借行道树的自白来赞美无私奉献的人的崇高精神。师:这种写法叫做?生(齐):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师:谁能找出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话?生E: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也唯有这种痛苦才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师:何谓神圣的事业?生F:牺牲个人利益,满足社会需要,人民需要的事业。师:回答得多好。奉献者是伟大的、神圣的,又为什么说总是痛苦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生G:总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生H:夜晚孤独、寂寞。师:谁能将文中原句读一下。生I: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生J: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3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师:既有身体上的,又有精神上的。谁还能再设想一下,除此之外,还会承受哪些痛苦?生K:商家往它上面贴广告,钉钉子。生L:树上的灯烧灼着它,车失事撞着它。生M:有时为了道路的畅通或大地采光,被修剪、压枝,不能让它长得太茂盛。师(笑):很有创见,也就是要听凭人的摆布。这种痛苦是谁造成的?生(齐):人。师:能否改变。生(齐):无法改变。师:由于命运的安排,它离开了同伴,站在马路两旁,立在飞尘之中,这个它无法自己决定。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当你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前,应该怎么办?生(齐):应勇敢战胜它。师:勇敢地向命运发出挑战,像石缝间的生命,还有?生(马上说):砖缝里的香瓜子。生:县崖峭壁上的奇松、怪柏。师:谁都渴望生长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有人呵护、培养。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在无法选择的命运面前,只能勇敢地面对它,进而去战胜它,你们知道哪些不在恶运面前低头,勇于自我挑战的人吗?生N:海伦·凯勒。生O:霍金。生P:张海迪。师:好,这些都是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也是拒绝平庸的人。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国家利益生(齐):集体利益为重。师:我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主人,当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以国家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得失,这才是神圣的、崇高的事业。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要和大家探讨一下,神圣的事业就是痛苦的,毫无幸福可言吗?生Q:不是的,应该是既是痛苦、又是幸福的,看你追求什么,追求的是个人的享受,那么这种付出就认为是痛苦的;追求的是崇高的神圣的事业,那就觉得是幸福的。师:回答得多么精彩。你能举例加以说明吗?生R:雪域高原的战士为保护边疆的安定,缺氧、吃不上新鲜蔬菜,文化生活单调……生S:非典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生T:抗洪前线的解放军。师:他们永远受到人们的关心和爱戴。生U: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写一本《痛并快乐着》,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喜忧参半……为了国家的事业,神圣的事业,做出点个人牺牲也是快乐的,幸福的。师:你的境界非常崇高,体会得也非常深刻。生活中有许多像行道树一样虽饱受痛苦的煎熬,但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默默地在奉献着,既然选择了,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应了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生V(举手站起):老师,既然行道树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为我们创造清馨,又怎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师: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好!谁来谈谈?生W:因为城市的人们已习惯于污浊,对环境污染已麻木不仁了,虽然行道树在努力制造着新鲜的空气,但毕竟心有余而力不足,改变不了大局,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师:这句和文中的哪句相照应?生X:“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师:行道树愁的也是如此,它是在为人类而愁,替世界而愁,从这种意义来说,这更是一种可贵。作者独具慧眼,将生活中如此普通的事物赋予了这么多美丽的内涵,给我们带来如此深刻的思索,下面来看我们手上的两篇短文,看一看它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屏幕显示:《乞丐和露珠》《铺路石》)生Y:它们和行道树一样都代表着生活中的普通人。生Z:它们同样采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师:无论我们个体生命多么渺小、普通,我们都应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让人生过得有意义。运用以上所学的知识,我们来做几道习题。(屏幕显示)分组研讨,把你们组内最精彩的展示出来,看哪一组完成的数量最多,质量最高。1、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再选择两个作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写,构成一组排比: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我愿为春天献上一抹嫩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让自己的生命为别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________;________;……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3、假设你是自然中的某一处景物:古桥、山泉、小溪……,你与游人互诉心声,你将会说什么呢?试试看,相信你能说得很好。4例:古桥说:“当我把人和车渡过彼岸,我在沉重中感受到快乐!”(山泉、小溪……)说:______________师:暂时落后的小组不要恢气,还有机会争夺冠军,请看精彩夺魁:1、学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能否总结出一句精神格言或回想一句名人名言
本文标题:人教七年级第二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2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