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单元)(表格式)
磴口县实验小学马志卿2011.1.10第1页共47页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二、本期教学要求: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力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本期教学重、难点:磴口县实验小学马志卿2011.1.10第2页共47页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操作实践活动五、教学关键:充分利用教具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去体验获取知识。六、教具: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多媒体、小棒、计数器、数字卡片、小黑板、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钟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各种实物图片。七、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学习材料;2.按新课标的要求进行教学,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习兴趣;3.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认真做好差生的辅导和转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5.做好家访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教育管理好学生。八、课时安排:共72课时,其中准备课2课时,新授课66课时,复习课4课时。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位置1.上、下(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上、下的含义及其相对性。(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2.前、后(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前、后、最×的含义,以及前后的相对性。(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方位,会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3.左、右(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磴口县实验小学马志卿2011.1.10第3页共47页(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4.位置(1)明确“横为行、竖为列”,并知道“第几行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的含义。(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2个数据(2个维度)描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3)在具体情境中,能依据2个维度的数据找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主题图(10页、11页)(1)能从图中搜集数学信息,并利用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2)理解减法的两个基本含义,并能利用此含义列出减法算式。2.12页例1(1)能依据减法的含义看图列式(已知总数和去掉的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运算)。(2)经历自主探究算法、交流优化算法的过程。(3)能恰当选择算法,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算式。(4)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3.15页例2(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2)经历进一步优化算法的过程,并进一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算理。(3)能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4.19页例3(1)能准确的搜集情境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2)能依据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正确列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3)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完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5.整理与复习(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2)正确掌握“一图四式”的内容。(3)涉及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4)优生能求“5根手指的中间一共有多少个缝隙”类型的数学思考题。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1.通过折纸活动,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特征。2.通过“拼、组、剪”等活动进一步掌握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磴口县实验小学马志卿2011.1.10第4页共47页3.通过动手的“搭、组、卷”等活动,进一步掌握学过的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初步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4.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说明:练习六3题:能正确数出拼组的小正方体的个数。4题: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形状,能连线。5题:能正确数出缺少的墙砖和地砖的块数。6题:能给打乱的平面图案重新拼组。7题: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对面的含义,并能判断最简单的正方体平面展开图中的每一组对面。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能正确的数出、写出、读出100以内的数,并知道10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组成,进一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不同含义。3.了解“十进制”,能估计100以内的数量,能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并能完成相关的模糊表述(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最接近、更接近),逐步发展数感。4.知道三个数位的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数位顺序表中各个数位的意义,能看计数器写数、读数,并能根据给出的数在计数器上拨(或画)珠。5.能熟练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渗透加法交换率)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人民币的作用与价值,知道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并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2.正确掌握人民币基本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完成相关的清点与互换。3.能认识“小数记法”的商品单价,学会简单的购物,并能利用给出的信息完成简单的计算。4.对学生进行合理使用人民币、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能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并能熟练掌握算法、正确计算。2.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包括“多几”、“少几”的应用),能利用给出的信息尝试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磴口县实验小学马志卿2011.1.10第5页共47页3.能熟练计算相关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并知道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即:1时=60分。2.能认、读、写钟面上的时刻,能写出已知时刻“过几分”或“过几时”后的时刻。3.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第八单元:找规律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准确掌握一组图形中所包含的“11”、“111”、“1和几”、“几和1”、“几和几”的排列规律,并能完成下一组的选择或填空。2.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准确掌握一组数列中所包含的递增或递减规律,并能完成下一组的选择或填空。3.能根据所学知识独立设计有规律的一列图形或一列数,发现、欣赏、创造数学的美。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动手能力。第九单元:统计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体会统计的作用与价值,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2.能完成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利用统计图表得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并且能够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年级数学(下)授课计划表周次课题课时1准备21—3位置73—520以内的退位减法116—7图形的拼组68—9100以内数的认识910—11认识人民币611—13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014—15认识时间615—16找规律6磴口县实验小学马志卿2011.1.10第6页共47页17统计518总复习4磴口县实验小学马志卿2011.1.10第7页共47页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位置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单元教学重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1课时课题NO.1上下、前后教学内容第2、3页。教学目标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磴口县实验小学马志卿2011.1.10第8页共47页教学过程教学行为学习行为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学生自由说。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学生汇报。板书课题:上下、前后。二、新课1.上、下⑴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教学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预习要求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学法指导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方法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教学准备教具挂图、小动物贴图。学具磴口县实验小学马志卿2011.1.10第9页共47页⑵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⑶联系实际,会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2.前、后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
本文标题: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单元)(表格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31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