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
1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1---8课)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A经济繁荣B短暂而繁荣C二世而亡D.节俭盛行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A.永济渠B.江南河C.邗沟D.通济渠3.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史称()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之治4.“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A.A.程咬金B.李世民C.魏征D.秦叔宝5.右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唐朝农民用它()A.灌溉田地B.耕种田地C.鼓风冶铁D.纺织丝绸6.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7.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A.经济繁荣B政治清明C.对外开放D.文化昌盛8.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是A.贵族居住区B.娱乐区C.居民住宅区D.商业区9.下列各项中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无关的是()A.在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B.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C.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10.对比右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B.钱币上都有汉字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11.“重走唐僧西行路”活动是2006“中印友好年”的重要内容。从2006年7月20日到11月26日,两名“新唐僧”历时4个月,沿着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重走了西行取经之路。你知道这两位“新唐僧”“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吗?()A.中国广州-尼泊尔B.中国北京-印度那烂陀寺C.中国新疆-巴基斯坦D.中国西安-印度那烂陀寺12.唐朝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勾画庐山瀑布壮丽图景的诗人是被人们称为“诗仙”的()A.李白B.白居易C.柳宗元D.韩愈13.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右图中,福娃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假如你想欣赏更多的敦煌壁画,应该去()A.甘肃省B.河南省C.陕西省D.四川省14.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5.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①李冰②李春③玄奘④鉴真⑸郑和()A.①②⑸B.②③⑸C.①④D.③④⑸16.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有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A.杨坚B.李渊C.李世民D.武则天17.右图是一尊珍藏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高僧坐像,1980年,该塑像曾回中国“探亲”,你知道这位高僧是谁A.玄奘B.鉴真C.阿倍仲麻吕D.马可·波罗18.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A.《唐本草》B.《千金方》C.《金刚经》D.《步辇图》19.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A.赵州桥B.玉带桥C.宝带桥D.泸定桥20.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A.《金刚经B.《大唐西域记》C.《资治通鉴》D《史记》221.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A.隋朝B.唐朝C.汉朝D.南北朝22.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请你据此判断他去的是下列哪个城市?()A.成都B.兰州C.西宁D.拉萨23.被后世称为“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的唐朝画家是()A.董其昌B.阎立本C.吴道子D.顾恺之24.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A.散文B.传奇C.戏剧D.诗歌25.右图是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飞天》剧照,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C.唐杰: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D.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26.下列内容是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A、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27、唐朝被称为“诗仙”、“诗圣”和“画圣”的是①李白②阎立本③杜甫④白居易⑤吴道子⑥柳公权()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28.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D、唐玄宗册封过回纥、南诏和粟末靺鞨的首领29.下列有关唐对外交往的正确叙述是()A、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B、天竺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人的某些风尚C、唐太宗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D、唐玄宗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30.下列对唐都长安和北宋东京相同点叙述,不对的是()A、有“市”、有“坊”,界限分明B、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C、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D、都居住着大量人口31.你认为隋朝的统治与下列哪个朝代最相似:()A.秦朝B.东汉C.西汉D.东晋32.隋朝大运河的四段中,连接长江、淮水两大水系的是()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3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工具产生于:()A东汉B三国C隋朝D唐3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依据的主要标准是:()A才能B门第C民族D阶级35、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A使吐蕃与唐结盟B使吐蕃与唐朝合同为一家C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D加强唐对吐蕃的管辖36、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有⑴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⑵与少数民族和亲⑶在边疆建立管辖机构⑷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A⑴⑵⑶B⑵⑶⑷C⑴⑵⑷D⑴⑵⑶⑷37、“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出自:()A、唐高祖B、唐太宗C、唐中宗D、唐玄宗38、维吾尔族的祖先是:()A、突厥人B、靺鞨族C、六诏D、回纥族39.隋朝末年,走水路由余杭到洛阳,依次要经过的几段人工河是()①广通渠②永济渠③通济渠④白渠⑤江南河⑥邗沟A.②③⑤①B.④③②①C.⑥④①⑤D.⑤⑥③40.“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是描写了谁统治时期的情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高祖41.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B、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刷的《金刚经》C、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D、阎立本善长人物故事画,开现世写意画先河。342.“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B.具有高深的佛教学识和医学知识C.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D.促进中外文化交流43.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与亚洲、非洲、欧洲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政策开明,鼓励中外贸易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城市对外贸易频繁;④、各国当时称中国人“唐人”⑤、日本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44.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的最主要原因是()A制度先进,疆域广大B、对外交通发达C、经济繁荣,国力强盛D、政府重视对外交往45.唐朝时,有一位波斯人去长安的集市上购买商品,你认为他不能买到以下哪种商品()A、茶叶B、用活字印刷的书籍C、青瓷D、唐三彩二、材料题1、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朝复振。──《旧唐书·玄宗下》材料二: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旧唐书·宪宗下》请回答:⑴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哪一时期?(2分)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2分)⑵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复振?(4分)⑶请写出材料二中,与材料一有因果关系的语句。(3分)⑷假如你是唐玄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2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以上摘自《贞观政要》请回答: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提示:唐太宗的措施)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3、阅读下列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早期举行的考试。”请回答:(1)这种考试制度是什么?它正式形成于哪位皇帝在位时期?4(2)唐朝时这种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科目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科是什么?(3)许多皇帝对这一制度的完善起了重要的作用,你能完成下列内容吗?________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规模;_________首开殿试之风;________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4)这种制度为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5)这种考试制度到了明清时期有什么变化?带来了什么危害?⑹近年来,我们国家在招收公务员时,也多采取考试的方法,你觉得二者有区别吗?谈谈你的认识4、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材料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专输,其利也博哉!”材料四:图一图二⑴材料一、二三是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你认为他们说的全面吗?为什么?⑵材料四中的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时期的大运河?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⑶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名、或者运河段落的名称城市:ABC;两段:DE⑷大运河开凿以后,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天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那么你知道今天的大运河有什么利用价值?三、简答题:1、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请举例说明“繁荣与开放”的表现,并简要分析其原因。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是唐太宗说的一句名言,唐朝时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从而出现了”合同为一家“局面,那么唐朝时期都采取了哪些民族政策呢?今天我们要怎样妥善地解决民族问题呢?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下第一单元复习测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3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