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漫话探险》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漫话探险》教案七年级语文组导言:同学们:你们想目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景吗?想领略大海的无穷魅力吗?想了解神秘而美丽的太空吗?任何时候,人们都在尝试超越这些地平线。未知的大自然,不断的遇到敢于开辟未知领域的人们的较量。陆地、海洋和空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和探险来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吧!第一部分:走进探险家,感知探险。阅读下面有关探险家探险的经历,然后思考下列问题:※究竟什么是探险?探险有何意义?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第一个真正的科学航海探险家——库克詹姆斯·库克(Cook,James)(1729-1779),是英国的一位探险家、航海家和制图学家。他由于进行了三次探险航行而闻名于世。通过这些探险考察,他给人类关于大洋——特别是太平洋的地理学知识增添了新的内容。他还在通过改善船员的饮食—来预防长期航行中出现的坏血病方面也有所贡献。(库克第一次探险持续了1000多天,其间只有一人死于坏血病。从1795年起,英国海军的每一个水手开始第天定量服用酸橙汗。)第三次航海旅行的归途中,库克在夏威夷岛停留。一些夏威夷人偷了他船上的一艘小船。当库克离船上岸索要时,他俘虏后被杀死。★麦哲伦作环球旅行麦哲伦是葡萄牙富有航海经验的探险家。他坚信大地是圆形的,盼望做一件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壮举--环绕地球航行。1519年9月20日,一支由5条海船、234人组成的远航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城的外港出发了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渡过大西洋,绕过南美洲南端,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继续西行来到现在的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因干涉部族人纠纷,最后被土著人矛刺斧砍而死。其助手埃里·卡诺带领剩下的两条船逃离了这个群岛。1522年9月6日,埃里·卡诺带领幸存者终于回到西班牙。历时3年的环球航行,以确凿事实证明地球是圆的,有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宣告结束。★斯文·海定(1865年~1952年)是瑞典探险家,他一生中有30年时光是在中亚细亚和中国进行探险。斯文·海定最重要的一项发现,是1894年~1897年在中国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时得到的。他解开了环绕罗布泊这个咸水湖盆地的位置之谜。1900年,斯文·海定在沙漠中发现了楼兰城遗迹。1905年,他重访西藏后,绘制了第一张详细的西藏地图,并且发现了印度河的发源地。斯文·海定继续旅行,直到60多岁。他撰写了许多本关于自己长途旅行的书。这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名的探险家之一。在探险旅行中,斯文·海定收集了8000多个岩石标本以及古代文明的遗物。这些物品如今保存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斯文·海定基金会。★中国探险家--刘雨田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1942年2月26日生于河南省长葛县,原是新疆乌鲁木齐铁路局机关的一名干部。面对外国人的挑战,1984年5月,他毅然舍弃一切,开始徒步万里长城。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了他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近十年来,他只身闯大漠,走戈壁,攀山,涉大河,用自己的血水、泪水和汗水为祖国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的探险空白。他用自己的双手拍摄了一万多张黑白彩色照片,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探险日记,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地理、文学、哲学、艺术、气功和考古等各种领域,他的几部作品已陆续发表,曾多次获得全国大奖,有的还作为爱国教材选进初中课本。第二部分:议论探险:请阅读北大学生遭遇山难的资料:资料一:北大山鹰折翅西藏希夏邦马峰,是2002年最为令人痛心的消息之一。8月7日,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5名队员在攀登希夏邦马西峰顶峰的过程中,遭遇雪崩,两人遇难,三人失踪。消息传来,不但北大师生、失事者的亲人和登山界感到痛心,整个社会都普遍为之痛惜。那些年轻而壮美的生命之花凋谢在雪山之巅,让人生出无限的感叹。(西藏希夏邦马峰位于我国西藏境内,海拔8012米。)资料二:北大校长许智宏:将一如既往支持学生登山事业中新网北京2002年8月26日消息:北京大学召开追思会,以悼念和追思五位在攀登希夏邦玛峰过程中遭遇雪崩而遇难的北大山鹰社登山队队员。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会上高度赞扬了山鹰社同学“探索自然,超越自我;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精神。许智宏还表示,北大山鹰社此次登山活动虽然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而受到巨大的挫折,但他们这种可贵的山鹰精神却不因挫折而舍弃,北大山鹰社将从此次山难中吸取经验,接受教训,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他指出,学校将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山鹰社的活动,支持北大学生的登山事业。“此次山难时间对北京大学全体师生是一次极其严峻的考验,北大全体师生将尽一切力量,妥善处理好善后工作,化悲痛为力量,发扬勇攀高峰的精神,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继续向前推进。”资料三:追寻北大山鹰最后足迹四大错误选择导致山鹰折翅8月12日从拉萨传来一个令全国震惊的噩耗,北大登山队山鹰社的5名队员在世界第十四高峰希夏邦马峰西峰遭遇雪崩。到19日上午,前线搜救组终于在海拔6700米处找到3具用绳索相连的队员遗体。估计其他两位同学的遗体也在附近,但他们已没有时间继续寻找。因为中午山上的阳光非常强烈,前一段时间这里又连续下了8天多的大雪,积雪深没膝盖,而且坡度比较陡,极易发生雪崩。搜救组在请示了拉萨救援指挥部和前线搜救指挥部后,把3位遇难同学的遗体从雪中挖出来,摘下手表,从背包中取出相机,用手套把3位同学的脸轻轻擦干净,整理好衣服,拍了照,再埋入雪中,做好记号。完成这些工作后,搜救组于12时20分下撤,同时带回部分遇难同学留在三号营地的羽绒服、手表、相机等遗物。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林礼清(数学系98级)、雷宇(电子系98级,两人刚被保送在北大继续读研究生)、卢臻(力学系2000级)、杨磊(数学系99级)、张兴柏(行政管理系2000级)。原本年轻绚烂的生命之花,为什么会在希夏邦马雪峰悄然凋谢?让我们一起追寻他们最后的足迹——错误选择之一:雨季登山潜藏危机北大登山队选择的登山时间是在暑假期间,而希夏邦马峰的气候特征是每年六月初至九月中旬为雨季,强烈的东南季风会造成雨雪频繁、云雾弥漫的恶劣天气,登山时的能见度比较差,更为要命的是由于气温相对高,山上的积雪容易融化松动形成雪崩。应该说春秋两季才比较适合登山。错误选择之二:反对意见最终妥协当山鹰社的登山申请提交到负责技术审核的登山协会时,登山中心表示不赞同。首先,希夏邦马主峰虽然在全世界海拔超过8000米的14座山峰中位于最后一位,但在某种意义上,它的攀登难度比珠穆朗玛峰还要大。这次北大登山队提出要攀登的西峰大本营海拔5000米,与顶峰的海拔高差大于珠峰,而且攀登路线更长,地形更为复杂,还要经过冰塔林、雪崩区和不少暗裂缝。此外还有上述季节原因。虽然登山中心提出反对意见,但由于学校方面、学生家长鉴于山鹰社是北大最成熟的一个学生团体,近年来成功攀登过许多座世界高峰,在强调了安全问题后,已经表示同意,同时西藏登山协会也同意让学生登山,登山中心最终也决定放行。7月13日,北大山鹰社的15名登山队员向心中的圣峰开拔。错误选择之三:悭钱不租卫星电话经验丰富的西藏登山队针对较为恶劣的天气和地势情况,向北大登山队建议聘请高山向导和技术顾问;建议租用一台海事卫星电话,以备急用。一般专业登山队在登山时都会配备海事卫星电话以防不测,而西藏登山队有三部海事卫星电话。海事电话的通话费相当高,一分钟通话就得花上几百元。当时负责人表示租金为50元一天,但鉴于租用对象是学生,只需付基本话费(记者从一名在珠峰使用过卫星电话的登山者口中了解到,海事电话的通话费相当高,分钟通话就得花上几百元)。由于资金原因,队员在经过协商后拒绝了这些建议。最后只从西藏登山队借来了三台步话机,用于短程联系。就这样,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登山队员,在没有充分的后勤保障条件的情况下踏上了艰难的征程。错误选择之四:遇雾遇雪冒险上山7月24日,登山队在山脚下建立了大本营,一直到8月2日,天气状况良好,登山队将登山路线修到海拔6600米,建立了一号营地和二号营地,并且将物资运送完毕。但情况到8月3日发生了变化。8月3日,天气一直不稳定,降水开始增多,全体队员下撤到大本营休整,队员分成ABC三组,A组由具有国家二级登山运动员称号的林礼清、雷宇、卢臻和另两名队员组成,负责修路和突击顶峰的任务。8月5日,A组建立三号营地(6600米),B组上二号营地。8月6日,A组往上修路到达6700米,B组早起运输物资至三号营地,他们遇上了因雾推迟出发的A组,B组撤回二号营地,当晚,两个组之间一直保持联系。出事前一天是大雾天气,可见有降雪,大量降雪之后,比较容易发生雪崩,所以,登山有个规矩,新雪后三天不能行军。但北大登山队却选择了继续前进。A组最后消息:感觉寒冷凶兆冒头8月7日,上午11点,B组通过步话机与A组联系,得知A组正在6700米以上修路,到达两块大石头的位置。当时,A组的队员表示,身体感觉相当寒冷,这不是个好兆头!(曾经有一名中国新闻图片社的摄影记者,采访登山队随队攀登到6000米的高度,在拍照时突然感觉身体发冷,全队人员马上脱下各自身上的羽绒服,全都披在这名记者身上,但仍无济于事,这名记者最终长眠在雪山上)。此后两组联络中断,到傍晚仍未联系上。8月8日,B组四人前往三号营地,到达时能见度不好,没有发现脚印,保温瓶里水是冷的,并向上搜索未果,于是在三号营地等候。到晚上8点仍未见A组队员返回,于是再上山寻找,一个半小时后,搜索未果返回。这天夜里,B组在三号营地轮值等待,他们彻夜开灯,期望能给A组的队员引路,但A组一直没有消息。反思山鹰折翅:冒险须有理性支撑8月9日,由于与下面营地联络不畅,B组派两个人下山报信,另外两个人上山搜寻。在通往顶峰的路上,大约海拔6700米的位置,发现两名队员的遗体,其中一人大半身被雪崩掩埋,在两块巨石下面,发现有大规模雪崩的痕迹。四处搜索,没有发现其他生还者,估计被崩下的冰雪掩埋。据现场登山队员估计,是新雪后队员向上攀登切断雪层,引发雪崩,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遇难队员即便当时被雪掩埋没有造成突然的遇难,也会被雪弄懵不能冷静求生而导致死亡。由于登山队没有与外界联系的通讯工具,山上发生的意外事故没有能及时传到拉萨和北京。两名队员辗转于12日晚才赶到拉萨求援。直到12天之后的8月19日,闻讯赶来的搜救队才找到其中三名队员的遗体。在一个极端的环境里,登山让人发现很多的东西。登山像一根针,深深扎进肉里以后感觉很清晰。没有登过山,不可能理解那种情感。北大登山队的队长刘炎林如是说。一个循规蹈矩、安于现状的人是绝不会轻易拿生命去冒险的。北大的山鹰,我们为你们骄傲!但冒险精神绝非仅凭“胆魄”就能促成,要有足够的理性去伴随自己的行动。在只能利用暑假而不是选择最合适的登峰季节时,在没有足够的钱租用向导和现代通讯设备时,在面临天气变化时,那一刻,冲动是否战胜了理智的判断?在宝贵的生命面前,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资料四:夏令营中的较量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来到内蒙古,与30名中国孩子一起聚星了一个草原探险夏令营。A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底。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20公斤。匆匆向前进着。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而若按日本人的计划。则应步行100公里!说来也巧,就在中国孩子叫苦不迭之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他们偷懒制造了极好的理由。他们争先恐后地把背包扔进马车里揉揉勒的酸痛的双肩,轻松的又说又笑起来。可惜,有个漂亮女孩背的是军用迷彩包,带子结结实实,使她没有理由把包扔进马车,男孩子背自己的包没劲儿,替女孩背包不但精神换发,还千方百计的
本文标题: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漫话探险》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3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