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课6课时(反思)
教师教学设计方案第17周第4节总编第62节课题复习课(测量、万以内加减法)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掌握长度单位与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与计算。2、掌握万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掌握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和换算、熟练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具多媒体多媒体教具Ppt教学过程预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整理知识二、练习巩固师:时间过的真快,我们已经把这本厚厚的数学书快学完了。同学们还记得你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前两个单元的内容。师:接下来,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内容。出示:175+162=310-207=259+148=教师出示错误的竖式计算结果。生说一说每个单元的内容。生说出前两个单元的内容。学生在本上独立完成三道竖式计算的题目。学生辨别错误在哪里,并自查结果。先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整理,然后再针对知识点进行复习。二、复习测量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自己做错了呢?我们在做加减法时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自己刚才有没有做对。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感受每一个单位的大小。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独立完成这些单位的换算4、应用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我的身高是15(),体重是25()千茶杯的高是10(),书本的厚约()厘米汽车的速度是每小70()大象的体重约()吨,小明大约每天睡10()加法:①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再加一次。②和-加数=加数减法:①被减数-差=减数②减数+差=被减数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我们学习了这些单位有什么用啊?(估计、估测)(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7分=()秒2小时=()分3千米=()米40毫米=()厘米8000米=()千米2分米=()厘米7000米+3000米=()千米5000千克=()吨7000米-2千米=()千米4吨=()千克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并且集体订正。回忆数量关系将第五单元时间单位的进率归纳在一起,让学生们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板书设计复习课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课后小记本单元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杂,应该在总结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大量长期的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教师教学设计方案第18周第1节总编第63节课题复习课(四边形)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2、会画平行四边形。3、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计算四边形的周长。4、能够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初步的运用。难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学会初步的运用。教具实物图形、格子图多媒体教具Ppt教学过程预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回顾整理我们学习过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四条边和四个角有什么异同点根据上面说的特点,在格子图中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什么是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四条边、四个角根据边和角的特点,小结三个图形之间的联系(可让学生举例说明)学生画一画学生说一说周长的含义学生说说周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课前先进行回忆、归纳将已经学过的知识点重新唤醒记忆,为后续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做好准备。二、实践提炼三、收获总结看看格子图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各是多少?1、求老师手机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先进行估计。2出示一张长方形纸,怎样知道最大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求剩下长方形的周长。剩下的长方形可以再剪出几个最大的正方形?(引导学生有余数的除法)3出示两张长方形纸,如果将两张纸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有几种方法,大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说周长的计算方法。根据方法求出格子图上的周长各是度多少,做完后小组交流。估计老师手机的长和宽。然后进行测量和计算。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说出思考的过程。学生自己画图,表示大长方形的周长。让学生自己完成后进行交流。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培养学生利用示意图来解决问题的习惯。板书设计四边形四边形:四个直的边四个角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长方形:正方形:课后小记图形单元本身就是个难点,所以学生遗忘也是正常的,要帮助学生回忆学习过程中的操作和推导过程,慢慢进行总结归纳。教师教学设计方案第18周第2节总编第63节课题复习课(有余数的除法)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够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的除法。3、能够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重点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难点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应用。教具多媒体教具教学过程预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二、分层练习,巩固知识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你能完成这两个填空吗?1、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1)48÷7=6……5()(2)35÷7=4……7()2、完成教材P121第4题:我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还剩几个留作备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学生先自己判断,然后说说应该如何判断一道题的对错。根据被除数的计算方法应该,看看除数是不是大于余数。说一说计算的过程,然后说说该如何答话。答:38÷5=7(件)……3(个)可以钉7件衣服,留下3个备用。复习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要点,为后面的练习做准备。根据知识点来计算后面的练习。三、提高练习四、小结3、四年级一班有42人玩激流勇进的游戏,,每船可以坐5人,该租几条船?师:在结局具体问题时,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境具体分析。完成书上P124页第3题一共有57棵树苗,每行种8棵,可以种几行,还剩几棵?幼儿园的老师要把下面的玩具分到各个小组:皮球22个,积木16盒,小汽车10辆,现在每个组要分7个皮球,3盒积木,2辆小汽车,这些玩具可以分给几个组?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独立分析题目列算式:42÷5=8(条)……2(人)分析:如果租8条船还有2人不能上船,因此要加一条船。8+1=9(条)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要求将各种物品分给各个小组,但是每个小组都要根据要求得到同样的物品。也就是要7个皮球,3盒积木、2辆小汽车。在练习巩固的环节里,增加一定的难度,进行有目的的梯度训练。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课后小记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的内容重在理解除法的意义,什么样的题目需要用除法来进行计算,这在综合复习阶段非常重要。教师教学设计方案第19周第1节总编第64节课题复习课(分数的初步认识)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会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并能进行比较。3、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重点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会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熟练计算教具纸多媒体教具Ppt教学过程预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梳理二、练习巩固1、师: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请大家想一想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随即板书:这些知识中哪些你有点忘记或者还有问题的?1、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折,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写作:()。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读、写分数还有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学生们可以通过手中的纸来折一折找到答案,锻炼动手能力,也能够用以往的经验去推理出答案。给学生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三、解决问题四、总结收获2、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5块,其中的3块是()分之(),写作:(),它的分子是(),分母是()。3、先表示分数,再比大小4、根据图示列出算式并计算。妈妈把一个蛋糕平均切成9块,小红吃了2块,妈妈吃了3块,爸爸回来后,又吃了2块.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小红比妈妈少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这块蛋糕吃完了没有?你是怎样想的?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们填出答案,并在组内交流为什么这样写。学生按要求填出图示的分数,然后比大小,说明比大小的方法。学生根据图示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说明列式的方法和计算的结果。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利用数形结合体会分数的含义,并进行比大小。板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读、写分数还有比较大小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课后小记分数的简单加减法对学生们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但是比大小确实是一个难点,很多孩子怎么也不会,甚至结合图形都不能理解。教师教学设计方案第19周第2节总编第65节课题复习课(时分秒)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重点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难点灵活运用本单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具表盘多媒体教具Ppt教学过程预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整理回顾二、练习回顾师:同学们关于时分秒的知识,你都知道了什么?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汇报交流。这个小组的同学汇报了关于时间的换算的知识,还有其他吗?师:那么就来一起复习一下。组内先说一说汇报交流机械表中最细,走得最快的针是秒针,秒针跳动一小格就是一秒。1天=24时1时=60分1分=60秒还有关于时间的计算的知识。我们有数格法、直接计算法、分段求和、化时为分的方法。1、我们常用的计时单位有()A:时、分、秒B:克、千克、吨C:米、厘米、分米先让学生们进行谈论交流,唤起回忆。三、巩固提高3、计算经过的时间。根据这个时间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和你的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上午10:05同学们在做什么?第二节课上课多长时间?早操时间是多长时间?如果你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从学校到家要用20分钟,你下午最晚()出发才不会迟到。一辆火车到达的时间是10:15分,比应该到达的时间晚点了25分钟,你知道应该几点到嘛?做一次体操要10()A:小时B:分钟C:秒半小时就是()A:50分钟B:30分钟C:50秒D:30秒早读8:00-8:15早操8:15-8:25第一节课8:30-9:10第二节课9:20-10:00眼保健操10:00-10:10第三节课10:10-10:50第四节课11:00-11:40午休第五节课2:30-3:10第六节课3:20-4:00自由活动4:00-4:30第七节课4:30-5:10根据时间表,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全部参与进来,教师可以适时调整问题的难度,达到面向全体目的。板书设计时、分、秒1天=24时1时=60分1分=60秒数格法、直接计算法、分段求和、化时为分课后小记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能够提出简单的问题,时间的计算原理比较简单,但是操作起来也有不容易理解的地方,要多练习。教师教学设计方案第19周第3节总编第66节课题复习课(可能性、广角)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推断时间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能从不确定现象中寻找规律。2、能够正确找出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重点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难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具彩笔多媒体教具Ppt、实物投影教学过程预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游戏引入师:出示一个筛子。筛子有什么特点?出示:请你们判断一下。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游戏如果这个筛子出现的数字是1、2、3,就是我赢了,如果是4、5、6,就是你们赢,这个游戏公平吗?学生回答。不可能出现1.()可能出现1、2、3、4、5、6()一定出现3()不可能出现0、7()学生自己判断。然后说明原因。学生思考,说明原因。让学生通过一个连贯的情境体会可能、一定、不可能的概念,然后通过游戏,体会可能性的大小。三、深入研究三、广角练习。师:同学们说的理由很充分,大家应该明白,理论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但会是接近的。师:如果我这里有两个筛子,都是一样的,你们说说
本文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课6课时(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40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