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徐醒民先生大学讲解文字版
1徐醒民先生大学讲解文字版《大学》大学这一部书,原来是在礼记里面的一篇,到了宋儒的时候,也是朱子他从礼记里面,把大学还有中庸提出来,再加上论语还有孟子,一共合起来叫四部书,叫四书。我们过去那个时候,还没有学校的时候,一般读书的人,从小开始读书,先读了三字经,这一类的儿童书籍。读了之后就读四书,四书先读论语,然后接着读大学、中庸、孟子。我们现在开始共同研究大学,大学,古人在儿童时期开始上小学,到了一定的年龄,理解的能力,比儿童时代要好的时候,就开始入大学,在入大学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一类的书了,大学、中庸。大学这一部书,先我们看看书的名称,叫大学,根据汉儒郑玄,郑玄他的字叫郑康成,我们普通讲书的时候,要尊重先儒,就是不讲他的名,就称呼他的字,是郑康成,他解释大学是什么呢?大学者,以其记博学,可以为政也。他说大学这一部书,记载的很广博的学问,学了这个学问之后,可以从事政治,到宋朝朱熹,就是朱子。他解释大学者,大人之学也,他说大学是大人之学。大人之学,比如说在位的,古时候作天子、作国君,都要学这部大学,除了天子,各国的诸侯,一般的读书人,也要学这个大学,这是汉儒跟宋儒,两位把大学这个名目解释,我们现在研读这个大学,特别要注重,开头这几句话。开头这几句话,也可这么说是大学所讲的,最重要的一个内容,而且是个纲领,这一部大学这么重要,是谁做的呢?一般的说,是孔夫子的大弟子,曾子作的,其余的还有一些注解,认为『经』是孔子,曾子是把它记载转述而已,但2是多数的讲,这部经就是曾子作的,当然曾子作这一部经,当然他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而孔圣人自己讲述而不作,所谓述而不作,就是把古代的圣人,所传下来的学术,到孔子的时候把它叙述出来,自己没有创作,根据这个意思来讲,曾子作了大学,这个经文的原意,当然是从孔夫子那里学来的,孔夫子是述而不作,这部经所讲这个道理,从古代圣王,圣人在位的那些古圣先王传下来的,这个学问。这门学问严格说起来就是一个字,就是『道』字。大学之道,这个道,这个道字,可以说把这一部大学,用这一个字,把它包含起来。古代一般读书人,进了大学,当然要学这一部大学,学道,凡是求学的人,都要学道。在今日之下,我们现在有学校了,学校里当然开设的各种学科,但是每一种学问,讲到根本的地方。那就必需要学道,明了这个道的时候,对于现在一般在学校里的学生,无论是那一级的学校,小学、中学、大学,以至于研究院,懂得这个道的时候,对于他所研读的那一门学问,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再就一般人来讲,或者是已经从学校毕业了,他要研究学问的话,也要研究大学之道,因为大学之道里面,就前面讲这几句话。一个是明明德,一个是亲民,后面有八个条目。分开来讲要学的八个条目,把这些纲领条目研究之后,后面那些经文都是解释的。全部的可以说,我们研究儒家的学问,也就是学道。一方面自己学这个道,一方面要教化别人。再呢,就是从事政治,从事政治就儒家的学术思想来讲,从事政治就是为了成就自己的道。因为我们学道,不是凭空坐在家里,在家里学,必得要办很多事情,对天下人都有好处。这个对于自己才有了很多功德,有了这些功德,就是帮助自己修道,成就这个道。这是在学的时候,他所以要从事政治,学成功以后,成就了圣3人了,怎么办呢?成就圣人,并不是说我成就圣人了,我就自己安安逸逸,在那里享受了。不是如此,成就圣人之后,还要在世间来教化一切天下人。这是我们学大学之道,首先了解的问题。再说学大学之道,成就圣人,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在过去从唐宋以后,唐朝的韩文公,就是韩愈。宋朝就是程子、朱子这些人,他们对于佛家的学问不了解,佛家也是讲修道,修道是为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要教众生了脱生死。因为我们任何人在世间,当然各人有各人的苦脑,这种苦脑最严重的,就是生死问题。这个生死问题,不论是有钱的人,或者是有政治地位的人,或者是贫穷的,没有地位的,没有钱财的,都是一律的对于生死问题不能解决,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从唐朝的韩文公,到宋朝的这些儒家。他们不了解佛法,连带的连儒家讲这些生死问题,也避讳不讲。实际上在论语里面记载,孔夫子的弟子像子路,就问孔子,问孔子怎么样事奉鬼神,怎么样这个生死问题。季路问孔子问死的问题孔子答复他:你要研究死的问题,必须要了解生的问题,要知道人死了以后什么状况,必须了解人从那里来的。人在生前是什么状况,这就是跟佛家讲三世因果,是同一个意义。后来因为唐宋这些儒家,他们为了反对佛法,连带儒家孔门,孔圣人跟他弟子,所谈的这个生死问题,他们都避讳不讲。一直到后来,一直到现在,凡是研究读朱子的四书集注,都不讲这个生死问题。但是我们现在研究学问,研究这个道,必得要明了这个问题。所谓大学之道,这个道,就是要我们研究大学的人,必须明了自己有道德、有本性。这个本性人人都有,本来就有,本性上没有生死问题。所谓生老病死,就是不懂道的人,自己有这个道,有本性。可是自己不明了,用不出来,所以才有生老病死种种的这些痛苦。4现在学大学之道,就是要明了,自己有本性,本性首先明了,然后一步一步的学习。知道怎么样的把自己本性用的出来,开发出来。本性是潜藏在我们心里面,我们普通人,都是被自己自私自利的,以及多生以来的,那种不好的习气,把我们本有的这个道,也就是本性掩盖住了。我们用不出来,我们学大学之道,就是把本有的这个道,把过去多生以来,多生多世以来,这些恶的习气,自私自利的心理,一步一步的把它破除掉了。破除掉之后,我们本有的这个性,就能完全显现出来。本性显现出来,就是成就圣人了,成就圣人,这个生死问题就没有了。这个在我们中国,三皇五帝,到了夏商周三王时代,那些开国的帝王,以至于到孔夫子。这些圣人,他们的生死问题早就解决了,尧舜他能够把天下都能让出去,凭的什么?这就是一丝一毫的自私心没有,完全是为天下人。孔夫子原来在鲁国做官,官位做的很高,后来因为感觉,这个道行不通了,他官也不做了。到各国去看看,看有没有机会把道行得出去,所以孔夫子一生,不是为自己,纯粹为天下人学道。为天下人学道,也就是想教化天下人,学圣人,解决这个生死大苦恼的问题这是我们讲中国文化根本的问题在此。现在我们就看大学这个经文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几句话,讲这部大学的文章,也就是经文,它的章法,经文的祖织。这几句话,就是全部经里面,一个纲领。这个纲领,在这里看,大学之道这一句话,是个全部经,提出来一句总的包含,意思的一句话。后面在明明德在亲民这两句话,两个纲领,在止于至善这一句话,是两个纲领的一个结论。大学之道这一句话是开头,有开头之后接着两纲,两纲学到成就,学到最究竟的地方,就是止于至善,一个结论。在宋儒像朱子他们讲,他就5列为三纲,就是大学之道是总提出来一句话。后面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句作为三纲,三个纲领。这一种分法,在我学人的老师雪庐老人,他的看法,不能够照宋儒的那种把他分为三纲,应该是两纲。雪庐老人研究这个经文的主旨,确定是两纲是什么呢?因为后面有条目,条目有八个,八个条目正好一纲领四个条目,正好是两纲。这八个条目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亲民正好两纲八目。往下的经文,就解释前面这个纲目的,因此在这里,我学人陪同大家研究,确定这经文前面是两纲,后面是八目。现在开始讲大学之道研究大学,大学,在古时候进大学,求学也好,我们现在研究这部经也好,都是研究大学。或者在今天,我们看看在各级学校里面,在校的学生们,他要研究大学的话,都是研究大学。这部经,它教我们是什么呢?最重要就是道字,道根据古人注解,道如同道路,道路,我们一个人要从家里,到那个地方去,要到达那个目的地,必然要按照道路来去走,不从道路上去走,什么时候能够到那个目的地,所以这个道,就是如同一个道路。在这里讲,这个道就是指的,我们人人本有的一个本性,这个本性在中庸里面讲,天命之谓性,天命之谓性就是本来,天是天然,不是学来的,是人人自己心中本有的,这就是性。大学之道就是教我们开发自己,本有的这个性。大学之道要开发自己本性的话,有两个,一是明明德,一是亲民。明明德上面这个明字,就是发明的意思,开发的意思,上面这个明字当动辞讲,下面明德这个明字,指的就是德。这个德,就是我们本性,所起的作用,本性它是不动的,要起作用的话,那就是德。这个德起来的时候,还没有用出来,它起了一个现象。这个德,虽然跟这个本性,6是两个名词,一个是性,一个是德。但是这个明德,就跟那个性是一体的,性是在那里没有动,是静态的。德在这里是要起来,有所动态了,动了,但是它是明的,我们普通人,这个德一起来的时候,就变成昏了,不是明德,是昏德。这个昏德怎么起来呢,就是自己自私心,把那个明德,那个明,把它掩盖起来了。所以我们的德,不是明德。圣人把自己本性,完全开发出来以后,他这个德就是明德。他什么时候,作任何事情,都是明德在那里起作用,所以圣人一丝一毫不为自己,他是平等无私的为天下人。因此这个明德,就是性德,本性的德。但是我们一般人,都有不好的习气,这个习气就是,自私心在那造成的,应该要明德。我们要学道,要发明我们自己的本性,那就要明明德,就要用圣人所教的方法,把我们的明德发明出来,这是第一纲,完全自修的。但是我们学道的人,怎么样开发自己的本性呢?怎么样使自己的明德,能够发明出来呢?前面讲的,我们明明德所以不明了,那是因为有自私心,在那里作祟,现在要明德,必须从事利益天下人,这个工作来做起。这叫亲民,亲民就是一方面,用大学之道明明德,这些道理来劝告天下人,一方面在过去就要从事政治,因为从事政治,借着政治的力量,来教化天下人,这是非常有效果的。在今日之下我们各行各业,所以普通人讲行行出状元,无论从事那一个行业,都可以亲民,也就是说,你无论从事那个行业,以大家的专业,把这个圣人之道,也就是大学之道,这个道理,劝告你所接触的人,这就是亲民。但是现在,虽然是各个业都可以亲民,但是就政治这一方面来讲,以政治这种政权的权力,来实行这种教化,更有效果。现在看起来,无论从事那个行业,或者是从事政治,当然从事政治无论是古时候现代,不是说人人都7希望从事政治就可以,那不一定,要看个人的机会,有没有这个机会。有机会从事政治,当然就借着从事政治,可以为天下人来谋求福利,可以借着政治这种力量,来教化天下人。这就自己明明德来讲,这就帮助自己明明德。就是在事情上面,作了很多有利于天下人的事情,这个有利于天下人,不是为自己,那这就是帮助自己明明德,就把自己那一种恶的习气、私心,借着为天下人服务,为天下人谋求福利,不为自己,这就是成究自己学道的这种事业,所以像大学之道,一方面自修是明明德,教化他人就是亲民,这两者缺一不可。自己不明明德,只是来教化,那我们拿什么东西教化人家,如果说只求自己明明德,而不肯为天下人服务,那明明德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自己私心去掉,把自己一切为自己的那种不好的习气,一层一层去掉,我们这样不肯为天下人工作的话,怎么能够去得掉自己私心呢?怎么能够去掉自己那种恶习气呢?所以这两者缺一不可。学成功了,这两者学成功了,生死问题就解决了,就跟佛家所讲的,了生脱死,生死了脱了。自己了脱生死,成就圣人了,还是回过头来,永久在人世间替天下人教化,来服务。我们要问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些圣人,孔子圣人,他们也有死的时候,现在也不在世间,这个问题?他们这些圣人,死是怎么死啊!我们对于一个人的生死问题,要一个正确的了解,死是我们人的肉体,有死亡的时候,一般人肉体有死亡,但是灵魂没有死,这就是没有成圣人的话,他灵魂并不是说随着身体,身体死了灵魂也就没有了,不是这个道理,不过我们一般人,肉体死的时候,灵魂再转世,转世转到那里去啊?是不是再转到人间来?是不是变成畜生了?或者是升到天上去,这不一定啊!那就要看这个人,在世间的时候,他作的事情,8是不是绝对的自私自利啊!是不是也作一些善事情,作一些善事情,那么他可以再到人间来,作了更多的善事情,可以生到天上去,相反的,这个脑筋所想的,鬼头鬼脑的,那就堕落到鬼道里去。贪心太重,自己作出的事情,只求利益自己,不求利益他人,大概都是堕落到畜生道里去。这在孔夫子作的易经,系辞传讲的很清楚。孔子在系辞传里说,精气为
本文标题:徐醒民先生大学讲解文字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45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