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谁先走教案北师大版优秀版
1谁先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数据,判断简单的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教学重点:1.体验、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2.在不公平游戏中讨论对双方及多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具准备:骰子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老师想请大家来玩一个扳手腕游戏,分为男生、女生两个代表队。男:(很健壮的男生)女:(很瘦小的女生)师:男生胜出,祝贺你们。看来有些同学有意见了。你们觉得老师这样安排比赛公平吗?哪里不公平了?(身高、体重应该差不多)在生活中,只有公平的事情才能令大家满意,游戏也要有公平的规则才能进行。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小明和小华准备下棋,在决定谁先走时,他们都很谦让,为了公平起见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吗?(板书课题)生1:用抛硬币的方法。生2:用掷骰子的方法。生3: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22、笑笑也为他们想了一个掷骰子的方法。她是这样说的:“点数大于3,小明先走;点数小于3,小华先走。”她这个办法公平吗?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笑笑的方法,分小组试试,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1)小组活动。(2)组长汇报。生1:我们掷了几次,有时小明先走,有时小华先走。生2:我们掷了几次,也是同样结果,但是我想多掷几次,小明先走的次数会多。生3:我觉得这个办法不好,小明先走的可能性大。因为一个骰子有6个面,掷出1,2,3,4,5,6的可能性都不一样。大于3点的有3种可能,就是4,5,6,小于3点的有2种可能,就是1,2,大于3的可能性大,这个办法不公平。3、师:通过多次实验,确定这个办法不公平,你能修改笑笑的方法使游戏公平吗?(点数大于3,小明先走;点数小于或等于3,小华先走。)小结:由此可见,要判断游戏是否公平,关键是看他们的可能性。可能性大,赢的机会就多;可能性小,输的机会就多;只有当可能性相等,输赢的机会一样时,游戏才是公平的。三、拓展思考师:除了掷骰子外,你们还能想出一些别的对小明和小华都公平的办法吗?1,淘气也帮着想了一个掷硬币的办法,他是这样说的:“正面朝上,小明先行;反面朝上,小华先行。”他的这个办法公平吗?为什么?2,(同桌讨论后回答)(出示国外科学家试验数据,学生们边看边唏嘘不已)姓名试验次数正面次数反面次数德.摩根409220482044莆丰404020481992费勒1000049795021皮尔逊240001201211988罗曼诺夫斯基806403969940941师:看起来,用投硬币的方法还是比较公平的,因为: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会出现两种可能的结果(正面朝上、反面朝上),这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因此,这个方法(公平)。3师:那你能再帮小明和小华想一个办法,来决定谁先走吗?(出示书中的两种情况)生:(石头、剪刀、布)师:这种方法公平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石头(输)布(赢),石头(平)石头(平),石头(赢)剪子(输)双方输赢的机会各半,而且双方都有3种可能性。这样,出石头,剪子,布赢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所以游戏规则是公平的。看起来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游戏公平的方法啊!那么我们可以从这几个小游戏规则中知道,怎样的游戏规则才是公平的呢?(只有在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下游戏才能公平、公正。)四、设计公平的游戏并玩游戏1,书P102练一练T1.2,转盘游戏:三名同学玩跳棋,每人选一种颜色,指针停在谁选的颜色上谁就先走。小丽选择了红色。你认为这样的方案公平吗?为什么不公平?那么,你能根据可能性相等的原则,修改一下转盘,使游戏公平吗?学生设计转盘。拓展应用:学校对面开了家新的小卖部,小卖部的老板想搞一个购物抽奖的活动,现在有两个方案,请你猜一猜老板会选择哪个方案?为什么?方案一:转转盘,指针指到红色区域即中奖。方案二:转转盘,指针指到红色区域即中奖。五总结升华4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高效阅读的第二要务是把握所读内容的重点,甚至几个关键词即可。前三章里面,作者最核心的是提出了学习的两个基本要素:兴趣、专注。兴趣可以让我们更主动、积极,更愿意表达自我,就好比作者在书中提到:第一年的象棋比赛非常顺利,和同龄人相比,总是战无不胜,或许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表达自我。专注:连续8个小时完全沉浸于一个棋局的分析,在烟雾缭绕、旁观插画、嘲笑讽刺不断的公园中下棋。完全融入下棋这项活动,挖掘自己的思维潜能。要有正确的学习理念: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整体理论:把学习的能力看成是一个固定的不能再进步的状态,把成败归结于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能力水平。渐进理论:事情都是可以改善的,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就能获得成功。认为,学习不好是没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训练方法。两种理论的心理学测试对比:“整体理论”者:遇到困难,更容易急躁甚至放弃。“渐进理论”者:在困难面前,更愿意迎接挑战。我们每个人的都不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而且这种差别只是一个最底层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自己有学习和改变的能力。虽然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起点是不一样的,但每个人可以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在不同领域的能力的,这就是渐进理论的观点。本书非常精彩,是一个在两个领域都取得多次世界冠军的大师级人物,在美国有影响力的传奇人物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梳理和总结反思学习过程的实践之做。效果更好,把心理表征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形象具体的进行了一次完整阐释。用的相当准确,Josh学习的艺术就是顺应身体的感觉开发身体的灵感在大限度的把大脑的灵性开发出来的方法,绝非死板的办法。学习时如何专注从而调动大脑的学习能力,比赛时如何调整最佳的心理状态。“细腻的感觉难以把握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中的要求并不高但在高水平的竞赛中变得非常重要,本书就是精细的简介了Josh在感觉和心理状态地方法和研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软区域和漩涡效应。“感觉和心理状态”是精妙和难以言传的,当我们要深入研究和学习专项技能的时候具有非凡的价值。但是我们知道任何技能或理论都有边界,那么这个学习之道的边界在哪里?如果能结合笛卡尔的不可知论,可见学习之道依赖于人的感觉通道,更多的是经验性的和感觉性的而不是抽象的和逻辑性的。在技能的经验的学习中是非常有用的,例如艺术,棋类,太极等;在需要抽象思考逻辑推理思考的学科中应该没有用武之地。明白了学习之道的边界加深了我对学习之道的理解。依然是《学习之道》这本书,不过目前市面上存在两本学习之道,前几天看到是维茨金的,这本书芭芭拉的。两本不一样,但都非常值得阅读和学习是人集中注意力去认识,理解,记忆,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心情更加紧张,甚至呼吸都停滞了。比如我们以前都跑过1000米,在正式开跑之前都要做准备,当裁判员喊出“预备~跑”,这几个字的时候,大家就蹭的一下窜出去了,这就是专注思维模式。发散思维模式,是大脑在相对放松时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大脑的神经元处于放松的状态,注意力涣散。比如我们过年放假,我们飞到南半球去过夏天,在海边吹着舒服的海风,躺在沙滩上,或者摇摇床上,心情舒适,放着轻柔的音乐,似睡非睡,。这就是发散思维模式。想象一下手电筒其实,可以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是手电筒,不过不是手机的手电筒,而是传统的家用电器手电筒。手电筒可以聚焦、扩焦,当手电筒聚焦死后,光束更强更密集,但区域小,只能照到一个点,这就是我们处在专注思维的时候。当我们处在发散思维的时候,光束分散,看的区域更大,但是光的强度会非常低。所以,如果我们要学习、解决某个事物,就可以用聚焦的专注模式,而如果我们要理解或者接受新鲜事物,那么最好用扩焦。当我们锁定一个方向之后,就可以转换为聚焦。其实,当我们长时间用专注模式考虑一个问题时,就会有许多想法,有一些是造成问题的思维,有一些是解决问题的思维,但当我们找不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通过这种切换手电筒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转换,让我们把造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分离开来。很多人看过刘未鹏的《暗时间》,里面提到过一个栗子,原文大概是:他父亲自己在家组装电视机,全都安好后,电视就是不出图像。父亲白思不得其解。结果睡到半夜,突然想到是哪里出了问题,立刻起床修整,果然电视能看了。还一次是父亲帮刘未鹏的妹妹辅导高中数学,碰到一道题解不出,父亲又是在睡午觉时,想到了解题方法,做出了题目。刘未鹏将这个事情分为:明意识和潜意识。当我们面对具体的问题时候,使劲儿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这时候使用的都是明意识。但当我们不再去思考问题,转向其他问题时候,就开始用潜意识思考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老走神)。就好比手机后台,虽然我们退出了微信、登录了微博,但微信仍然在运行,它是用潜意识在运作,所以,我们可以用潜意识在睡前、走路、休息的时候可以留一些时间,思考一些问题,这样在睡觉的过程中潜意识会继续围绕这些问题做工作,并得出结果。有没有发现,刘未鹏提出的明意识、潜意识,与芭芭拉提出的专注思维、发散思维基本是一致的。专注思维类似明意识,类似我们手机界面正在看的微博,而发散思维类似潜意识,就是手机后台正在运行的微信。但在后台运行的微信并不比前台展示的微博工作能力差,所以,学会调用潜意识、发散思维去处理各种问题,可能会受到更多效果,尤其是“学习”。你应该更努力一点才是,人是能通过持续的努力获得进步的。什么是整体理论和渐进理论整体理论:比如表扬孩子在某某方面很聪明,很有天赋。这样就切断了成功与努力的关系,容易让人把成功与天赋联系起来,而忽略了努力的作用。渐进理论:对孩子说你的每一次成功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鼓励孩子不断地去学习,去相信成功来源于努力,相信自己能通过努力慢慢变好。读书的时候我们就经常看到爱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里已经把成功归结于汗水,即我们付出的努力,与成功是成正比的,而非天赋,我们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在本书中能发现,作者本人非常有天赋,在6岁的时候,偶然经过公园中,发现了自己对象棋的热爱,从而产生后续一系列事情的发生。兴趣是起点,之后持续的行动,才能成功,在书中我们会看到作者很用心去体会如何掌握一门技能,很用心去做。不停的调整自己的状态,直到颠峰。说明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努力程度,对结果的影响非常大。“天才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建立在热爱、激情、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的。追求卓越的关键在于,要坚持充满活力、长期的学习过程,不再满足于原地踏步、平平庸庸。”走出舒适区,爱上学习不断学习一些新的技能,让自己爱上学习,去挑战那些蹦起来才能够得到的目标,不要害怕犯错误。就拿书中的例子来说:有一次作者和一个230磅重的彪形大汉的太极拳推手比赛中,被彪形大汉撞成了右手骨折。一般人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办法是先休养一段时间,等右手骨折好了再接受训练,但是作者却没有休息,使用比较弱的左手开始训练,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克服情绪带来的负面作用,心平气和的接受,再试着将这些为自己所用。走出舒适区,就是要我们能承受挫折,并从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来改善自己,提升自己。划小圈,学习要深不要广“有效地压缩技能的外在表现同时又紧紧围绕技能的内在实质。一段时间之后,广度就会慢慢缩小而力量则会逐渐增加。”这是书中的原话,用大白话来说划小圈就是要精减自己的学习目标,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对一个技能要充分学习,直至掌握后,再去学习下一个技能。不要什么都想想学,什么都想要,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什么都得不到。能成为顶尖高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基本技能的东西有更深的理解。每天都要学得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因为学得更深可以让我们把潜力中那些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极具创造力的部分挖掘出来5
本文标题: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谁先走教案北师大版优秀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4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