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1《2015级语文》会考(三二连读)试题
《语文》(三二连读)试卷第1页(共8页)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毕业会考《语文》(三二连读)试卷2017.6亲爱的同学们,请注意审题,认真答题,仔细检查,期待看到能反映你语文水平的答卷。请注意: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8页,答题卷6页,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试题共四大题,所有试题的答案全部答在答题卷上。试题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啮.噬(niè)商榷.(què)不啻.(dì)暴殄.天物(tiǎn)B.斟.酌(zhēn)雏.形(chú)鸟窠.(kē)舐.犊情深(shì)C.甄.别(zhēn)藐.视(miǎo)真谛.(dì)不容小觑(qù)D.侥.幸(jiăo)隽.永(juàn)漫溯.(sù)并行不悖.(bè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粉墨登场走头无路无缘无故相依为命B.敲诈勒索自食其利惊慌失措负曲衔冤C.别出新裁随机应变下不为例伤天害理D.尽善尽美乱七八糟望而生畏千真万确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里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①无锡的梅园,面临太湖,以梅饰山,以山饰梅,。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语文》(三二连读)试卷第2页(共8页)四大家。③这本侦破小说,构思新颖,,值得一看。④电影中有几处看来是闲笔,实际上却是之处。A.别具一格不落窠臼匠心独运独树一帜B.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匠心独运不落窠臼C.匠心独运不落窠臼独树一帜别具一格D.别具一格独树一帜不落窠臼匠心独运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老Q,”赵太爷怯怯..的迎着低声地叫。B.问起时传祥,一些中学生便摇头,几位大学生也双眼漠然..。C.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随心所欲....的鲨鱼。D.如果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在算术方面有惊人的能力,通常会令人相当折服..。5.给下面文字选择一个结尾,最恰当的一句是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真实,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取得非凡成就的人,。A.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都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B.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最能耐得住寂寞的人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D.往往是那些首先具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有着多么深刻的影响啊!B.没有一个人不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艺术性很高的作品。C.上星期,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D.消费者享有知悉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7.下列表述是四种应用文的正文部分,其中语言简洁、明了、得体的一项是A.今借到体育室篮球壹只,课外活动结束后归还。(借条)《语文》(三二连读)试卷第3页(共8页)B.校文学社定于本周三在阶梯教室开会,届时请全体社员准时参加。(通知)C.我班定于6月20日下午3时召开毕业座谈会,敬请赐教。不得无故缺席。(邀请书)D.兹聘请德高望重、学识渊博、在我校师生中很有威望的高超同志担任我校校外辅导员。(聘请书)8.对下面这段文字依次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大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儿比针鼻还小,老是斤斤计较,心却比天还高,怎么能与同学们相处的好呢?A.明喻夸张设问B.夸张暗喻反问C.明喻夸张反问D.夸张暗喻设问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B.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C.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共有一百三十篇。包括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10.名句填空(每空0.5分)《赤壁赋》的作者苏轼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和朋友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放眼望去,只见“清风徐来,(1)”,两人划着小船,“纵一苇之所如,(2)”;苏轼举酒畅饮,“诵明月之诗,(3)”,尽情欣赏美丽的月色。可是不久,客人凄凉的箫声响起,“(4),泣孤舟之嫠妇”。于是作者以水月为喻阐发了万物与人生“变”与“不变”的哲理,其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5);自其不变者而观之,(6),而又何羡乎”。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共10分)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语文》(三二连读)试卷第4页(共8页)檐下立地看火。数内①一个道:“这条计...好么?”②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③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④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⑤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⑥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⑦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⑧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⑨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1.文段中加点词“这条计”是指什么计?它“好”在什么地方?(2分)2.这段文字主要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从情节上看,这段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起到什么作用?(2分)3.文中①至⑨的九处“一个”,分别指哪几个人?请分类归纳后,说说是凭什么判断出来的。(2分)4.结合本语段分析《水浒》在写人方面有什么特点。(2分)5.在《水浒传》你最欣赏哪个人物?说说你欣赏他的原因。(2分)(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年轻时应该去远方漂泊①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他要利用这个假期,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语文》(三二连读)试卷第5页(共8页)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②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③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④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⑤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象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象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⑥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窗,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⑦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100只桨……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7个大海和13条河道。”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语文》(三二连读)试卷第6页(共8页)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1.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2分)2.第③段中加点的语句“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对于萍水相逢的人,作者凭什么得出如此结论?(2分)3.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加点词“青春的谱线”包含哪些内容?(2分)4.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2分)5.结合自身认识,谈谈你怎样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2分)三、文言文知识(共15分)(一)文言基础知识(5分)1.名句默写:(1分)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下列句子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2分)A.则何以哉B.古之人不余欺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不屑一提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出人:超过其他的人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却,竟然D.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10分,每小题2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语文》(三二连读)试卷第7页(共8页)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D.用心一也。3.对选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可以使人“善假于物”,从而培养起自己善于利用他人的品德。B.文段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来阐述学习的作用、方法和态度。C.学习上要有所成就,就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而且还要专心致志。D.“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收获大,是因为学习可以弥补不足。4.文中提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的?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语文》(三二连读)试卷第8页(共8页)四、作文部分(35分)(一)仿写句子。(5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青岛每年到了夏天,总要想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30分)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我们在长辈
本文标题:1《2015级语文》会考(三二连读)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55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