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材环境学导论(第3版),何强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环境学(第二版),左玉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环境导论,王淑莹,高春娣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环境学,陈英旭编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现代环境科学导论(第二版),盛连喜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工程学(第二版),蒋展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1、中国环境网()2、中国环境新闻网()3、环境保护()•相关网站•课程简介•32学时(2学分),10~15周;•闭卷考试,90分钟;•平时成绩占25%,课程考试占75%;•考勤10%,作业15%,(查资料)•考勤、作业缺1/3,取消考试资格开课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大家了解我国和世界环境科学的发展和现状,环境专业从业人员将来面临的工作任务,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特别是决策人群的环境意识,使生态城市建设成为人们的共识,以适应国内为解决城市环境问题而提出的建设生态城市的需要。Case1:空气质量预报•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首要污染物?城市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北京59可吸入颗粒物Ⅱ良环境知识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空气污染指数(API=AirPollutionIndex)•空气质量级别(Ⅰ、Ⅱ、Ⅲ、Ⅳ、Ⅴ级)•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微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日报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指数大于50时,空气质量分指数(单项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指数)最大的空气污染物。空气质量指数•(AQI,AirQualityIndex)是一种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简单而直观的指标。参与评价的污染物是SO2、NO2、PM10、PM2.5、O3、CO等6项。空气质量•质量指数级别建议采取的措施•1~501级,优各类人群可正常活动•51~1002级,良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减少户外活动•101~1503级,轻度污染易感人群减少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151~2004级,中度污染•易感人群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一般人群适当减少户外运动•201~3005级,重度污染•易感人群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3006级,严重污染•易感人群应停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运动•易感人群:儿童、老年人和呼吸道疾病患者80公里污染带,1000万元用于事故应急处理Case2:松花江硝基苯事件事件前后•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双苯厂(104厂),硝基苯的经流装置塔底发生堵塞,停下来处理,在处理中,操作员对于进料加热器的阀门改错了。由于该违章操作,最后造成了爆炸,死亡人数8人,重伤1人,还有50多人轻伤。同时,爆炸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硝基苯主要有四个去向,一部分硝基苯与苯、苯胺一起挥发到大气中;一部分沉积在松花江的底质中;一部分被水稀释后随水流向下游扩散;一部分被光和生物降解;•静态实验、动态实验、水质模型建立等方面对松花江底质对硝基苯的吸附解析规律、结冰期硝基苯在冰水中的分配行为、硝基苯的光降解规律、硝基苯的生物降解规律等进行了系统研究;•鱼类硝基苯富集和释放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江水中受硝基苯污染的鱼类经过25~30天后,其体内污染物浓度已经降至安全含量以下。•项目组对松花江沿岸两侧10公里范围内可能受影响的农灌区及畜产品养殖基地进行了调查。事件后的思考•环境管理问题;•环境污染的连锁反应问题;•环境污染的扩大效应;•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环境知识影响着我们的思索和辨别能力。。。。Case3:《后天》的灾难背景背景-全球变暖问题•2003年,在欧洲有2万多人因气温过高死亡;美丽的自然景观将由于气温变暖而消失;由于气候变暖,各种疾病将在这个星球上大肆传播……•全球变暖的原因;•全球变暖引发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是足以让世界停止一切战争真正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的全球灾难。环境知识影响着我们的娱乐。。。。2013.8青岛遭大规模绿藻袭击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与组成第二节:环境问题第三节: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第一节环境及组成一、环境(一)环境含义1.环境的定义: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就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什么是环境呢?1)人以外的一切就是环境;2)每个人都是他人环境的组成部分。延伸的环境定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第一章绪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城市和乡村等。环境中心事物对立统一2.环境与中心事物的关系:•环境(二)环境组成对于环境科学而言,环境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地质环境1.自然环境能量自然现象外太空环境地球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在长期生存发展的社会劳动中所形成的,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造了的自然物质,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以及所积累的物质文化等构成的总和。社会环境的本质是什么呢?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居住环境生产环境文化环境交通环境社会环境的分类:•自然环境对人的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人类要改善环境,都必须以自然环境为基础,谁超越它,势必一事无成。•根据不同原则,人类环境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面是按环境的范围由近及远的分类:•1)聚落环境•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地方与活动中心。它分为•院落环境•村落环境•城市环境•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位于地球表层,即岩石圈、水圈、土圈、大气圈与生物圈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交错地带。•能量特点•三大特点基地特点•相关性•3)地质环境•地质环境指地理环境中除生物圈以外的其他部分。•4)宇宙环境•宇宙环境由广漠的空间和存在于其中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组成。•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系统内外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和交换。•系统外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通过外部作用,进入系统内部,这个过程称为输入;•系统内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通过内部作用,排到系统外部,这个过程称为输出。•若输入等于输出,就出现平衡,称为环境平衡或生态平衡。•①整体性•②有限性•③不可逆性•④隐显性•⑤持续反应性•⑥灾害放大性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阳光、岩石等。•人工环境要素包括:综合生产力、技术进步、人工产品和能量、政治体制、社会行为、宗教信仰等。二、环境要素与环境质量1.环境要素环境要素环境结构单元环境整体(环境系统)•水水体水圈•大气大气层大气圈•生物体生物群落生物圈•Ⅰ环境要素属性•②等值性•③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①最差(小)限制律•④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2、环境质量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污染•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群的文化状态2、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城市环境质量•生产环境质量•文化环境质量一、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就是指作为中心事物的人类与作为周围事物的环境之间的矛盾。第二节环境问题二、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按发生的机制)环境破坏环境污染和干扰(一)环境破坏•是指人类的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它们导致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1.生物环境的破坏过度砍伐引起的森林覆盖率锐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滥肆捕杀引起的许多动物濒临灭绝等2.非生物环境的破坏盲目占地造成的耕地面积减少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面下沉其它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按破坏的对象分环境破坏让海啸更可怕海滩上不应建居民区海滩是削弱海啸破坏力的一道屏障红树林、珊瑚礁被破坏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的官员布拉德·史密斯说:“亚洲一些沿海国家不断在海边修路、开垦农田、圈海养鱼和发展旅游业,使得沿海的天然屏障不断遭到破坏。”红树林曾经覆盖了热带和亚热带3/4的海岸线。现在只有一半得以幸存海平面上升加重海啸损失在20世纪,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如果照目前速度持续上升,一些岛国(如马尔代夫)终将消失在海浪之下。•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3日报道,全球变暖已经日益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北极熊就是最典型的受害者。今天公布的一张2009年8月拍摄的照片显示,一对北极熊母子无助地坐在一块不断融化缩小的浮冰上,正在快速远离陆地。这张照片再次向人们证明,全球变暖正在毁掉这个世界。•这张图片是摄影师埃里克·莱弗朗科拍摄到的,当时的气温大约在零上5摄氏度。埃里克推测说,这只北极熊母亲带着她大约9个月大的孩子外出捕食海豹时,爬到一块大浮冰上休息。但是这块浮冰快速向挪威斯瓦尔巴特群岛的奥尔加海峡漂去,并且不断融化缩小,导致这对北极熊母子不断向中间退缩,它们的表情看起来十分悲伤。北极熊母亲拼命地保持浮冰平衡稳定,保护受到惊吓的孩子。•北极熊通常都是游泳健将,但是由于这块浮冰已经距离岸边20公里远,它们无力游上岸。当时一些考察人员想要将这对母子带上船,然后送到最近的陆地上,但没有成功。北极熊的最大威胁实际上是高温,那将导致他们的体温上升,如果游泳过快,北极熊将会丧命。第一章绪论致命传染病蔓延环境破坏是主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表的《全球环境展望年鉴2004/2005》•全球气候变暖使许多病毒和病毒宿主更为活跃;甲型H1N1猪流感流行、非典、禽流感•城市化进程导致的森林与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蚊蝇大量滋生和繁衍;•包括移民工人和难民在内的人口流动使传染病向更广的范围扩散。1、环境污染•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如POPs、重金属)。污染物2.环境干扰•人类活动排出的能量进入环境,达到一定的程度,对人类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二)环境污染和干扰•由能量产生,是物理问题•是局部性、区域性的•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污染源停止作用后,污染也就立即消失。特点中国:死亡率和疾病负担死亡伤残调整的生命年千人占中国死亡总数(百分比)千人占中国总数(百分比)中国占世界伤残调整的生命年的比例a与水污染有关1341.5%60423%9.6%腹泻9336854.3%肝炎3462634.7%沙眼-34714.2%肠道线虫7138435.2%与大气污染有关189921.2%2973414.2%-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143216.0%178108.5%58.6%下呼吸道感染4675.2%119245.7%9.0%合计888520840715.1%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十八世纪末)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初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3.环境问题的第一次高潮(工业革命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80年代,著名的八大公害)4.环境问题的第二次高潮(高科技腾飞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三、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1〕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工业区工厂排放烟尘使当地居民几千人受害,死亡6人。2〕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多诺拉镇工厂和汽车造成的大气污染使全镇1/2居民受害(6000人口,其中20人死亡)。3〕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伦敦居民烧煤取暖和工厂烟雾致使4000人死亡。2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丧生。4〕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洛杉机汽车排放的尾气引起光化学烟雾,使400人死亡,植物大面积受害。八大公害事件5
本文标题:1环境学导论-绪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59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