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一、开发背景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一向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热情好客、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等优良传统仍为世界各国所称道。但毋庸讳言,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有辱人格甚至国格的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实施礼仪教育,不仅是教会儿童懂礼貌,做文明人,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提高未来公民素质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需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谦让,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尤其是一些问题家庭(父母离异或因种种事故造成对孩子缺乏管教的单亲家庭)孩子的身上还较为严重。因此,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入手,让学生从小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做事,丰富和发展了养成教育的内涵,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新探索。我们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熏陶、影响乃至改变目前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素养,为提高国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尽责出力。二、课程开发的意义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期望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建新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礼仪养成教育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人,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礼仪能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学校,能够使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更加友善、融洽、和谐,使校园的文明气氛更浓厚,树立起学校的良好形象;在家里,使家庭更加充满关爱,更加和睦、温馨、幸福;在社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协调、更有人情味,少一些矛盾,多一份温情,使人们的行为受到自我约束,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三、开发目标1、总体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通过新理念的教育、新视角的教育,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究出一系列切合学校实际的礼仪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构建新的德育模式,进一步弘扬古今“礼仪文化美德”,增强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2、具体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仪、有教养的人,让学生成为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文明得体、受欢迎的人。四、组织与实施(一)开发内容我校的《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注重礼仪教材开发、课堂教学实验、课内课外整合、实践活动创新等。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第一,注意礼仪教育的阶段性。低年级突出日常行为、具体做法;中年级在强调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同时,突出情感体验,指导儿童的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交往,并适当提供一些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礼仪知识;高年级教材则以“知”为重点,尤其是基于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来理解礼仪,基于“美”和“德”来理解礼仪,并指导学生朝着形成公民文明意识的方向而努力。第二,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并举。如:通过春节、清明、中秋等,了解传统文化方面的礼仪知识及要求;通过重要的交往活动、公众集会场合,让小学生了解重要场合的礼仪要求;同时,针对成人社会中的一些陈规陋习,教育学生学会区分“维护自尊”与“爱面子”、讲虚荣;等等。第三,突出全方位性,注重知行统一。不仅每班每周开设专门的礼仪课,而且注意课内与课外、家校社的密切联系,尤其是注重礼仪教育的实践活动创新,这些实践活动包括:①调查走访:走访公共服务场所,学习有关礼仪知识;②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上书店及图书馆收集有关资料,自主拓展礼仪知识;③竞赛展览:举行邀请函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抄报评比活动,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锻炼能力,特别是注意把礼仪教育与文化传统教育(书法、对联、剪纸等)有机结合起来;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的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小小售票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小导游的一天”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二)开发原则1、科学性原则:文明礼仪教育是道德启蒙教育,应根据教育学与心理学原理为实践的理论依据,在要求上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依据《纲要》、《守则》、《规范》的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等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以防止步入超前化和成人化误区。2、一致性原则:教师、家长、学生对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有统一的认识,在实践中保持行动的统一,特别是家长的支持和配合。3、渗透性原则: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不是孤立的,它要通过各学科、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渗透教育。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空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环境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4、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管理,充分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使该课程充满生机和活力。5、效益性原则:力求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努力,尽快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三)实施措施1、抓好教师培训。采用举办讲座、研讨、专项学习、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教师掌握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评价。2、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担任校本课程任务的教师写出课程计划,并做好课案收集。学校做好开发、实施的协调、检查工作。五、评价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检查和评价工作。2、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科目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4、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体系将体现:⑴、评价内容多元化;⑵、评价过程动态化;⑶、评价个体主动化;⑷、评价方式质性化;⑸、评价行为日常化;⑹、评价结果效益化。
本文标题: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6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