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ICP的监测概述颅内压(ICP):是指颅内容物对颅腔所产生的侧压力,通常用脑脊液的压力来代表。正常值:成人5~15mmHg儿童4~7.5mmHg轻度:16~20mmHg中度:21~40mmHg重度:41mmHgICP增高的原因及表现原因颅内容物体积的增加颅腔容积缩减表现“三主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生命体征:“两慢一高”有创与无创颅内高压是神经外科的急危重症,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颅内压变化,并有效的治疗,是抢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的一步。目前颅内压多是采用腰椎穿刺或者开颅等有创检测方法,存在着创伤、感染、脑出血等并发症.无创颅内压监测方式不仅可以避免有创监测带来的不良后果和医疗风险,给我们临床诊断治疗和进行预后判断带来很大帮助并可作为辅助治疗的有效客观依据。有创ICP监测腰椎穿刺术:腰穿测脑脊液压是最容易操作的方法,最适用于没有脑脊液循环梗阻和没有脑疝危险的情况,弯腰侧卧位,在L3与L4或L4与L5之间的间隙进针禁忌症1.可疑颅高压、脑疝。2.可疑颅内占位病变。3.休克等危重病人。4.穿刺部位有炎症。5.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如血友病患者等。总结:如果在第三与第四腔隙间梗阻时,尽管颅内压很高,而腰部脑脊液压可能很低。另外,腰穿所致的脑脊液渗漏可使压力测量失真数天。有创ICP监测根据传感器放置位置的不同,可将颅内压监测分为脑室内、脑实质内、硬膜下和硬膜外测压脑室内压力监测:是目前测量颅内压的金标准。优点:颅内压测定准确。方法简单易行;可通过导管间断放出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或留取脑脊液化验,适用于有脑室梗阻和需要引流脑脊液的患者。缺点:易引起颅内感染、颅内出血、脑脊液漏、脑组织损伤等并发症;脑室移位或受压、塌陷变小置管困难。脑实质测压:是目前国外使用较多的一种颅内压监测方法操作方便,在额区颅骨钻孔,将光纤探头插入脑实质(非优势半球额叶)内2~3cm即可。优点;测压准确,不易发生零点漂移,创伤小、操作简便;容易固定;颅内感染发生率低。缺点:创伤稍大;拔出后不能重新放回原处;价格较昂贵。硬脑膜下(或蛛网膜下隙)压力监测:用于开颅术中,将微型传感器置于蛛网膜表面或蛛网膜下隙,可对术中和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因为没有硬脑膜的张力和减幅作用,测量结果比硬膜外法更可靠。优点:颅内压测定准确,误差小。缺点。传感器置人过程复杂;置入时间受限,一般不超过l周;易引起颅内感染、脑脊液漏、脑组织损伤、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硬脑膜外压力监测:于颅骨钻孔或开颅术中,将光纤传感器或电子传感器置于硬脑膜与颅骨之问,紧贴硬脑膜,硬脑膜外压力比脑室内压力高2~3mmHg(0.27~0.40kPa)。优点:保持硬脑膜的完整性,减少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监测时间长;不必担心导管堵塞;患者活动不影响测压,监测期间易于管理。缺点:由于硬脑膜的影响有时不够敏感,影响监测的准确性l光纤传感器价格昂贵。无创ICP监测(l)经颅多普勒(TCD):(2)视网膜静脉压.(3)视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近年来有人利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来测量颅内压,认为其N2波的潜伏期与颅内压的相关性最好。N2波的潜伏期大于80ms与颅内压大于200mmH2O一致变化。全国多家三甲医院临床工作者应用NIP系列无创颅内压监测仪于临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均得出基本相同的结论:FVEP可以较准确地判定颅内压值,并在指导颅高压的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及广泛的应用前景。颅内压增高控制策略(1)体位:头位抬高30度,通过增加静脉回流来降低颅内压;(2)避免低血压和低有效血容量,避免脑低灌注引起的脑缺血以及后续颅内压增高;(3)控制高血压,对于原发高血压的患者,在保证脑灌注压的情况下,合理的控制血压,避免过度脑血流灌注增加颅内压,增加再出血和血肿扩大的风险;(4)管理好重症患者气道,严密监测血气分析,避免低氧血症,维持PCO2在30~35mmHg为佳,避免过度通气后的脑血管痉挛和二氧化碳蓄积后的脑血管过度扩展及脑血流过度灌注而增加颅内压;保障PO280mmHg,SPO295%;(5)控制体温于正常水平或轻度低体温以降低脑代谢率,必要时进行亚低温治疗;(6)必要的镇静措施.(7)行脑室型ICP探头监测者,可以根据颅内压水平适当通过脑室外引流来辅助控制颅内压,需注意脑脊液引流量和速度的合理控制;(8)渗透性治疗,对于肾功能好、高颅压不易控制而脑水肿明显者,建议渗透性治疗,可选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白蛋白、等辅以利尿剂。监测血浆渗透压可使其更合理化。(9)采取上述措施后,如颅内压持续增高应及时复查头颅CT以排除颅内血肿或脑挫裂伤,必要时手术干预。Thankyou!
本文标题:ICP监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6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