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PT课件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张华民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含义)(一)什么是法治理念法治理念,是指人们以法治为中心形成的全部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的总和。“就是对法治价值、法律制度、法官等等的认识、评价、反应及期望等。其核心是法治的实质价值观念和法律权威观念”。法治理念应包含三个层次:(二)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内在要求的一系列观念、信念、理想和价值的集合体,是指导和调整社会主义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方针和原则。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产生古代中国;资本主义群体性法治理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7年的反右运动和“左”倾思想的错误,以及其后的‘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严重受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982年,我国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序言中。1997年,中国共产党在“十五大”上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治理国家的经验,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修改宪法时,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宪法第五条第一款);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决议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增写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容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1)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A、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B、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C、“依法治国”与“以法治国”的区别。(2)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政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执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执法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执法公正、一心为民。A、法为民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B、和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执法为民的核心。C、共产党员要做执法为民的楷模。(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是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特征。A、合法合理、平等对待、程序公正。B、分配公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C、正确认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经济上在一定阶段应该效率优先,法律上应强调公平优先)(4)服务大局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服务大局,就是执法工作必须增强大局意识,要了解大局,研究大局,正确地把握大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就整体而言,全国的工作就是一个大局,执法工作要在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的同时,要服务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以推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A、正确处理大局与局部的关系。B、党员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5)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统帅地位和向导作用,是无产阶级获得自身解放和实现全人类彻底解放的根本保证。在我国,党的领导就是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B、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不矛盾。C、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二、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性质和作用)(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先进的法治理念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提出法律的内容是确认和保护人民的权利;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法制应统一;必须加强法律监督;民事流转愈发达就愈需要法制等重要思想,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律理论。毛泽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2、新中国民主法治的实践为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大即制定了以1954年宪法。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甚至被中断的过程后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3、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和外国法治文明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包含了不少可以继承的合理成份。外国法治文明中也有大量的合理内容。(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对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于立法的作用法治理念是立法的思想先导。制定出来的法是良法、还是恶法的问题,比有无法的问题更加重要。恶法,比没有法更加可怕。“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是制定良法的指路明灯。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于执法的作用(这是重点)法治理念是法的执行的思想保障。首先,法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的理念是法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其次,徒法不足以自行。客观实践己反复证明,同样的法律规定,执法者的法治理念不同,其执法实效就不同。对于权力与权利的关系,在有的执法者看来,权力比权利高,于是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就会为权力而舍去权利;在有的执法者看来,其权力应尊重权利,于是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就会为权利而放弃权力。“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理念的突出作用。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于守法的作用法治理念是法的遵守的思想条件。法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法被遵守的程度。同样的法,既可能得到一些社会成员的遵守,也可能遭到一些社会成员的违反,其原因之一就是人们拥有不同的法治理念。“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理念的突出作用。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之于法律监督的作用(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当前形势的密切关系。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指导执法等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一些执法等人员的执法思想、执法理念尚存在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方面。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六个方面特征,丝毫离不开法治的引导、促进和保障,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更是直接与执法等工作息息相关,执法等部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三、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途径)(一)从提高认识、领导重视、联系实际三方面入手,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1、从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高度、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度、从确保执法工作正确方向的高度和建设高素质执法队伍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2、开展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各级执法等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和表率作用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因为领导的重视和表率作用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3、学习要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本地区、本系统执法理念和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规划,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通过对照检查,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与执法工作实践结合起来,把提高思想觉悟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人心,取得实效。(二)从个人、部门、国家三个角度入手,促进个别性、群体性法治理念向社会主义普遍性法治理念的形成(一)从个人角度看:1、在思想上要解放,要破旧立新。破是指要抛弃一切封建的、资本主义的腐朽的法治理念,立是指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和实质。2、在行动上要积极实践,表里如一。这即包括个人主动去认真实践,也包括建立起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二)从部门角度看:1、要理顺服从上级部门的领导、党的领导与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关系。2、通过机制改革,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部门内部运行机制。重点是抛弃家长制、威权制而推崇法治。(三)从国家角度看:1、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把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放在政治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2、重点从国家政法部门、政法队伍入手,抓住关键、突出示范作用。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7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