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八纲辨证中医“八纲”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八纲辨证”,是将四诊得来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的性质、疾病所在的部位深浅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从“八纲辨证”来看,任何一种病症都可用“阴阳”确定类别、用“寒热”阐发性质、用“表里”反映其病位深浅、用“虚实”说明邪正盛衰的强弱。2.辨证“辨证”,就是辨别症状,根据四诊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以判断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疾病提供依据。3.辨证施治“辨”包括辨别与分析两方面内容;“证”即是一组症状的综合与归类。“辨证”就是运用四诊所获得的客观资料(即证候),用中医理论(三因、四诊、六经、八纲、脏腑、气血等等)分析辨证,从而提高认识原因、病理、病机、病位,同时注意病情的发展趋势与邪正盛衰。“施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证候,而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潜方用药。因此“辨证”是“施治”的依据;“施治”是治疗的目的。“辨证施治”即不同于对症治疗,也不同于西医的辨病治疗,它把人体的内在联系,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联系起来。“辨证施治”可以说是病因疗法。4.补泻手法推拿补泻手法是针对疾病虚实而设的。属于“补法”的手法有升温、兴奋、激发和营养机体作用。其特点是力度轻、时间长、频率低(速度慢)、幅度小;方向为顺经络、或向上、向心、外旋等。适用于病程长、病情缓、体质弱的患儿。属于“泻法”的手法有降温、抑制、疏畅、祛邪作用。其特点是力度重、时间短、频率高(速度快)、幅度大;方向为逆经络、或向下、离心、内旋等。适用于病程短、病情急、体质强的患儿。5.赤白肉际“赤白肉际”指手掌侧和手背侧交界的部分,也指足背与足底的交界部分。6.纯阳之体“纯阳”是指小儿的阳气相对比阴气旺盛而言。不是指有阳无阴,也不是指盛阳。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越快。无论在形体增长方面还是功能活动方面均不断趋于完善。“纯阳之体”即指小儿生机勃勃、发育迅速的这种生理特点,犹如草木方萌、旭日初升。7.腠理“腠(còu)理”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8.大鱼际与小鱼际“鱼”是指肌肉隆起形如鱼肚腹;“际”,意为边缘。“大鱼际”指手掌外侧,即近姆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小鱼际”指手掌内侧,即近小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9.发物“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雪绒花小儿推拿中心提示:现代临床研究证实,忌食发物对于外科手术后减少创口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具有重要意义。10.风邪“风邪”是指各种外界致病因素的总称。11.扶正“扶”是扶持、补益的意思;“正”指人体的正气,能抗御病邪。“扶正”指增强人体抵抗力。12.复式手法是穴位与手法的组合应用方法,是具有特定姿势、特定名称和特定主治功用的推拿手法。有的是一个穴位施行几种不同的手法;有的是一种手法同时或依次在几个不同的穴位上施术;也有的是几个穴位(或部位)几种手法的综合应用。复式手法的名称都是特定的。这些名称有的是根据操作形象而定,如“二龙戏蛛”、“双凤展翅”、“水底捞明月”等;有的是根据手法名称和操作穴位而定,如“打马过天河”、“运土入水”等;还有的是根据其功能主治而定,如“开璇玑”等。13.疳积疳积为“疳症”和“积滞”的合称,二者是同一病症的两种不同病理阶段。“积滞”轻,“疳症”重。疳有两种含义,一为“疳者甘也”,谓其病由于吃甘甜油腻的食物过多所致;二为“疳者干也”,是泛指全身消瘦、肌肤干枯、气血津液不足的临床征象。“疳症”多是积滞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古人说“无积不成疳”。14.寒泻“寒泻”是指过食生冷、或感受风寒后引起的腹泻。常见发烧、怕冷无汗、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15.积滞“积滞”指食物、气体或水液等停留体内而不消化。“积”指有形之物,“滞”指无形之物。16.健运与化积帮助脾运化饮食和化掉停积于体内的积滞的治疗方法。“健运”为补,能明显增强脾的功能,增强体质;“化积”为泻,有利于积滞通过大小便、矢气、呃气,甚至呕吐等排除。17.经络“经络”是指运送气、血等的通路,包括“经脉”和“络脉”。“经”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经脉”是直行的干线,分布在较深处;“络脉”是横行的分支,分布在较浅处。“经络”连接着身体的脏腑器官和体表,有粗有细,凹凸弯曲地遍布在身体内。小儿推拿网提示:“经络”流动通畅,身体就表现为健康;相反,如果“经络”不畅,身体就会出现不舒服的症状。18.开宣腠理“开宣”即发散,“腠(còu)理”指皮肤的纹理和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开宣腠理”指使毛孔开放出汗解表。19.里急后重解大便前腹痛,欲排便而迫不及待称“里急”;排便时却窘迫而排出不畅,称“后重”。二者合称“里急后重”。20.纳差“纳差”指胃接受食物的能力很差,是“厌食”的另一种说法。@@@@@@@@@@@@@@@@@@@@@@@@@@@1.肺常不足中医认为肺为娇脏,管理呼吸和人的一身之气,向外合于皮肤和汗孔。小儿抵御各种外界致病因素的功能较差,病容易从口、鼻、皮肤袭入,首先犯肺,表现为“肺常不足”。临床常见于感冒、咳嗽、肺炎、咳喘等。肺之气有赖于脾的精微充养。脾胃健旺,则肺气自固,而小儿脾胃不足,肺气也就弱了。2.肺主宣发肃降“宣发”指肺气向上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肃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干净的作用。“肺主肃降”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二是将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经肾和膀胱,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三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3.肝常有余“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而是指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4.津液“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肺液、胃液、肠液及涕、泪等。津液有滋润和濡养的生理功能。5.六淫(六邪)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简称“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出现反常气候,超过人体适应能力;或人体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这时“六气”成为致病因素,称为“六淫”,也叫“六邪”。6.内伤发热“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湿郁遏或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是高热。“内伤发热”是与“外感发热”相对应的一类发热,可见于多种疾病中,临床比较多见。7.纳气壮阳中医认为肺吸入之清气应下归于肾,是为“纳气”。纳气有助于肾阳的补给,谓之“纳气壮阳”。8.脾常不足脾为人体后天之本,主运营养物质,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由于生长发育迅速,生机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成人更为迫切。而小儿脾胃功能薄弱,消化能力较差,如果饮食不当、乳食不洁、过饱、过饥,均易影响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而致生病。常见病症为呕吐、泄泻、疳积、厌食、腹痛等。9.脾虚泻“脾虚泻”是指久病久泻,或身体虚弱而引起的腹泻。常见面色发黄、疲倦无力、大便松散不成形或次数多等症状。10.气血指人体内的气和血。“气”的含义较广,包括人体内能运行变化的精微物质,或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均泛称为“气”,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血”主要指血液,为水谷精微所化生,由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成。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11.祛除邪气使侵袭人体的邪气得以清除。12.祛风邪“风邪”是指各种外界致病因素的总称。“祛风邪”就是驱除各种侵入人体的致病因子。13.桡侧与尺侧前臂有两骨,外侧为“桡(ráo)骨”(靠拇指),内侧为“尺骨”(靠小指)。接近“桡骨”一侧叫“桡侧”,接近“尺骨”一侧叫“尺侧”。医学上分“桡侧”与“尺侧”是为了动态的定位。14.热泻“热泻”是指肠胃积热、或外受暑湿而引起的腹泻。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便味酸臭;或有泡沫、小便黄等症状。15.三焦(上焦、中焦与下焦)中医将躯干分为三部分:胸廓心肺为“上焦”,即胸部;心窝子(脘)与肚脐以上腹部(即上腹部)为“中焦”,属脾胃;肚脐以下(即小腹部)为“下焦”,属肝肾。伤食又名“食积”、“宿食病”。西医称为“消化不良”。伤食是因饮食不慎,进食过饱,或因脾胃不健,感受风寒,再加饮食失调,使食积胃肠,运化不及所致。以恶心厌食,嗳腐吐馊,脘腹胀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胃肠积滞性疾病。伤食泻“伤食泻”是指过食或添加辅食不当引起腹泻、腹胀、腹痛,便前哭闹,大便酸臭;或见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口臭气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等症状。肾常不足小儿的肾气肾精不充沛,需后天饮食营养的不断补充、化生和充填,才能正常发育。升清降浊食物经脾胃作用分为富有营养的成分和废物两部分。有营养的成分为“清”,废物为“浊”。“清”者上升至心肺,化为气血;“浊”者进入肠道,化为大小便。“升清降浊”指的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实积化热“实积化热”是指饮食停留于胃肠道,沤积一段时间,可能化热,即老百姓所说的“饮食烧”。临床以伤食后发烧、肚子热、四肢冷、烦躁与不安、口渴喜饮为特征。实证与虚证“实证”指病程短、体质尚未受到明显影响、临床以饮食停滞为主要病机的一种病理状态;“虚证”指病程长、明显影响身心发育,以营养差、生长发育迟缓为主要病机的一种病理状态。疏风解表“疏风”即“祛风”。中医祛风是通过发汗的方式实现的。由于出汗,邪气随着汗水而被逐出提外,感冒症状也就解除了,故名“解表”。腧穴与俞穴、输穴很多推拿/按摩的资料中,有的用“俞”,有的用“输”,有的用“腧(shù)”来表示腧穴。三字用法基本相同,“俞”源于用船运送,“输”源于用车运送,均引申为转运气血的穴位。“腧”是“俞”的今字,其字形代表的意义最符合中医学中腧穴的含义。应以“腧”作为规范的词语,表示腧穴的各种意义。小儿按摩网中采用“腧”这一规范用法。水泻“水泻”是指贪食生冷食物引起的腹泻。常见水泻不止,每天大便次数多,肠鸣腹胀,大便如稀水;或水谷不分,泻后肠鸣腹胀减轻等症状。四诊(望、闻、问、切)“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古称“诊法”。四诊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举凡人体所表现的一切现象,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等等,统统在诊察之列。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小儿推拿网提示: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四诊是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方法,而搜集临床资料则要求客观、准确、系统、全面、突出重点,这就必须“四诊并用”、“四诊并重”、“四诊合参”。肃降“肃降”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干净的作用。溏便中医指稀薄的大便。头为诸阳之会手足阳经都上头,并在头部交接,故称“头为诸阳之会”。“诸阳”意指所有阳经。同身寸“同身寸”是针灸取穴的比量方法,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临床多指用自己的手指作为找穴位的尺度。“一寸”是指大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两寸”是指食指和中指并列,从指间算起的第二关节的宽度;“三寸”是指四指并拢,第二关节的宽度。臀横纹“臀横纹”指臀部与大腿后侧交界处的横纹。腕背横纹“腕背横纹”指伸腕时腕关节前方的横纹。腕横纹“腕横纹”指屈腕时腕关节前方的横纹。胃纳胃接受食物的能力叫“胃纳”。胃气中医学里所说的“胃”,不仅包含解剖学意义上的胃,它在功能上还涉及了整个消化系统,把“胃”的功能称为“胃气”。“胃气”可以理解为对食物、药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可以理解为后天的一种生命力。中医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之说。温补气血气血虚不能温养脏腑就会产生(内)寒。通过按摩温
本文标题:中医专业术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84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