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医学》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的宣发功能:A、排出体内浊气B、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C、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D、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E、宣发卫气2、脾统血的作用机制是:A、气的防御作用B、气的温煦作用C、气的气化作用D、气的卫外作用E、气的固摄作用3、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活动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动气4、具有温煦脏腑、润泽皮毛、控制汗孔开合等功能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肺气5、确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类经》E、《神农本草经》6、阴阳互损的原理是:()A、阴阳交感相错B、阴阳消长平衡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互根互用E、阴阳相互转化7、下列哪项是虚热证与实热证的主要鉴别点A、舌红而干B、发热口渴C、盗汗,五心烦热D、大便干结E、小便短黄8、下述何项只有通过问诊可知:A、水肿B、汗出C、面赤D、头痛E、苔黄9、下述何项非排尿感异常:A、小便灼热B、小便失禁C、尿后余沥D、小便频数E、小便涩痛10、一夫法是指﹙﹚A、手指同身寸B、中指同身寸C、拇指同身寸D、横指同身寸E、以上均非11、手太阴肺经行于上肢的部位是:A、外侧前缘B、外侧后缘C、内侧中线D、外侧中线E、内侧前缘12、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主要与奇恒之腑间关系密切的是:A、皮部B、别络C、正经D、奇经E、经别13、下例各类材料中,哪种最常用来制做现代毫针?A、不锈钢B、金C、银D、氧化铬E.、铁14、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的药物是:A、党参B、太子参C、西洋参D、人参E、黄芪15、“头为诸阳之会”是由于:A、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均在头面部交接B、头居上部,且有阳经分布C、有“阳脉之海”之称的督脉上行于脑D、与阴经相表里的阳经输送气血于脑E、头为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所16、感受寒邪之“中寒”是指:A、寒邪直中脏腑B、寒邪入中经络C、寒邪自内而生D、寒邪伤于肌表E、阳虚生内寒17、提出三因学说的是:A、《内经》B、《难经》C、陈无择D、张仲景E、李东垣18、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A、《本草纲目》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经集注》E、《神农本草经》19、病势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A、湿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20、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21、化生和贮藏精气用于概括()的生理功能:A、五脏B、六腑C、奇恒之腑D、脑E、髓22、肺的通调水道作用主要依赖于:A、肺主一身之气B、肺主宣发和肃降C、肺主治节D、肺主敛藏E、肺主津液223、肺开窍于:A、口B、舌C、鼻D、目E、耳24、()其华在爪:A、肝B、肺C、肾D、心E、脾25、用寒远寒属:A、因人制宜B、因地制宜C、因病制宜D、因证制宜E、因时制宜26、“主运化”的脏腑是:A、胃B、小肠C、大肠D、脾E、肺27、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A、上炎B、耗气C、生风D、动血E、伤津28.、嗳气、呕吐、呃逆属于()气上逆:A、肝B、肺C、胃D、大肠E、小肠29、()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府:A、骨B、胆C、胃D、小肠E、大肠30、哪种方法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A、捻转法B、刮柄法C、平补平泻法D、震颤法E、烧山火31、下列何经直上巅顶﹙﹚A、手太阴肺经B、足少阴肾经C、足厥阴肝经D、手厥阴心包经E、手阳明大肠经32、腧穴定位中的骨度法,胸腹部两乳头之间是﹙﹚A、7寸B、8寸C、9寸D、10寸E、11寸33、宇宙中万物发生的根源是()A、阴阳交感B、阴阳互根C、阴阳对立D、阴阳消长E、阴阳转化34、作为定取背部穴位标志的肩胛下角约平与()A、第5胸椎B、第6胸椎C、第7胸椎D、第8胸椎E、第9胸椎35、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A、肝实泻肾B、肺实泻脾C、肝实泻肺D、肝实泻心E、心实泻肝36、“治病求本”之“本”系指()A、正气B、症状C、病机D、邪气E体征37、下列何项为反治法()A、用寒远寒B、通因通用C、阳病治阴D、热者寒之E用热远热38、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A、《五十二病方》B、《普济方》C、《圣济总录》D、《外台秘要》E、《太平圣惠方》39、衡量药物性能主治的主要标志是:()A、归经B、四气五味C、升降浮沉D、有毒无毒E、配伍40、既补肝肾又敛汗固脱的药是:()A、人参B、熟地C、白术D、黄芪E、山萸肉41、隔盐灸的作用是﹙﹚A、解表散寒止呕降逆B、温肾壮阳C、温经散寒活血化瘀D、温中散寒回阳救逆E、解毒杀虫42、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B、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C、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D、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E、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43、足太阴脾经体表循行路线,在小腿交何经之前?﹙﹚A、足少阳胆经B、足阳明胃经C、足少阴肾经D、足厥阴肝经E、以上均不是44、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A、母B、子C、所胜D、所不胜E、所克45、怒则:A、气缓B、气上C、气下D、气消E、气结46、恐则:A、气消B、气上C、气泄D、气耗E、气下47、既能滋阴补血又善止血的药是:()A、旱莲草B、阿胶C、枸杞子D、熟地E、仙鹤草48、中医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3A、《灵枢经》B、《脉经》C、《诸病源候论》D、《千金要方》E、《金匮要略》49、痰饮、瘀血、结石在形成过程中均与下列哪项有关:A、气滞B、气虚C、寒凝D、血热E、外伤50、下列不属于水湿痰饮致病特点的是:A、致病广泛B、变化多端C、扰乱神明D、局部刺痛E、阻滞气机51、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C、气郁化火D、瘀热在里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52、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A、内脏下垂B、腰腹胀满重坠C、里急后重D、子宫脱垂E、久利脱肛53、经络系统中,与脏腑有直接络属关系的是()A、奇经八脉B、十二经别C、十二经脉D、十二经筋E、十五别络54、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五脏B、六腑C、脑D、命门E、经络系统55、下列经脉中,具有表里关系的是()A、冲脉与任脉B、足阳明与足少阴C、阴维脉与阳维脉D、阴跷脉与阳跷脉E、手太阳与手少阴56、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是A、《黄帝内经》B、《难经》C、《针灸逢源》D、《针灸大成》E、《针灸甲乙经》57、神在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表现于:A、语言B、动态C、目光D、表情E、应答反应58、“假神”的病机是:A、阴阳俱虚B、气血两亏C、脏腑精气将竭D、阴虚阳亢E、气滞血瘀59、满面通红者多属于:A、戴阳证B、外感发热证C、气虚发热证D、阴虚内热证E、真寒假热证60、颧部潮红属于:A、心火亢盛B、阴虚内热C、阳明实热D、真寒假热E、气虚发热61、在中医学中,最早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书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小儿药证直诀》E、《温病条辩》62、证的概念是:A、疾病的名称B、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C、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体征D、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E、体征63、思则:A、气结B、气逆C、气下D、气乱E、气脱64、痰饮的形成,与何脏腑有关:A、心肺脾肾B、心肺肝肾C、心肝脾肾D、肺脾肾三焦E、心肝脾肺65、肾藏精以滋养肝血,用五行学说解释是:A、木生火B、水生木C、土生金D、火生土E、金生水66、六淫致病,最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A、热邪B、寒邪C、火邪D、湿邪E、燥邪67、“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阴阳的:A、交互感应B、消长平衡C、互根互用D、对立制约E、相互转化6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从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看,其所指内容是:A、木疏土B、木克土C、木乘土D、木侮土E、土侮木69、瘀血最常见的脉象为下列中的哪一项?A、脉弦B、脉滑C、脉细D、脉涩E、脉沉70、有“喜燥恶湿”生理特性的是:A、脾B、胃C、肠D、胆E、三焦71、心对血液的作用是:4A、贮藏血液B、运行血液C、统摄血液D、转载血液E、转化血液72、“百病多由痰作祟”说明了痰饮的哪一项致病特点?A、阻滞气机、阻碍气血B、多见滑腻舌苔C、病势缠绵、病程较长D、易扰乱神明E、致病广泛、变化多端73、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A、脑B、髓C、骨D、胆E、小肠74、舌苔黄腻多主:A、暑热偏盛B、疫疠初起C、寒湿内困D、热盛伤津E、湿热内蕴75、君主之官是指:A、心B、肝C、脑D、胆E、肾76、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A、心B、肺C、肾D、肝E、脾77、“老年慎泻,少年慎补”是根据……而确定的用药原则()A、因时制宜B、因地制宜C、因人制宜D、标本同治E、治病求本78、脾统血主要是指:A、控制血液运行的流速B、增加内脏血液的容量C、控制血液的外周流量D、控制血液在脉道内运行E、使血液上输于心肺和头目79、自觉怕冷,加衣被向火可改善的称为:A、寒栗B、恶寒C、畏寒D、恶风E、寒证80、下列何项属正治法则:A、标本兼治B、塞因塞用C、寒者热之D、因人制宜E、寒因寒用81、与干姜非出一种的药是:()A、生姜B、煨姜C、炮姜D、姜皮E、高良姜82、有毒宜先下久煎的药是:()A、朱砂B、鸦胆子C、杏仁D、制半夏E、附子83、“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A、脾虚泄泻B、肾虚泄泻C、食积泄泻D、气虚泄泻E、寒湿泄泻84、六淫中最易致肿疡的是:A、风邪B、湿邪C、火邪D、燥邪E、寒邪85、青色可见于除哪项外的所有病证:A、寒证B、虚证C、痛证D、瘀血E、惊风86、夜间入睡后汗出,醒后自止的叫:A、盗汗B、绝汗C、自汗D、大汗E、战汗87、表里证最主要的鉴别点是:A、表证寒热并见里证单见B、表证苔白里证苔黄C、表证头身痛里证无D、脉浮为表脉沉为里E、里证有内脏症而表证无88、浮脉主病为()A、表证B、里证C、虚证D、表证与虚证E、寒证89、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人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的舌象是:A、舌青紫而湿润B、舌瘦薄而色淡C、舌绛苔白滑腻D、舌绛而少津E、剥落苔90、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主:A、心阴不足B、肝血亏损C、肺阴亏虚D、脾虚湿盛E、肾精不足91、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A、三焦B、肺、脾、肾C、十二经脉D、奇经八脉E、以上均不是92、“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心肺关系B、心肾关系C、肝肾关系D、肺肾关系E、脾肾关系93、精血同源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心与肾B、脾与肾C、肺与肾D、肝与肾E、心与肝94、下列哪项一般不是八纲辨证所应辨析的内容?A、病性的寒热B、病位的浅深C、邪正的盛衰D、病情的类别E、病变的吉凶95、两目干涩,视物不清,主要责之于:5A、肝经风热B、肝火上炎C、肝风内动D、肝之阴血不足E、肝阳上亢96、伤于风者:A、上先受之B、下先受之C、阳先受之D、阴先受之E、外先受之97、具有司腠理开合功能的气是: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E、中气98、针刺的补泻效果因素最主要取决于﹙﹚A、所选针具的性质B、晕针C、针上加灸D、所选腧穴E、机体机能状态99、“见痰休治痰而治气”的理论基础是:A、气能生津B、气能行津C、气能摄津D、津能载气E、津能生气100、日间汗出,活动后更重的叫:A、盗汗B、绝汗C、自汗D、大汗E、战汗101、妇女带下黄臭多属:A、脾虚生湿B、肾气不固C、肝经郁热D、湿热下注E、肺气阴两虚102、下列诸证除哪项外,均可见失眠:A、肾气亏损B、胆郁痰扰C、饮食停滞D、心脾两虚E、心肾不交103、消谷善饥的主要病机是:A、肝火犯胃B、胃火炽盛C、脾胃湿热D、胃阴不足E、胆火上炎104、胃阴虚可见:A、消谷善饥B、饥不欲食C、呕吐清水D、暧气泛酸E、脘闷纳呆105、肾病的口味特点是:A、口甜B、口酸C、口咸D、口淡E、口苦106、烂苹果样气味,多见于:A、水肿病晚期B、瘟疫病C、失血证D、脏腑败坏E、消渴病危重期107、肝气郁结者多见:A、少气B、太息C、呃逆D、噫气E、喘气108、下列哪项不是诊断真寒假热证的确切
本文标题:中医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59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