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中考总复习-语文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
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1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补充练习七年级上册《论语》六则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新:)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⑸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识:)⑺择其善者而从之(从:)4.原文填空:,不亦说乎?,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子曰:“,是以谓之‘文’也。”5.摘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⑵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7.所选六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⑵关于思想品德修养有。请分别就两个方面各举一两则。第一方面:第二方面:8.“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敏而好学()学而不厌()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2择其善者而从之()9.指出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学而不厌古义:今义:是以谓之“文”也古义:今义:10.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11.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12.在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方面,你还积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请举出两例。《〈世说新语〉二则》同步练习一.填空1.《世说新语》是古代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作者,南朝宋家,彭城人。二.课下注释1.重要词语解释:1.期2.日中3.去4.不5.委6.君7.家君8.引9.顾10.辄11.幸12.尚13.可14.贼15.舍16.纳17.托18.宁19.邪20.拯2.翻译下列句子:(1)尊君在不?(2)歆辄难之(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4)宁可以急相弃邪?(5)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三.按要求默写1.《期行》中交代对话背景的句子是2.交代客人发怒的原因的句子是3.交代对话由来的句子是4.陈元方指出父亲友人的两点错误是5、《乘船》中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6.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所携之人的理由是7.《期行》中表现客人十分无礼的句子是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38.最能体现陈元方态度的句子是。四.回答下列问题1.《期行》中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你认为他做得对吗?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办?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你认为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3.《乘船》中“本所以疑,正为此耳”一句中的“此”指代。4.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其优劣。5.《乘船》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期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卖油翁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卖油翁》作者是_______,北宋著名______家。唐宋_______之一。2.给下列汉字注音。自矜.()家圃.()睨.()忿.然()酌.油()颔.()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2)但.微颔.之()(3)无他,但手熟尔.()(4)尔安.敢轻吾射()4.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说明的道理。二、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问题。1.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2.哪两个字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43.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4.为什么要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三峡一、《三峡》选自《》,作者,朝的家和家。二、三峡是、和的总称,它在长江上游和之间。三、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略.无阙.处2、不见曦.月3、夏水襄.陵4、或.王命急宣5、良.多趣味6、沿溯..阻绝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8、属引..凄异四、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2、属.引凄异司命之所属.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五、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沿溯阻绝。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六、回答问题。1、三峡的景色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2、文中描写三峡全景的语句是这些语句侧重突出三峡两岸山峰的、的特点。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53、文中从侧面突出三峡两岸高峻的句子是。4、第二段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的水势?突出了江水怎样的特征?其中从侧面写出三峡夏水湍急的语句有哪些?5、第三段中表明作者对“春冬之时”的三峡的总的印象的语句是。6、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原因是什么?7、请写出描写三峡秋天景象的语句,这些语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气氛特点。8、文末的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作用?七年级下册爱莲说一、《爱莲说》的作者是,字,代家,世称。二、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亭亭..净植.4、濯.清涟而不妖.5、不蔓.不枝.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花之隐逸..者也8、宜.乎众矣9、香远益.清10、陶后鲜.有闻三、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同予者何人?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回答问题。1、作者说“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这样赞美、评价莲花,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2、本文通过三种花的不同评价以及人们对三种花的不同态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63、“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这段话有什么含义?4、文中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受影响,洁白无瑕,近墨不黑的语句是;比喻在优越环境中不炫耀,质朴自然的语句是;比喻洁志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语句是。5、作者写莲花之前,先写菊花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6、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应该如何理解?7、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相呼应的句子分别是“”“”陋室铭同步练习一、《陋室铭》的作者,字,朝著名。二、解释加点字意思。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际.4、惟.吾德馨.5、谈笑有鸿儒..6、往来无白丁..7、苔痕上.阶绿8、无丝竹..之乱耳9、无案牍..之劳.形三、翻译下列句子。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何陋之有?四、回答问题。1、文中哪句话能概括全文大意,点明文章主旨?本文的“山”“水”和“仙”“龙”分别比喻什么?2、文中第4—7句从哪三个方面描写陋室的有关情景?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4、本文写的是作者自己的陋室,为什么要提及“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5、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76、按下面的提示写出相应语句。①“陋室”不陋的原因是:②描写陋室环境之雅语句是:③表现室中交往之雅语句是:④表现主人情趣之雅语句是:包拯同步练习一、解释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1.第.归,杀而鬻.之2.寻.复有告私杀牛者3.徙知.端州,迁殿中丞4.拯命制者才足.供数5.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6.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7.恶.吏苛刻,务.敦厚8.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二、解释下列各组多义词:1.知知天长县亦知其名2.其其人遂无以对亦知其名三.根据上下文,将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1.主来()诉2.()徙知端州四、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属于哪一种情况?将对应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A.省略句B.倒装句C.判断句1.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2.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3.何为割牛舍而又告之?()4.葬以大夫礼()五、指出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的古今义。1.迁.殿中丞古义:今义:2.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古义:今义:3.亲党.皆绝之古义:今义:4.由是.搏击豪强古义:今义:六、翻译下列句子1.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七、本文节选自《》,作者脱脱是代家。理解分析一.课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了包拯为人的一个特点,请分别概括第一、三段的事例,并指出各突出了包拯的什么特点?第一段:,突出了包拯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8第三段:,突出了包拯二.本文刻画人物运用了正面描写何侧面描写相结合,概括叙述和具体记叙相结合的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列空格:1.课文第五段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第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2.从记叙的具体概括程度上看,第一、三段比较,第二、四、五段则较为。感悟探究一.本文第四段在写法上,与其他几段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吗?为什么?二.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最佩服他哪一点?三.除了包拯,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清官?请任选其一,说说他的事迹,并谈谈你的感受。八年级上册小石潭记一、《小石潭记》选自《》,作者,字,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他曾经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一篇。二、解释下列加点字1、蒙络..摇缀.2、可百许.头3、佁.然.不动4、俶尔..远逝5、往来翕忽..6、明灭..可见7、悄怆..幽邃.8、以.其境过清.9、乃.记之而去.10西.行11、下.见12、斗.折蛇.行13、犬牙..差互14、凄.神寒.骨三、小石潭的概貌特点是、、。请把表现这些特点的文字写出来。四、对第二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游鱼、阳光、影子B、正面写鱼侧面写水C、正面写水侧面写鱼D、只写鱼不写水五、第二段文字与第一段中的“”一句相照应。六、第二段对游鱼的描写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其中动态描写的文字是;静态描写的文字是。七、第三段写小石潭的远景——水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突出了溪身和岸势什么特点?八、第四段“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9可久居”这几句描写突出了怎样的环境气氛?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九、翻译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记承天寺夜游一、《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字子瞻,号,北宋著名,被称为“”之一。二、文中的一对同义词是和。三、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1、念2、相与3、步4、盖5、但6、遂7、至8、空明四、翻译1、念无与为乐者2、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五、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与张怀民在中“中庭”所欣赏到的美景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2、按表达方式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①;②;③。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中考总复习——课内文言文104、作者已“解衣欲睡”,为什么又“欣然起行”?5、作者“欣然起行”的目的是什么?6、作者为什么去“寻张怀民”?(用文中语句回答)7、作者为同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时产生了一种怎样的错觉?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是什么?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句中的“闲人”应如何理解?9、本文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是:a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练习一、指出下列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及意思。1、曾益其所不能2、困于心,衡于虑3、入则无法家拂士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所以动心忍性。二、解释下死加点词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2、百里奚举.于市3、所以..动心忍性4、人恒过..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7、入则..无法家..拂士三、解释下列各句“于”的意义1、舜发于.畎亩之中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困于.心4、死于.安乐四、解释下列各句“士”的含义1、管夷吾举于士.2、入则无法家拂士.中考总复习
本文标题:中考总复习-语文版课内文言文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0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