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社会心理学姓名:学号:班级:2浅谈中国古代思想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影响内容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在其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而中国古代思想中的优秀部分是构成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华民族性格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些稳定的特征,如中庸、智慧、坚韧、孝悌、内刚外柔、缺乏独立自由思想等。正确认识我们的民族性格对于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份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字:古代思想;民族性格;性格特征;一、民族性格所谓的民族性格是指一个民族在其本民族范围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由当时的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体现在民族成员间的整体的、统一的,稳定的民族价值观及与之相适应的具有核心意义的民族心理特征。民族的心态和性格特征,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也是一个民族的象征。直接影响民族心态和性格特征的是文化的核心,即价值取向。民族性格作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必然要求民族成员之间的整体认同。因此相应的也就要求民族性格表现为本民族的心理特征中最核心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族性格在整个民族群体中的稳定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基于整个民族群体而表现为核心1价值体系,并在一定历史文化阶段具有稳定的表征。二、中国古代思想影响下的民族性格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这其中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2色的中国古代思想。自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开始,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1]杨洪、王刚注译.中庸M.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1页。3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中国之后3的思想大体上是在儒、墨、道三家的基础上变化发展起来的。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同时也就形成以孔盂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共同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内容,共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性格。也正由于儒道二家文化思想,一阴一阳,一柔一刚,对立互补,因此使的中华民族的性格具有多重特征。(一)中庸之道《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1几千年的中庸思想已发展成为中庸之道。“中庸”,在字面上,是折中平常的意思。“中庸”又称“中和”。中国古代典籍中有《中庸》(《中庸》原是《礼记》的一篇,许多人认为其为子思所作。子思为战国初年哲学家,姓孔,名伋,孔子的孙子。)一篇。《中庸》提出,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澹然平静的,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经过整饰,符合常理,叫做“和”。达到“中和”的境地,天地正常运行,万物生长发育,国家也就太平了。《中庸》中认为,“中庸”是行为最高准则。它要求人们立定“中”道,在好坏两个极端之间进行折中,做到不偏不倚,既不过分也不要不及;并要求人们安于自己的社会地位,不做越权非分的事。身居上位不傲慢,身居下位不背叛。只是端正自己,不去责求别人。不怨天,不尤人。《中庸》认为,君子的一言一行符合中庸,小人则肆无忌惮,违反中庸。中庸的要求,包含了古人在处理矛盾,协调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等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认识。中庸要求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属于情之节制、情之正,是平常而不怪戾的状态。中庸在传统上既是一种社会规范,又在长期实践中成为一种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在心理上它也正是处于人之本性与人之社会性之间,起着调节、规定的作用。中庸作为民族性格,与其它民族性格相互作用,形成了中国人一些更具体、更明显、更表面化的性格特征,如宽厚、有礼、心平气和,以及克己、修己、忍耐等。孔子曾指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即中庸是最高的德。孔子以后,中庸思想得到大力的弘扬,被认为是“天下之大本”“天下之大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成为人人都恪守的处世原则。深深的影响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使中华民族形成一种谦让、谨慎、中和的民族性格。4(二)忠孝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方面是“善事父母”之伦理意识,体现着亲亲、尊尊、长长、贵老等伦理精神。“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第二》。)另一方面,它还具有祖先崇拜、追求永恒的宗法性、人文性的宗教意义,从而强化着中国人的家族、宗族意识。如孔子就认为,所谓“孝”,既包含有恭敬、赡养的义务,又包含有忠诚的要求。学生子游向孔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第二》。)孔子又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里仁第四》。)另外,孝在传统文化中还是中国人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哲学意识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深层的元意识。这种忠孝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敬老尊长的优良传统。它并不只是个简单的的礼仪形式问题,而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心理情感。忠孝的观念既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等有深刻影响,又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民俗、艺术等发生着巨大的影响。首先在中国,孝这种人伦关系可以构成一种秩序,可以作为社会与群体控制的工具。《论语·学而》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所以《孝经》说:“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孝经·五刑章》。)古人甚至认为,一切事情的败坏其根源都与孝心的缺乏相关。《礼记·祭义》讲,“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不忠君,是缺乏孝心;为官不尽职,是缺乏孝心;不诚心待友,是缺乏孝心;甚至打仗不勇敢也是缺乏孝心。由此可见,孝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发挥着多大的作用。忠孝作为一种民族性格基质,与中国人性格中其它基质相互作用,形成了中4国人其它一些更具体、甚至更为明显的性格特征,如“仁”、“礼”、等等。孔子认为,对人有爱心,是一切优良道德品质的开端。孟子继成孔子的仁爱思想,将5仁爱之心推广到每一个人的身上,进入一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墨家提倡“兼爱”,兼爱的理想境界是“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作践,诈不欺愚。”(三)重义轻利道德本位是儒家根本的价值取向。孔子强调君子以义为上,“义”就是指道德原则,“上”5就是价值取向,就是说,君子首先讲求的是道德,而不用考虑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实际好处。按照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最大的道德,实现了最大的价值。孟子曾对梁惠王说,不必日利,有仁义即可。董仲舒则进一步说“正其道不谋其利”,后被人进一步发挥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儒家有意将义与利对立起来,并要人们对此择其一。孔子告诉人们“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告诉人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大丈夫重的是义,是道德至上。舍身取义、杀身成仁是人们的首要选择。这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对中华民族重义轻利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都把气节操守看得至高无上,都把人格尊严看得无比高尚,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为国捐躯、舍生取义的民族英雄。成为中华民族催人奋进,不屈不挠的精神动力。(四)君子风范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人的内心,“文”是人的外表。“人内心的修养超过仪表.就会失之粗放;仪表的俊美超过内心的修养,就会失之虚浮。一个既注重外表.又注重内在美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可见,要成为一个儒雅的君子,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仪表也是不能忽视的,也就是内外兼修。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孟子说:“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即在通达时要以天下为己任,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不惜舍身取义,杀身成仁来治国平天下。贫困之时要安贫乐道,守节、忍让、含蓄、内向,有“固穷”的君子风范。内圣外王是儒家的理想人格,人们注重内在道德品质的修养,是为内圣之功,要求人们以养“浩然之气”,育“天地之性”。将内在的6道德品质推广与社会,是为外王之功。外王之功要求人们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才能治国安邦、教化百姓,治国平天下。谦恭也是君子必不可少的品质。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有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较。”孔圣人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也一样向知识少得人请教:有却显得跟没有一样,充盈却显得跟空虚一样:北人侵犯了.也不计较什么。”敢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说不知道.向地位和财力、知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更是一种谦虚谨慎的精神,不仅是一种气量,也更是一种境界,一种人格魅力,。正是在孔子这种信条的教导之下,中华民族才养成了一种谦虚谨慎、内敛沉静的性6格。这种性格也促成了中华民族往往能够克己复礼、循规蹈矩、不走极端、求同存异、推崇和谐等优秀品质的形成。(五)智慧中华民族自古至今都被称为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通常,我们民族的智慧表现在我们民族的实用理性上。先秦各家为寻求当时社会大变动的前景出路而纷纷授徒立说,使得从商周巫史文化中解放出来的理性,没有走向闲暇从容的抽象思辨之路,也没有沉入厌弃人世的追求解脱之途,而是执着人间世道的实用探索。2实用理性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构成了一种性格----思想模式,使中华民族获得和承续着一种清醒冷静而又温情脉脉的中庸心理:不狂暴,不玄想,贵领悟,轻逻辑,重经验,好历史,以服务于现实生活,保持现有的有机系统的和谐稳定为目标,珍视人际,讲求关系,反对冒险。中华民族的智慧主要包括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中华民族的文学智慧、中华民族的医学智慧、中华民族的农学智慧、中华民族的科学智慧、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智慧等。可以说,中华民族从来就不乏大智慧。我们的民族智慧大部分是探讨生存之道和发展之道,这集中表现在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上。在我看来,中华传统文化是高度智慧型的文化。对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很有针对性,如能大力弘扬,必有益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全世界华人华裔的精神纽带.它的传承与弘扬必能增强全世界中7华儿女的凝聚力,从而同心同德共谋祖国的振兴。3我们民族的大智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表现出来,并成为世界公认的经典智慧。民族智慧对于我们民族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传承和培育我们的民族智慧就有了现实的理论依据,大力弘扬我们的民族智慧,是我们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前提。三、中华民族性格的弘扬与摒弃我们都知道一个民族的性格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与沉淀下来的,它必然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这其中传统的思想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国家,它的古代思想也就具有了非常引人注目的成就。它不仅通过思想层面来影响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还通过诗、词、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节日、生产方式等传统思想的载体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性格的塑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族性格决定民族命运。因此我们也就认为中华民族的性格对于我们民族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民族性格可以凝结为民族精神。正是由于中[2]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第一版,304页[3]金开诚.金开诚文集第三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42页7华民族这种独特的民族性格才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所以,民族性格对民族精神而言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民族精神的表现形式及内容。其次,民族性格可以对民族的复兴产生不可或缺的作用。优秀的民族性格对中华民族复兴以及之后屹立世界民族之林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民族性格会影响民族成员的做事态度及原则,会给予民族成员行动的动力和精神统一力,从而推动本民族不断开拓进取。民族性格在一定时期内还具有稳定性,因此,还会保持本民族的秉性不退色,保证本民族具有稳定性。对于我们民族性格中的优秀成分我们应该大力弘扬,但是我们也只该看到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我们民族性格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如轻视创新、不懂变通、缺乏独立个性等消
本文标题:中华民族性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761026 .html